勤奋读书-关于勤奋读书的论据实例(五)800字
六十年如一日地读书
蔡元培是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先驱。
蔡元培从小就非常热爱学习,读书也非常刻苦。夏天蚊虫多,晚上读书的时候,就端来一桶水,把双脚泡在水里,这样蚊虫就不会叮咬他的脚了,他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忙的工作和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学习。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由于蔡元培一生读书学习不辍,因此,他知识渊阵,被誉为“学界泰斗”。
开卷有益
宋太宗赵光义很喜欢读文史书籍。但由干典籍浩繁,他觉得读一也读不完,尤其是想要查阅一些同类资料时,更加感到不便。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把李防(北宋文学家)等人召来,命李防主持编辑一部类书(百科辞书)。经过近七年的努力,李防他们终于编成了一部有一千卷、分五十五个门类的'具有学术价值的大型类书。因为是太平年间编成的,所以称为《太平总类》。
书送到宋太宗那儿,宋太宗非常高兴,每日阅读,把书名改为《太平御览》。宋太宗很重视《太平御览》,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有时,他要处理其他事情,没能按计翅阅读,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过长而影响健康,就劝他休息。太宗说:“开卷有益,我并不觉得疲劳啊!”
晋平公炳烛之明
刘向在《说苑·建本》中记载这样一件事:
晋平公想学习,但他已经七十岁了,恐怕年纪大已经迟了,就问他的音乐师师旷,说:“我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了,想学点东西,是不是太迟了点儿呢?”师旷说:“你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晋平公误会师旷在戏弄他,师旷连忙解释说:“臣子怎么敢戏弄您呢。我听说,少年的时候热爱学习,就好像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充满朝气,精力越来越旺盛;壮年的时候热爱学习,就像点起明亮的蜡烛走路。天晚了,有了明亮的蜡烛,比起在黑暗中摸索走路,哪个强啊?”晋平公一听,顿时豁然开朗,连声说:“对极了!对极了!”
苏询后来居上
苏淘是眉州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散文学家。苏询少年的时候并不喜欢读书,二十五岁时才知道需要读书,二十七岁时开始发愤读书。谢绝过去所交的以玩乐为事的青年朋友,闭门不出,潜心研读。后来进士不中。一气之下,苏沟把过去的文章都烧了,又集中精力重新精读。经过七八年的努力,终于精通《六经》和百家之说。文章也大有进步,写起来下笔千言,得心应手。
嘉佑年间,苏询与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到京师。当时,欧阳修任翰林学士,苏间对他十分推崇,便把自己写的二十二篇文章送给欧阳修请教,得到欧阳修的高度评价,苏询的文章因而轰动京师一时。这时,苏轼和苏辙也同时中了进士,因此,“三苏”名扬天下,后都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勤奋读书-关于勤奋读书的论据实例(五)800字】相关文章:
7.读书需要勤奋作文
8.勤奋读书不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