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30 09:36:21 写景作文 我要投稿

桥1

桥像一隻强壮的手臂
让行人、汽车在上面来回
桥像一位英勇的勇士
不管风雨打仍在塬地不动
桥是人们联繫感情的好帮手
因为有了它
相隔两岸的人可以相互问候寒喧
可以
商品买卖及文化交流
更可以是
年轻男女谈恋爱的好场所
桥啊桥
因为有你
风景才能更加优美
如果没有了你
就不会有现在如此美丽风光

桥

王佩歆

桥2

  桥上依旧人来人往,凡世的喧嚣如同不灭的岁月一般在桥上流转不息,日升月沉,草木枯荣,桥上的繁华如同红颜身上的纤纤素衣,一簌一簌抖落。

  那些桥上伫立着的青丝罗带倾城倾国的女子依然在编织着如梦的歌舞升平;那些桥上飞驰而过的快马平剑的少年依然奔跑在空旷的风尘之上苍穹之下追逐游荡到天光的梦想。

  百年万年静立的桥默不做声的承受着俗尘的种种,它见证了多少历史的沧桑,人生的多变,命运的无常。多少朝代在它的注视之下兴盛衰亡,只有它屹立不倒,如横跨河道的飞虹,联系这此岸与彼岸,联系着过去与未来。

  我总是看着桥沉淀心中的杂尘,说话,微笑,黯然伤神。我总是抚摸着桥倾听它微弱的心跳,桥不说话,我也沉默,只是我们都知道作为桥的骄傲与无奈。缄默的桥可以承受时光白驹过隙似的碾压而过,微笑的桥可以送渡一批又一批揣梦想的少年,孤独的桥可以忍受无人夜晚的孤寂与悲凉。

  没有奢华的梦境,夜夜出现在桥梦里的不过是繁华的历史与来往的行人。

  桥说它不要如彩虹般风华绝代,只想守着历史守着责任千年万年寂寞的伫立。

  桥说它不愿背负俗世的溢美之词,它只想让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他身上寻得一刻的依托。

  桥说它不会做那高耸入云的光厦,它只想安静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渡史,渡人,渡心。

  可惜桥不会开口,一如既往的沉默。无数的人行色匆忙的踏着桥背飞速掠过,只剩下寥寥数人立在桥头,体味着桥的忠诚与坚忍。

  可惜桥不会开口,一如既往的缄默。似水年华悄然滑过,它目送着渡河的行人渐行渐远……

  历史的洪流中静立着一座桥,沉默千年。桥上人来人往,物事人非。

桥3

  我的家在于林,那儿的桥数不胜数,可我最欣赏的桥,是我家旁的云香桥。

  云香桥座落于玉林城区南边江南公园旁的南流江上。

  云香桥像是一条锁链,把美丽的江南公园和雄伟的云天宫连接在了一起。

  云香桥长约一百米,宽约三十米,桥的两侧各有六十五根柱子,柱子上还刻有一朵朵精美的云朵,桥面两旁的'人行道上各立有五个灯柱,每个灯柱上有九盏灯,每盏灯看起来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美丽极了!一盏盏美丽的灯照耀着一座美丽的桥。桥下的南流江像一条绿色的飘带,装点着可爱的玉林……

  这就是美丽的云香桥,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桥!

桥4

  在我家附近,有座雉山桥,因为它太陈旧了,很多地方破烂不堪,而且桥面很窄,经常发生堵车现象,人们行走很不方便,所以市里决定将它修一修。

  经过建筑工人们一年多辛勤的努力,新的雉山桥终于建成了,20xx年12月22日,雉山桥通车了,这个消息多令人兴奋呀,新雉山桥可好看了,全长153米 ,桥面宽44米 ,双向6车道,与旧桥相比,新桥宽度是旧桥的近三倍,显得更长,更宽,更坚固,两侧还增加了绿化带,桥壁上有一幅幅大大小小的图画和文字,画的内容是桂林山水的风光景色,文字内容主要是介绍桂林的历史名胜,桥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息,路灯上挂着一面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和一盏盏鲜艳夺目的灯笼。

  啊!雉山桥的新面孔真美,桂林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使我们的家园更漂亮了,我爱我的家乡,也爱雉山桥。

桥5

  回眸间。

  看见那木质吊桥悠悠悬于山壁之间,轻轻摇摆在湖面之上,身影纤细而修长,在水波映照下显出美丽的水光,微微荡漾。赤红色的木板,轻而薄,挺直而结实,整整齐齐地摆列,拼凑出一个古朴的图案,惑人心神。木板上带着有诡异的木纹,自然生长。踏在上面有种清脆而细微的响声,这是生命的韵律。吊桥没有护栏,桥面也窄,平心静气地走着,也有轻微的摇晃。别样的刺激中亦有中宁静的喜悦。几条红索静静地延伸,挂在陡峭的山壁之上。细细的,却绷得笔直,感觉得到一种有一触即发的力量蕴涵其中。很奇妙。

  俩旁是竖立的山壁,高大而磅礴。青翠的枝丫和藤蔓张扬而闲适地伸展,互相纠缠,微微凌乱。阳光透进来,清新而温暖,照亮空气中的微尘,一片人间气息。心情愉悦。枯枝一半照得微微透明,波光流转,如同清澈的玉;一半仍隐在阴影中,一片墨绿。鲜明的对比,却透着出奇的和谐。美到极致。

  空中有薄雾缭酪。淡淡的,如轻烟飘渺。游弋在阳光中,轻轻流动。淡金色悄悄弥漫,与木桥纠缠。朦胧,但奇异的真实。

  轻烟,薄雾,高山,绿树,水波与阳光,衬得这木质小桥越发玲珑,精致而神秘。

  远处似乎有人家,白墙红瓦。想象着炊烟袅袅,独自陶醉。

  转身离去,低低一声叹息。又是一阵花瓣飘落,刹那听到万千女子低吟浅唱,低回或者张扬。

  回眸再一望。

桥6

  你没有思想,你的地盘你做不了主,你唯一的朋友仅仅只是几户人家而已,我来和你做伴,却用着陌生人的名义。

  你向往着外面的高楼大厦,高楼大厦里的人却向往着你.你的门牌上挂着谁的家,那人却不曾回来过.我进入你仅容一人过的小道,轻轻扣响你的窗,你在悲哀的同时有没有感到惊喜,我虽是过客,但给你了一瞬间的希望。

  看着你越来越沉重的身躯,我突然明白,我这个不速之客,使你更加难过了.我既然给你希望,怎么可以让你的期望落空,使你不敢再抱幻想.我是不该来的人,而该来的人呢?

  我转身,走出你的地盘,一回头,似乎还可以看见有人等待在巷子口的身影。

桥7

  椒江二桥又叫海门大桥。二桥从椒江外沙腾云山通往前所街道老鼠屿村。在椒江二桥开通的那一天,我们一家人怀着兴奋的心情开车参观我们家门口的桥。(椒江二桥北边的引桥就在我们村子里开始的)

  开了一段很长的引桥,车子通过勒收费站。进入二桥的正桥时,右侧一块牌子上醒目地写着“椒江二桥长3632米”。车子继续前行,我看到了银灰色的两座高大的“A”字形的桥塔,十分雄伟。

  正桥是双向六车道,在车道的中间有1.8米高左右的隔离带。在车道的两边有人行道,人行道的护栏是深蓝色的。车子开到“A”字形的桥塔下,我看到了桥塔的塔基有5—6米宽,十分坚固。我带着好奇心数了数桥塔两边拉下的斜拉索。我发现每个桥架的两边各拉下了26根碗口粗的斜拉索, 这些斜拉索既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让桥变得更加牢固。椒江二桥的交通十分繁忙,一天到晚都会有许许多多车子从这里通过,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大大便捷了灵江两岸人们的出行。

  从车窗里向东远眺,可以看见宽阔无比的东海;向西看,椒江二桥和大桥遥遥相对,大桥上的车辆像火柴盒一样缓缓前行;往江面上看,一艘艘货轮从桥下驶过,也有的货轮在码头上靠岸,卸下了满载而归的货物。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近看,桥面一盏盏霓虹灯闪烁黄、红、蓝、绿的灯光,不停地变幻着,交相辉映,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远看,二桥就像一条金龙卧波,又像一幅流动的画。夜色下的二桥静听着灵江的呼吸声,触摸着椒江这座沿海小城的脉博。

  如果你还没来过二桥,就快来领略二桥的雄伟、壮美吧!正是“她”的美,才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雄伟的椒江二桥——我们椒江的一道最新的景观桥。

桥8

  我的家乡坐落在美丽的长江之滨——监利县,这里是鱼米之乡。我的家住在群建桥旁,这里发生了许多天翻地覆的惊人变化。

  群建桥是修建在老街后河的一座桥,以前的老桥面因为狭窄,道路破损,人和车混杂一团,所以造成桥上每天都是拥堵不堪,人们苦不堪言。

  如今,改建后的群建桥成了后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全长约80米,桥宽16米,桥面全部采用进口的沥青刷黑,上面整齐画出了四车道路线,路边专门划出了停车线,人们和汽车井然有序的通过大桥。桥面两边修建了高于桥面30厘米的人行道,人行道宽3米,上面铺设着50X50cm的大理石彩砖,细心的工程设计师,还在中间设计铺设了一条盲道。桥的最边上是一米多高的大理石防护栏,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防护栏的正中间写着“群建桥”三个鲜红的大字。

  夜晚,华灯初上,群建桥边新盖的摩天大楼轮廓边被镶嵌了彩色的景观灯,非常壮观。一盏盏耸立在桥两边的路灯明亮的照耀着大桥,这时桥面上已没有白天的喧闹,人行道上溜狗地老人悠闲的拉着家常,活泼的孩子们快乐地做着各种游戏,银铃般的笑声在夜幕中久久回荡……

桥9

  外白渡桥,让人牵肠挂肚。近日回迁,坊间热闹。从起吊装船,一路西进,到驶入那个最为辉煌的原点,万众瞩目,为它荣归喝彩。

  自上而下,满目风光。前面是苏州河上跨桥合龙,后面是浦江两岸无限美丽。此时,我心里却想起了他们,整修外白渡桥的工人。他们的身影在脑海里浮现,挥之不去。

  回迁前一天,我去民生路码头,铁桥上脚手架已拆,有工人在电焊或油漆。中午,我想上楼顶拍全景,却闯进一个空屋,里面有好多工人在吃盒饭,蹲着站着都有,但没人说话。空空荡荡的寂静,与外面彩旗飘扬的工地,俨如两个世界。

  外白渡桥回归故里,能跟着它顺流而下,享受两岸民众的欢呼和瞩目礼,那是何等的荣耀。然而,参加外白渡桥大修工程的工人们却默默无闻,他们曾经创造过许多奇迹。但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干着自己分内的活,这一道完了,下一道就是别人的了。

  我去的那天,不愿再打扰他们。我的脚步,慢慢地移开,但心思,却留在了那里……

桥10

  架设在上海苏州河与黄浦江汇合处的外白渡桥,是上海市区最大的一座铁桥。从大桥落成纪念铜牌上的英文桥名“gardenbridge”看,应称之为“公园桥”,然而为何要称之为外白渡桥呢?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150多年前,苏州河几乎没有一座桥,人来人往都靠摆渡船摆渡。苏州河上最早的渡口设在现今乍浦路的位置,因为是第一个渡口,俗称“头摆渡”。此后所设渡口,在头摆渡以西的,依次称作“二摆渡”、“三摆渡”;在头摆渡以东的叫做“外摆渡”。19世纪中叶,苏州河南北两岸辟设英美租界后,每天摆渡过江的人数和车辆日益增加,两岸间的交往非常不便。原先的几个摆渡口已远远不能适应租界殖民当局的需要,于是有一个名叫韦尔斯的英国人,出面组织“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约花费12,000元,于1856年在外摆渡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桥。这12,000元又分作125股,掌握在以韦尔斯为首的12个股东手中,由此,桥名在当时便称为韦尔斯桥。后因该桥的位置在外摆渡,上海人都习惯地称之为“外摆渡桥”。外摆渡桥的桥面阔约23英尺,长约450英尺,大船驶过时,桥中间可有一块活板高高吊起,桥上交通暂停,船过后又复为桥面,可谓匠心独具。韦尔斯利用外摆渡桥,实实发了一笔大财。他声称上海道台准许他对大桥拥有25年专利权,凡过桥者都得付钱二文,车轿加倍。

  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过桥税”专门向中国人收,而外国人却常可免交,便都愤愤不平,抗议要求取消过桥税,不然就宁可恢复摆渡船。1871年,韦尔斯曾着手修铁桥,以改变外摆渡桥头因上海市民抗税而一度冷落的局面。后因工程粗制滥造,造成部分桥柱、桥身陷落进苏州河内的事故方才作罢。工部局眼看上海人民反对收取过桥税的呼声愈发高涨,终于1873年8月,在外摆渡桥西约数十米处建造了一座长约100多米,宽约12米的木桥,定名为“公园桥”,以同近旁的外滩公园呼应。公园桥于该年9月中旬开始正式通行,人们过桥从此不必再付钱,于是大家就称之为“外白渡桥”(“白”为不付报酬之意)。同年10月,韦尔斯将外摆渡桥折价卖给工部局,不久即被拆除。

【桥】相关文章:

1.“桥”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