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评《日记一则-春雨》(二)
接着来讲评上午的点评文,来看一下此文小巧、精致在什么地方。
春雨
昨天晚上下雨了。我听见窗外传来“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
躺在床上,心里在想:外面的雨,是不是把水面炸出了一朵一朵的小花?会不会让路面砸出一个一个的酒窝?想着听着,听着想着,我睡着了。
早上起来,出门上学去。我发现地上很潮湿,空气很新鲜。雨虽然很早就停了,但我还能看到树叶上,挂着一滴滴雨珠;电线上悬着的雨点,好像串成了一串透明的珍珠。
我想起了《春夜喜雨》这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昨晚的雨虽然停了,但春雨的气息处处还在。它在万物的滋润里,在树叶的翠绿里,在新鲜的空气里,在人们喜悦的心情里。
我喜欢春天,我喜欢春天的雨!
--------------------------------------------
全文280个字。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个头不大全长心眼了。我们就从技法上来分析一下,看什么地方值得体会、学习、参考。
先来看头:
昨天晚上下雨了。我听见窗外传来“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
这个开头,需要说明几点:第一:开门见山。作文的主题、核心是春雨,所以本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昨天晚上下雨了。如果说不能开门见山,只听打雷不见下雨,只见闪电不见雨花,一会儿说不定就由阴转晴,离题跑题了。所以,作文的开门见山是写作的正道、正法。这个要求,一定要从小就跟孩子们讲清,养成习惯,形成定式。对于刚刚学习作文的孩子来讲,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能保证不跑题、不偏题。有一些作文教材上讲:作文的头一定要华丽,一定要有气势。这个要求,不能算不对。但是,对于刚学作文的孩子来讲,还是要强调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如果反其道而行,讲究华丽,处理不好就好像参加模特大赛走T型台一样,台还没走,光在化妆间里涂脂抹粉就用了好长的时间,这样等涂脂抹粉完毕,表演也早就结束了。这是要讲的第一个方面。
---------------------------------------------------
第二,在本段中小作者用了两个对称句:我听见窗外传来“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既听到了雷声,又听到了雨声。因为有了两个声音,所以我们就能体会到,下雨时的这个声音是立体的、多层面的。当然,我们在辅导孩子的时候,为了某一个主题的需要,还可以写风声、写树叶摇动的声音、写雨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写马路上急躁的汽车喇叭声、写人们在雨中急促的脚步声,所有的声音都可以用对称的形式展开。这些声音产生的逻辑,是因为有了对称的'思维。所以,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讲,对称不只是文字句子表现出来的对称,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对称,是观察事物、体会事物的对称性角度。
-------------------------------
正是因为小作者在本文中开门见山、先声夺人,所以就写得干净明了。虽未见雨,但是能体会和感觉到春雨的气势,不愧为“先声夺人”。在全文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说雨不写雨”,本文中从头到尾,雨“味”十足,处处是雨,时时是雨,但连个雨点都没见着。没有从正面写雨,没有去写正在下的雨,却处处写出了雨味。
请手里有《基础篇》的朋友,学习一下第49页《秋天》,是一个一年级孩子写的秋天。在本参考文中:写秋天不一定要处处写秋,全文中一共只出现了两个“秋”字,但是全文秋味十足。
------------------------------------
再来看下一段:
躺在床上,心里在想:外面的雨,是不是把水面炸出了一朵一朵的小花?会不会让路面砸出一个一个的酒窝?想着听着,听着想着,我睡着了。
本段是身子的第一个对称段。我们讲,“段落帽衣鞋”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要求。有妈妈说:“怎么没看到帽子啊?”本段的帽子是圆通的,没有那么固化、僵化。如果非要加一个帽子的话,那就是“想雨”。其实,这个“想雨”我们在文中也有体现:躺在床上,心里在想——这就是帽子。
本段中,值得讲的有几点:
第一,没见过雨,不一定不能写雨。在我们讲课过程中,经常听到不少的妈妈在说:这个我家孩子没体验过,不好写;还有的妈妈讲:要写海,可是孩子没见过海,不知怎么写。如果非要见过海才能写海,非要见过山才能写山,那写作成本就太高了。但在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写大海,坐上飞机飞向了大海;为了让孩子写沙漠,骑上骆驼就跑到了沙漠。这是一个不小的误区,所以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里有一句话:可以没有亲眼见过,但不能不亲脑想过。没见过?可以想啊!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有一篇《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一个没有见过长城的人,也照样能写成一个意想中的长城。
第二,就是本文中的驴头不对马嘴句:
是不是把水面炸出了一朵一朵的小花?会不会让路面砸出一个一个的酒窝?
小花明明是开出来的,跟炸是不搭界的;酒窝明明是长出来的,怎么跟砸有关?但是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候,我们把驴头与马嘴搭在一起,就有了一定的趣味。关于这一点,大家要以点带面地去学习。第一可以参考《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第124页,“作文八法”第六法:驴头不对马嘴——语不惊人誓不休;第二可以参考《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第三章“六根六尘、通感提升”。因为时间关系,这里我们就不细讲了。
第三,就是本段中回环的运用:想着听着,听着想着,我睡着了。这是一个回环的运用。
在《提高篇》第九章,我们起名为:回环运用、乾坤颠倒。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技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文字的趣味,也可以作为帮助孩子们驾驭文字、喜欢文字的一个法门。这个乾坤颠倒的手法,由来以久。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道德经》最后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智者不博,博者不智。再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你帮我一下,我帮你一下……都是属于回环技法的运用。
【作文讲评《日记一则-春雨》(二)】相关文章:
5.日记一则作文
6.日记一则作文
7.怎样讲评作文
8.作文讲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