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思想
创新与思想1
我有一个奇妙的思想,那就是把洗衣机改正一下,把洗衣机做成能自动帮大人干活,洗衣服的那种。我要把洗衣机的功能改正自动的,你如果在浴室里洗澡,你把衣服脱掉,把衣服放在上面,它就会自动帮你清洗,它还有一种自动干活的功能,你工作时回家很疲惫时,它会变成一个机器人,自动帮你按摩,帮你干家务。
这种洗衣机还有许多的功能,还有许许多多,只要你去买这种洗衣机,就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方便。
我改造的洗衣机,又方便又节能。
创新与思想2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绿色教育”的指导下的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充满活力。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方式方法可以得到有效创新,从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变革教学模式,对现代网络的相关技术加以合理应用,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兴趣。
关键词:绿色教育;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
一、“绿色教育”的概述
在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关于“绿色教育”的具体定义。将所有相关观点加以总结可知,其主要遵循的教育观念就是“以学生为本”。“绿色教育”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学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培养,而是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注重教育的多样性,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多元化发展,不断促进学生个性以及特长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绿色教育”,可以使不同生长环境和不同阅历的学生都可以学到知识,具备相应的能力,从而实现和谐发展。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类别。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数目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也随之不断增加;但是我国高职教育仍然属于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得到更好的创新。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也随之增强。这种良好的发展形势,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代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不断冲击着高职院校,一些学生中普遍存在集体观念差,缺乏合作意识,学生和学生之间关系冷漠、功利化,学生的学习目标模糊,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一系列道德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其行为已经和传统的道德观念相偏离,但是一些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依旧继承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出现的问题也没有采取方法加以解决。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绿色教育”进行转变的具体措施
1.从实际出发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掌握专业技能,又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事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随大流开设课堂,教师要对“绿色教育”的基本需求加以明确,采用特殊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引;学校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等,以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所有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可以积极投身于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
3.充分利用网络
高职院校要建立起校园网络,使网络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绿色教育”的方向进行转化。将网络技术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可以开展心理素质以及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动向就会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对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供正确的指导,所有的教学方针和内容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转变教学模式
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在课堂上充分引入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以吸引学生;而针对思想活跃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研究理论问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通过以上综合论述,主要针对“绿色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入探索。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这种教育理念,在“绿色教育”的有效指引下,对具体的教育方式进行有效改革,可以促进我国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为我国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哲.职业教育新形势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及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xx(1):92-96.
[2]杨玲.职业教育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超越[J].职业教育(下旬刊),20xx(7):15-18.
创新与思想3
钱学森先生仙逝了。这位大科学家给世人留下的财富是多方面的。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教育的关注,是他对教育创新的真知灼见。
钱老曾回忆当年在美国学习时的感受。他说: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后来,他又曾多次谈到,人云亦云不是科学。
如何创新呢?钱老一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他认为,辩证的思维能力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此外,他还大力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在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论证。
这些观点,对于我的工作和教学科研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指引我把创新当作自己的奋斗理想,当作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指引我学习哲学、思维科学,站在这个角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
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就要勇往直前,想创新,能创新。教师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钱老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一生关注前沿,关注未来,创新不止。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创新与思想4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职业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为落后,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对相关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进行创新优化及进行针对性教育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道德体系
20xx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职业院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并对人才培养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意见》指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还是培养素质的全面人才,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动职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20xx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对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全新的解释,并对拓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出了宝贵意见。随着职业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创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一方面与其他性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具有相同之处,如热爱祖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党的领导与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康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还具有职业教育特征,如良好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培养、质量意识与效率意识、环境意识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具有层次性与针对性,提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从层次性来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则在将学生培养成合格公民的基础上,将他们更进一步地提升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从针对性层面来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与自信心开始,引导他们自觉维护祖国尊严与荣誉,并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决心。此外,还应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培养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发展并完善自我,增强自信心,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二、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
1.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是基于学生自身情况与学习规律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需要对学生思想政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实际需求等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措施,采取科学的对策。本文对职业院校学生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一是职业院校学生日趋强烈的情感与心理缺憾并存。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进而在情感上具有天生的优越感,以及居高临下的傲气与霸气,自我中心的意识较重。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与经验,面对挫折时的心理素质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问题的解读存在偏差,这些导致其在学习中容易出现自暴自弃、情绪烦躁、逆反心理等问题。二是学生成才欲望与功利意识并存。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学校学习获得安身立命的本事,进而在毕业后能够具备一技之长,甚至在社会上获得成功。但多数学生在价值观上有希望获得优厚的待遇,同时又不要太累,表现出较强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三是在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逆反心理也在增强,自律能力较弱,使得他们较容易陷入功利陷阱,贪图享乐而不愿付出。在当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他们的价值观较为模糊,行为、思想容易出现问题。此外,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现状调查来看,教学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无论是学校、社会、家庭还是教师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作用认知不够,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的应用。另外,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网络多元思想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三观”、生活方式等产生消极影响,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或者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些都给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原因分析
深入分析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可知,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导致目前的现状。一是社会实践基础上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与协调的结果。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是学生个体在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主观意愿与个性,客观因素是学生在成长与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和外界环境因素。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最终构建了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过程和结果。二是职业院校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主体角色的内在思想矛盾转化的结果。在社会环境中的多元价值观与思想的影响下,学生主体内各种思想与价值观一直在矛盾冲突中“优胜劣汰”。三是职业院校学生心理成长与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心理发育还未成熟,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阶段,多表现出自制力差、好奇心强、精力充沛、对外界不良信息的抵制力差等。此外,社会、学校、家庭等外界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必要的环境与氛围,主导性差。
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建议
1.创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在调查中发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仅作为初级阶段的基础课程,且教学观念与理念较为落后,教学形式单一,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较差。因此,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职业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建现代化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体系。首先,面对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层面,都应创新教育理念,树立“大德育”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中,教育者要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在学校及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所有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及事物,都应积极开发利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各个角落。其次,职业院校要将德育教育放在更重要的地位,将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促使思想道德教育真正成为职业院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职业院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与专业阶段。在基础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专业阶段,将其与职业道德相结合,形成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再次,要树立科学的教师观与学生观。学生和教师都是需要不断发展的生命个体,教师应自觉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鼓励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坚持民主,发扬教学平等,真正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组织、引导、指导等作用。最后,教师要创新现代教育观念,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发挥互联网作用,在互联网资源中积极寻找正能量资源,将最前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2.创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职业特点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积极开拓多样化教学手段与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园环境的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即职业院校积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努力塑造校园精神,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二是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即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容包括学生自己的人生实践,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思想政治行为的实践。思想政治教师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分析社会中的问题,并用思想政治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要有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公益劳动、社会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军训、社区活动等。三是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的作用,打造网络化教学平台。学校应积极营造校园网络信息环境,加强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规范网络行为,防范网络失范行为,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如QQ群、微信群、博客、论坛等。四是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即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变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模拟场景,促使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式教育的主要方式包括开设第二课堂、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等,例如,每年清明节开展烈士陵园专题教育活动,构建主题让学生学习,每年国庆节开展祖国发展专题学习活动等。
3.设置并普及历史课,借助中国历史融入民族道德教育
中国历史拥有极为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将历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借助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习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历史教育能够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坚定爱国之心,树立报国之志,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此外,通过历史教育,可使学生获得人生体验、人生意义和人生启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取向,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将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社会实践化。在历史教育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推进中,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层面要达成共识。要积极推进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将历史教育纳入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安排历史课程时,在内容上可选择易于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如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抗战史、经济建设史等。在教学组织上,可采取大班制,即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班级在同一时间上课。引入历史知识重在教会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待历史问题。在最终的考核环节,可采取演讲、答辩、论文等形式,尊重学术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职业院校是社会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阵地,能够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职业院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尤为关键。结合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其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晓伟.自媒体时代下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时代教育,20xx(22).
[2]张文艳.网络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卷宗,20xx(7).
[3]王维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及其创新[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3).
[4]贾敏,朱心阔,刘立志.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创新[J].东方企业文化,20xx(23).
[5]张新梅.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结合的有效性[J].中国人才,20xx(3).
创新与思想5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首先,国外的腐朽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冲击。当今世界是具有开发性的,只有积极地同外国进行交流合作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改革开放在带给中国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很多外国的腐朽文化和思想意识乘虚而入,强烈冲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传统观念意识。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比较活跃的社会群体,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处于形成和发展期,外国的腐朽思想极易对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由于中西方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国家从未放弃过对中国进行思想侵略,不断利用“民主”“人权”等借口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自然成为了西方分裂势力进行思想侵略的主要对象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其次,网络消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冲击。近些年来,网络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在带给人们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因其国际性和开放性而充斥着各种黄色、暴力、反动的信息内容,这些不良信息正慢慢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进行着腐蚀。有的大学生过度沉迷网络,将虚拟社会当成了躲避现实生活的避风港,渐渐与现实社会产生了距离和隔阂,思想意识歪曲,社会交际能力减弱,为将来进入社会和团队合作埋下了巨大隐患。再次,巨大的就业压力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冲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近些年来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受到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具有严峻性。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相对比较安逸的社会环境中,使其对家庭和学校具有很强的依赖感,一旦步入社会往往显得不知所措,加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使其在思想方面存在巨大的压力,极易引起大学生对社会的敌对心理和不平衡心理。因此,就业问题所引起的消极心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二.创新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首先,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科学定位。中国正在全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的和谐不仅在于生活方式的和谐、产业结构的和谐、民族关系的和谐,更在于人们思想方面的和谐。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不仅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大学生本身,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在新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现阶段存在着走形式等问题,没有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价值观,在教育工作上也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考核仅仅局限于期末考试成绩,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发展必须首先对其进行科学定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基线,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其次,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内容。创新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使相关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贴近生活并且联系实际,使思想政治教学更加人性化和民主化。高校应该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处于中心地位,单方面地向学生传授和讲解知识,缺少必要的互动和交流,使老师不清楚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学生也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这种单调和乏味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研究热情,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只是应对期末考试,这样的教学从根本上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高校应该积极建立开放的和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对老师进行角色转变,使其从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变成知识的引导者,将学习的主动权重新交到学生的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领悟这门课程所蕴涵的知识精华。再次,积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即为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或者其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理论意义上的广泛性,包括专业的师资力量、教育科研设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书籍资料等等,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现实社会扩张到了网络虚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还可以分为传媒资源、法治资源、行政资源等等。
创新与思想6
关键词: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创造性思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力量。”它揭示出,一个国家的教育,如果不能开发人的创新精神,那么,这个国家也就不能兴旺发达。原因在于它缺乏一个“灵魂”——创新精神。以此看看我们教育下的学生: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看重分数和名次,频繁的考试、过量的作业使学生整天跋涉于书山题海当中,使我们的学生丧失了应有的灵气,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又从何谈起!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主要途径,我是这样做的。
—、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良好的兴趣、爱好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人们积极去感知、想象、创造,从而取得创造性科学成果。所以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理论性强、趣味性少。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幽默、寓言故事、名言警句、漫画、时政热点等融于教学中,把讲解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每节课设计1—2个思维高潮,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发现、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活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同学们利用这一时机,谈古论今、畅所欲言,小到个人思想问题,大到国内外重大时政,启迪了同学们的思想。每当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有时掌声经久不息,这滋长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精心设计课堂疑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创造的动力。
教学中,当学生的兴趣被诱发出来时,教师要及时地提出具体、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地提出疑问,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引而不发”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讲述“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我展现给学生这样的漫画:一个人把竹子嫁接到仙人掌上。然后问漫画“嫁接”的含义是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展开了联想的翅膀,纷纷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回答:生产者的产品要保证质量,不能以次充好……有的学生回答销售者经营的商品不能掺假使杂,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还有的学生从生产者和经营者两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引导下,人们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造激情,进行创造思维活动。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发展离不开创造精神,而创造精神的培养需要能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的环境。人是能思维的动物,“问”是人的天性,通过质疑解疑才能发现真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怕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个性心理品质,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异议,甚至是错误的观点都要采取尊重、宽容的态度,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出心裁。只有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才能让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充分发挥,才会真正有创造性可言。
四、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创造人格
创新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有了创造性的思维或智力,并不一定成为创造型人才。创造性人才不仅需要创造性智力,还需要创造性人格。大量研究表明: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可能成为影响创造性的关键因素。
长期以来,在“升学率”指挥下,我们片面强调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缺乏探索和挑战意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因而要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发挥教材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对学生进行战胜挫折的教育时,通过观看杰出人物如张海迪、朱彦夫等战胜挫折的优秀事迹,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还进行了“新世纪呼唤强者”的演讲比赛,通过与优秀人物相比找差距,克服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就这样通过演讲、辩论、社会实践、写政治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学生的创造人格。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鼓励学生由分数竞争转向发展竞争、能力水平竞争。素质检测命题也加大了提高创造性题型的比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不足之处,请同仁指正。
创新与思想7
摘 要:现代化的企业要与时俱进,只有求实创新地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才能沿着稳定、高效、富有活力的轨道良性发展。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跟时代特点;树立形象,重视全员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以人为本,重点做好工作环境与感情投入两大问题。
关键词:求实创新 员工 思想政治工作
现代化的企业要与时俱进,不仅需要一流的人才、管理、技术、装备,更需要一流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不但是经济技术指标的领先,还必须有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先,只有求实创新地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才能沿着稳定、高效、富有活力的轨道良性发展。
一、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跟时代特点
目前,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观念日趋更新,但同时也要看到,在这当中很多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崇尚所谓大款、大腕敛财、挥金的心理有所增长,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冷落,在一些企业也出现部分干部职工热衷于下海、跳槽、停薪留职,搞第二职业,挣大钱,不安心本职工作的现象。以上问题的出现,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提出了一些新课题、新任务。同时也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单凭老经验、老方式单向思维,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的要求。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是什么?两句话,一是坚持不懈,二是求实创新。而后者在当今尤为重要,要研究职工思想动态,研究变、适应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是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在当今形势下,职工的眼睛比以往更为关注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所以要求职工做到的,我们党员干部应首先做到做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身形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稳定职工的情绪。可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群众”等活动,使每位党员干部都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又处于职工的监督之下。班子成员之间要气顺、言和、心齐,与职工同命运、共呼吸,稳定民心,才能受到职工的拥护和好评。
2、不断强化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走群众路线,只有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指导思想,尊重落实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群众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办好企业,这也是现代化企业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要搞惠民政策,让职工干的先让职工知道,积极鼓励职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
如内部改革方面,要在充分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推行“劳动、工资、社会保险”三项制度改革,职代会建立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财务监督、代表提案等专门委员会,使每位职工都能充分行使主人翁责任、操主人心、想主人事、干主人活、尽主人责,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合力,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二、树立形象,重视全员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既给予了每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机遇,也使每一个企业都同样面临破产、倒闭的威胁。不树立起优秀、鲜明的形象,是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
搞活企业,以人为本,这是树立优秀企业形象的.重要内涵,没有高素质的员工,不可能造就高标准的现代化企业,所以企业不断要用人,还要在实践中育人,不能等、靠“飞来能将”,更不能重用不重育,必须对职工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认识、体制管理、装备水平、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这是增强企业经济动力的长期措施。要完善管理体制,成立职教领导小组,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各项教育制度和职工教育档案,以及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持证上岗等制度,利用自培、委培、代培等多种途径进行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自己的人才,使企业时时充溢着旺盛向上的强劲发展势头。
三、以人为本,重点转好工作环境与感情投入两大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核心是通过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达到激励人、塑造人的目的。要注重感情效益,一方面要及时教育和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和对待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经常注意做好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的工作,以保证企业和社会的稳定,重点做好工作环境与感情投入两大问题。
1、努力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要改善一线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如职工食堂、浴池、卫生室、配备通勤客车、解决职工住房难的问题;同时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设立职工之家、职工俱乐部、图书室、娱乐室、卡拉OK等娱乐设施,开设舞厅,从而陶冶职工情操,使职工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2、要增加对职工的感情投入,做职工群众的朋友。
这样才能与职工建立深厚的感情,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和尊敬。如:职工家里发生火灾,工会马上组织捐款捐物等。这种情感的教育方式,比命令式或处罚式要有效得多,领导干部与职工的心更贴近,感情更深,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也更好。
创新与思想8
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现状问题
1、管理模式过于僵化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服务的,也即是围绕着如何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如何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素养而服务,然而目前在很多高校当中,担任管理者的一般都是学校领导,而被管理者就是教师和学生,学校领导说什么,教师和学生就要执行什么,这明显是过于专制和独断的,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再者,很多高校都是由某科的任课老师来兼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而并没有专职做这项工作的人,因此导致教育者花费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管理效果自然也较差。
2、过于强调管理速度
现如今,有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管理速度,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其管理质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变得片面化和简单化。有些管理者只注重管理的形式,却忽视了其管理的实质,显得过于急功近利,并且在管理之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导致很多管理工作都并没有真正落实好。例如,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为了尽快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将指令简单地传达下去之后就要求对方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对方的实际情况,这样的管理方式是非常不科学的,既不能够有效促进被管理者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又不利于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物质生活需求的越来越高,不良思想的传播也越来越多,这无疑给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短期内是无法达到明显成效的,因此管理者不应当过于强调速度、急功近利,而应当要从长计议,在确保管理质量的前提下追求管理速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途径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指导性思想,它关系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设及发展,可以说,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理念,就不可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必须要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而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来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新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够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来说,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应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服务的,是为人民群众而服务,其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尊重被管理者、考虑被管理者的实际情况,而不应专断独行。
2、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现如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都要开展管理工作,例如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确定其教学目标、预测其发展前景以及进行教育决策等,然而虽然开展了管理工作,但却比较缺乏监督评价。监督评价关系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个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而言意义重大,因为只有建立完善了相关监督评价机制,才能够对管理者的工作进行有力的监督。因此,高校必须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监督评价机制,对管理者的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和考核,从而保证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3、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大多都是灌输式的管理模式,而若想创新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必须要改进其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必须要摒弃以管理者为主导的灌输式管理模式,而确立以被管理者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意见,积极挖掘被管理者的潜能,使被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二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影响及渗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所服务的,在新时代之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寻找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途径,例如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以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等,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与思想9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生作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主体,高校应当更加重视对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但是长期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所缺失。相对于本科生而言,大多数研究生思想比较成熟,有一定社会工作经验,对人生、社会以及自身的认识更加全面、理性,在政治立场、价值取向、人生目标及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等方面表现出更明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们一方面对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度高,一方面又容易受网络等新媒体及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思想和情绪易波动,对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认识模糊,少数研究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功利色彩浓重。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还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民主法治意识和实践能力等。
思政政治教育对研究生拔尖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一,引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功能,能够引领研究生衷心为党和国家服务的鲜明的政治立场,确保培养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走对方向,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其二,激励作用。思政政治教育具有激励功能,通过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等手段可以有效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解放思想和情感束缚,为研究生在专业领域创新拔尖提供不竭动力。其三,规范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能够有效培育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有利于研究生学风的严谨和学术创新。其四,保障作用。思政政治教育能够有效促使国家和高校人才培育政策的实施,为研究生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和凝聚功能有利于研究生乐观、耐挫等健康心理的养成,能够促使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拔尖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的方法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首先,要更新培养理念,将创新精神培养列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载体,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思结合,大力倡导并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导师负责调动研究生主动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激发研究生自觉创新、严谨笃学,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并在不断创新的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对于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适应社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引领社会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的综合测评,更是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个人行为方式同社会现实磨合的过程,有利于加深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和“中国梦”的理解。所以,高校要统一思想,形成育人于社会实践的共识,在实践中完善学生的创新人格。
再次,要选好切入点,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尤其是创新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结合起来,切实调动和维护研究生的创新积极性。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更要以学生为主,在充分了解其爱好和志向的基础上给研究生充分的尊重和自由,重点帮助研究生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护研究生的创新萌芽和前瞻性认识。
最后,要营造浓厚的创新环境和氛围,积极引进拔尖创新人才,赋予其较多的资源和较大的自由,让其带动创新氛围,并且要大力宣传具有代表性的拔尖创新人才,加大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奖励政策,出台研究生拔尖创新激励机制,在物质和精神上鼓励研究生拔尖创新。同时,我国政府、社会和学术界需要对传统束缚创新的文化进行理性审视,使得整个社会更大程度地接纳“标新立异”,对“挑战权威”采取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对急功近利的学术态度进行批判,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
创新与思想10
摘要:高校声乐教学专业基础系统的创新,处于重要的桥梁、纽带地位,起着重要的连接、过渡作用。如果没有这种专业基础系统的创新,那么基础系统与专业系统的创新之间就会“断档”“短路”,因而从根本上影响甚至颠覆整个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系统,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创新;思想
高校声乐教学专业基础的创新,由教学思想的创新、教学方针的创新等要素构成。笔者将在下文分节进行探讨。
1声乐教学思想的概念界说
教学思想系统,即教学观念系统,它属于理性认识范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包含思想路线、思想方法等内涵。思想路线,是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方法,则指人们研究和认识世界的方法。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思想系统的创新,其内涵是高度重视教学思想系统创新在整个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系统中的重要指导地位与作用,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2高校声乐教学思想创新的特点
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思想系统的创新,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2.1理论性
教学思想系统是一个理论系统,理论性是它最为鲜明的特点。例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教学思想就是一种理论。
2.2创新性
高校声乐教学中思想系统的创新,以创新性为其本质特征。这种创新性,意味着破除一切陈旧、落后、僵化的教学思想,建立全新的教学思想体系。
2.3实践性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教学思想系统虽然是一个理论体系,但它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空头理论”,而是面向教学实践,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全部价值与整个生命,都在声乐教学实践之中。
3高校声乐教学思想创新的内容
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思想系统的创新,有以下主要内容:
3.1教书育人的思想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教学思想系统的创新中,首先要树立教书育人思想,克服片面的“只就声乐教声乐”的教学思想。其实,早在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礼乐相济”的教书育人的教学思想,他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论,把音乐教育与对人的教育统一起来。因此,我国高校当前的声乐教学,必须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发扬孔子教书育人的教学思想,并赋予这种教书育人的教学思想以新时代的新内涵,即通过声乐教学,培养出实用新型、复合型的人才。
3.2凸显艺术教育的思想
在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思想系统的创新中,还要凸显艺术教育思想。当今世界,艺术教育愈来愈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与重视,不仅艺术院校强化了艺术教育,而且综合院校也强化了艺术教育。例如,日本就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并称为“三大科学”,许多综合大学都开设了艺术课;在前苏联,许多综合大学也开设了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艺术课;而在美国的许多综合大学,也都开设了许多艺术课,并设立了艺术院系或电影电视系。我国也同样如此,国家将科学院、工程院、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院四院并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重点院校也率先推行了艺术公选课学分制。随后,全国许多综合大学也纷纷设立艺术学院、系,并设立艺术中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艺术教育本身的重要性使然。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早就指出:“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1]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也明确指出:“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2]事实的确如此,音乐教育在对人的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异乎寻常的巨大。革命导师列宁7岁就会弹钢琴,是音乐开发了他智慧的大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经常拉小提琴、弹钢琴,他曾明确表示,对艺术的爱好,丰富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照亮了他的科学之路。在他从德国到美国,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长之日,他在家中举办了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以示庆贺。
3.3强化美育作用的思想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而美育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完美人格,又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早在18世纪,德国杰出的思想家席勒就提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3]这种把美育提高到全面发展高度的教学思想,与当前我国教育思想中“德、智、体、美”的教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只是排序略有不同而已。
3.4与时俱进的思想
与时俱进是创新的核心内涵。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的高科技化在造成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与空间。但与此同时,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也加重了人的精神压力与竞争压力,人们需要一种减压手段与排遣方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捧,音乐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的声乐艺术,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胎教中的儿歌,到出生后的摇篮曲,再到少儿时的儿歌、青年时的情歌、临终时的挽歌,声乐与每个人的人生几乎寸步不离。而声乐的灵魂,同整个音乐一样,就是给每一个人带来快乐。我国汉字中音乐的“乐”字,与快乐的“乐”字是多音字,但也说明了二者的必然联系。因此,高校声乐教学中思想系统的创新,就要强调与时俱进,给人制造快乐的教学思想,即把声乐教学当作享受音乐快乐、制造音乐快乐,并为他人带来音乐快乐的过程与手段。用歌声美化生活、美化社会、美化心灵;用歌声驱散忧伤、驱散焦虑、驱散压力;用歌声连接友情、凝聚亲情、缔造爱情;用歌声弘扬正义,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这一切,都应当成为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重要内涵。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在声乐教师思想方面,在声乐教学课堂之上,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不断从自身修养与外在才能方面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声乐知识过程中以声乐教师为榜样,促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声乐教学是一种综合理论知识、实践以及技术的多学科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针对每位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突出的个性特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创新教育,改善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79.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67.
[3]席勒(德).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90.
[4]马晓娟,边江.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山东社会科学,20xx(02):41-42.
[5]梁麓.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青年文学家,20xx(10):76-77.
【创新与思想】相关文章:
1.创新与梦想
2.继承与创新
3.创新与梦想
4.创新与梦想
5.创新与梦想
6.创新与梦想
7.创新与梦想
8.创新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