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阅读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课题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做法,并对课堂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步骤进行了阐析,以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探究性阅读;语文教学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整体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就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都是被教师牵着走,大部分问题都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到底,问的问题烦琐简单,学生往往不需要加以思考就可以回答了,而对于关键性的问题,教师却很少安排讨论,更有甚者,整个课堂都是教师自己在表演,课堂上根本达不到互动的效果,这与新课标要求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相差甚远。因此,笔者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尝试构建探究性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
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使学生直接地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交流,并通过换位质疑、比较分析和情境熏陶等方式,形成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探究的问题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探究性质的真实阅读,最后获取特定的成果,并在成果的构建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学习形式。这种阅读形式,弱化被动接受,强化主动探求,注重个性感悟,强调探究过程,是对传统阅读的大胆革新。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了“探究性阅读”的课堂教学大致可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以此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初始阶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定向。教师要注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设计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我探究的积极性。如在进行《卖炭翁》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在新课开始之时,通过播放音像视频,把一个衣著单薄的七旬老者,驱赶着一驾装满炭的牛车在白茫茫的冰雪中行走的图画展示出来,从而带领学生进入到课文中所描述的风雪交加的场景中去,并引导学生想象卖炭翁矛盾的心情以及悲惨的处境,这有助于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去作进一步的探索和辨析,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二、自寻目标,设疑质疑
自寻目标,设疑质疑是阅读的发现阶段。韩愈说过,“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因此,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且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可见,设疑在习得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为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笔者在课前就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自学,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及文章主题等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会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去,自由阅读,并引导学生找出关键的段落和词句,找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于无疑处生疑,于不解处质疑,从而形成个性化的问题。例如,笔者在进行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教学时,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那么,学生经过质疑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父亲找到‘我’为什么不上悬崖去接‘我’”“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的”等关键性的问题,通过在课堂上共同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能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从而有效习得新知识。
三、组织讨论,自主解疑
组织讨论,自主解疑就是要围绕探究的问题,把学生分成能力相对均等的6人小组,让学生带着所提出的探究问题去收集资料,提炼观点。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普遍难以理解的问题,笔者都会让小组开展讨论;对于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则在全班开展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把教学过程变成课堂教学、小组学习和个人思考有机结合的过程。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活跃起来,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了发展。通过这样的组织讨论、自主解疑方式,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作适时指导。而对于课文中学生未能主动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应及时提出,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培养能力,不断迁移
美国心理学家比格说过,“学校的效率,大半依学生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质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是教学最后必须依托的基石。”在探究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类推等方面的能力,化知识为技能,真正做到由此及彼,由易到难,由摹仿到实践再到运用,从而使学生能自读其它类似的文章。教师可提供一些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作为探究的“应用型”迁移,从而锻炼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通过一篇带多篇,一能带多能(阅读能力带听、说、读、写能力)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这实际上也是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等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每学习完一篇课文,笔者都会精选1-2篇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其选材、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结构形式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迁移与活用课文的知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探究性阅读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已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已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语文课堂中采取探究性阅读教学,弱化了被动接受,强化了主动探求,注重个性感悟,强调探究过程,打破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柴四琴.对探究教学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3]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J].教育研究,2001,(1).
【探究性阅读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讲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文3000字10-28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01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3-25
阅读教学中的几点探寻意见09-05
阅读教学中的几点探寻意见06-24
阅读教学中的几点探寻意见06-18
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11-0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2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2-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