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刻导游词

时间:2018-03-08 15:12:10 作文大全 我要投稿

安岳石刻导游词

安岳石刻导游词

重庆直辖后,安岳成为四川省的"第一石刻大县",以"古、多、精、美"而著称的安岳石刻,有"上承敦煌,下启大足"之美誉。然而,有着千百年历史至今更加绚烂多姿的"国之瑰宝",却无法像敦煌一般气势磅礴,声名远播;也远不如大足石刻那样观者云集,人气兴旺。数十年来,她竟如藏在深闺的少女,羞涩而甘于寂寞……。2000年9月18日,国家文化部正式将安岳县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石刻)之乡"。2001年5月18日,国家旅游局又对安岳石刻申报国家AAA级旅游区进行了评审。安岳石刻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内涵和旅游价值开始闪耀熠熠光辉。

安岳石刻,盛于唐、五代和北宋、明、清,民间时期为数较少。现存最早造像题记为唐开元十一年(723),最多的是唐代的"开元"(713至741)、"天宝"(742-756)、"咸通"(860-874)、"天复"(901-904)和五代的"天成"(926- 930)、"天福"(936-942即敬瑭天福年间)、"广政"(938-960)及北宋的"端拱"(988-989)、"绍圣"(1094-1098)、"崇宁"(1120-1106)、"大观"(1107-1110)等。

县境内有摩岩造像140余处,有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且保存较好的69处,造像10万躯左右,另有盛唐石刻佛经40万字,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

安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也有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多数是摩岩造像,也有单个圆雕造像。龛窟中除雕刻佛、菩萨、罗汉、金仙、供养人、力士、伎乐、飞天、珍禽和各种护-法神外,还雕刻有"经变图"和古建筑图像,从不同角度反映古代社会和世俗生活风貌。各文物点碑刻题记甚多。这些都为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地方史和宗教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可靠的物证。

安岳石刻大量雕造于我国石窟艺术由北向南发展的高峰时期,其艺术风格,或显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遗风;或展体态健美、面颐丰满的唐代风韵;或有雕工精细、璎珞缀身、装饰华丽的宋代特色……造型多依山依岩取式,布局严谨巧妙;造像大胆突破宗教仪轨,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有的通过宗教的事迹具体刻画出人民群众的爱憎和生活情趣,展现人体和人性美。

安岳石刻艺术的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为盛唐至五代时期。从卧佛院的卧佛和石刻佛经、玄庙观的道教造像以及菩提寺、圆觉洞后山的'造像等,体现出盛唐至五代的雄伟造像风格。第二为两宋时期。圆觉洞前山、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净慧岩等,都是这一时期精雕细琢的雕塑。上述一、二期为安岳石刻创造、发展时期,它不仅逐渐摆脱了犍陀罗式的影响,独立创造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且继承了我国北方石窟艺术并为之发展,是安岳石刻的全盛时期,就其内容来说,也是安岳石刻艺术的主要部分。第三是南宋以后,包括明、清、民-国各代等,为逐渐衰落时期。三仙洞、狮子岩、老君岩、朝阳洞、朱家经堂、佛洞岩等。均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其数量不多,摹仿品多,也有不少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但远不及唐、宋雕塑的雄伟、精湛。

离县城25公里的八庙乡卧佛沟,在长约一华里的两边崖壁上,凿有139个龛窟,造像1600尊。以释迦牟尼涅磐图最为壮观:这座卧佛长25米,刻在离地面约5米的岩腰,比大足卧佛早成400多年。卧佛头东脚西,为全国所仅有(卧佛一般都是头西脚东),这可能是依山取形,既大体符合佛经,又不落窠臼。卧佛颈枕花石枕,大耳垂挂一双绽花耳环,双目微闭,脸庞慈祥端庄,显出坦然神情,令参观者对佛的美喟然浩叹!卧佛旁有21尊弟-子、菩萨、护-法天神,形象地反映出释迦牟尼讲经涅磐的全过程和当时的氛围。

离城只3公里的大云山千佛寨,是一天然崖寨,有105处佛龛,3016尊刻像。经营长达400年。其中最吸引人的要数56号窟的菩萨造像,头戴镂空花冠,面部丰腴,腹部微挺,腰肢微扭,胸腹盖璎珞,气质高雅,极富动势和曲线美,流泻着情爱的双眼,微微努嘴所流露的微笑,有人把这种神秘的美称为“东方蒙娜丽莎”。

【安岳石刻导游词】相关文章:

1.“大足石刻”导游词

2.大足石刻导游词

3.大足石刻导游词

4.关于大足石刻导游词

5.大足石刻的导游词

6.大足石刻导游词分享

7.大足石刻导游词范文

8.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