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写篇关于秋天的作文珍惜秋天
也许是惯读古人的诗文吧,我向来都觉得秋天过于悲凉和萧杀。在古人的眼里,秋天的一切景物都充满离愁别恨,弥漫着凄凉和悲切。因此,那落魄文人柳永叹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元朝才子马致远的一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尽了古人眼中的萧瑟、苍凉的秋景,也道尽了古人颠沛流离、飘泊无依的凄情。不知先祖们是否生来就有悲秋之感,抑或秋天本来就是悲凉凄切的,总之,秋天在人们心中总是萧杀、冷酷、无情的。且看古人所造的“愁”字吧,古人造字的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诸法,而以会意形声最为普遍。“愁”字假如是会意字,那应该是秋天之心即为“愁”,或者是心之秋天而为“愁”;如果“愁”字是形声字,而表示“忧虑”之意,读作“chou”之声的应该不至于一个“秋”和一个“心”吧,为什么先祖们偏偏要这个“秋”和这个“心”呢?直到今天,人们还在唱“谁道秋下一心愁”(歌曲《秋蝉》)。因此,古今文人心中和笔下的秋风秋雨,秋色秋声,秋水秋月,秋雁秋蝉等等,无不是孤苦、忧郁和苍凉的寄托和象征;因此,就有了“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烛高低照暮空”和“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的惆怅,有了“常恐秋节至,焜黄花叶衰”和“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的叹息。
然而,近读一文人的一篇文章后,我却改变了对秋天的看法。这位哲人或作者在文章中把人生的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分别比喻成为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我觉得十分贴切,也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的确,阳春烟景,万物昭苏,充满了生机,饱绽着活力,颇像一个人的少年时代,但初春发育的幼芽,毕竟未曾饱经风雨,没有受到折磨,还不免有些娇嫩、稚拙。待到炎阳播火的夏日,滚滚鸣雷赶着一阵阵疾雨,“绿遍郊原白满川”,正是万物茁壮成长的`时节,有如人生处于青壮之年。大时代的弓弦呼唤着年轻的臂力,风帆鼓满,豪气冲天。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人到中年正是如此。经验丰富,阅历深广,情怀由浪漫、激烈而至于深沉、阔大,处事由狙犷、焦灼变为成熟、稳健,像封存日久的佳酿,品味甘醇的水果一般。如果说,青年生活于未来,老年生活于过去,那么,中年则生活于现在,更注重实际了。在人的一生中,老年虽为收敛时期,是生命的黄昏,却也意义充盈,丰富多彩,像一年的冬天一样。冬天是透明的,蓝天澄明高爽,白云轻淡悠闲,“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线月分明”。冬天可以使人透视宇宙万般,冬天使人清醒。由于它接受了春的绚烂、夏的蓬勃、秋的成熟,因此,冬天也是充实的。与此相似,作为生命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老年也尝过了生命旅途中的欢欣和烦恼,期待与失望,颂赞与非议,慰藉与苍凉,领悟着哲学意义上的宁静与超然,称得上是人生的冠冕。在七色斑斓的黄昏丽色中,继续演奏着生命真实的凯歌,直至生命火化闪灭,落叶归根,重返大地母亲的怀抱,清溶于苍茫无尽之中。
在一年四季之中,我最欣赏的是明艳的秋天。我爱它的丰盛、充实、成熟、圆满。林园漫步,处处光华耀眼,硕果盈枝,或丹红,或金黄,或绛紫,沐浴着艳美的秋阳,清香四溢,供人们肆意赏玩,尽情采撷。我爱秋天的清凉明澈,深沉淡泊,这远远胜过春天的喧嚣、浮躁,夏日的炎热、张狂。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寓有深刻哲理的《秋词》:“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他说,面对苍凉萧瑟的秋色,人们会觉得思想沉静,心境澄明,清爽入骨,精神振奋,而那千娇百媚、浓艳繁华的春色,却会挑动人沉酣迷乱,浮躁轻狂。秋天由炎炎夏日的繁华、激越转入宁静、安祥,使人思想深邃,头脑清醒,有助于沉静的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每当我们面对白云、黄叶、雁阵、澄潭的无边秋色时,都联想到,任过中年也应该像秋天那样,“收拾雄心归淡泊”,“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淡泊,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审美文化。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大体上涵盖了平淡、冲淡、素淡和散淡等多方面的意蕴,反映出一个人内在的襟怀与外在的风貌,但集中地表现为一种人生境界,精神涵养。
【写篇关于秋天的作文】相关文章:
8.关于秋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