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哲理故事
教育的哲理故事1
一位客人在机场坐上一辆出租车。车上铺了羊毛地毯,缀着鲜艳的花边;玻璃隔板上镶著名画复制品,车窗一尘不染。
客人惊讶地说:“从没搭过这么漂亮的出租车!”“谢谢您的夸奖!”司机笑着回答。
“你是怎么想到装饰你的出租车的呢?”客人问道。
“车不是我的,”他说,“是公司的。我本来是公司的清洁工,看到每辆车回来时都脏得不得了,地板上有烟蒂等各种垃圾;座位、把手上有口香糖之类粘粘的东西。我当时就想,若有一辆经常保持着又清洁又漂亮的车子给客人坐,乘客也许也会为车子,为别人着想而文明一些。”
司机接着说:“领到出租车驾照后,我就按自己的想法,把车收拾成这样。每位乘客下车后,我都要察看一下,一定要替下一位乘客把车准备得十分整洁。所以,我的车回公司时,总是一尘不染。”
是啊,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反躬自问。你用心珍惜,他人自然会有所感受。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而是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尘埃打扫干净,你就会发现自己愉快了的同时,别人也跟着愉快。
教育的哲理故事2
青岩寺想必很多人都熟悉,是观世音菩萨宣讲佛理度化大众的场所。现在的青岩寺绝大多数的寺院是人造的景观,实在造得不错,引来了众多的旅游者,门票、香火、功德钱,还有吃住等等,为地方的经济发展着实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我曾去过青岩寺一次,实在为比肩继踵的游客们的拜佛热诚所感动:那真是见佛像纳头便拜,立即做出功德!看见他们,我在想他们匆匆来到这青岩寺是干什么呢?应该受到佛家的教育才对呀。青岩寺的核心就是老母洞里的“歪脖老母”。老母给人们的开示,大家领悟了多少了呢?我看没有领悟。原因不是别的,大家忙于礼拜佛像,并没有受到教育,没有领会观音老菩萨的良苦用心啊!
据说,观世音在南海被佛家弟子们请到这里的时候,在洞府口发生了问题:府口狭窄,几经选择角度,圣体的头部都无法进洞!于是有人就信口开个玩笑说,观音老母能歪一下脖子就会没问题了。没想到,话音刚落,老母的脖子竟然真的歪向一旁,给大家的请进提供了方便。但遗憾的是,大家高兴之余,忘记了请归正,于是老母的脖子就一直歪了下来,成了永远的“歪脖老母”。
这种说法我认为不对。
佛学是讲究以像表法的,这个故事明显掩盖了塑造这尊观音圣姿的良苦用心。看看寺院里的佛像吧!佛像没有一个不是向人们进行法理演示的。诸如,大肚弥勒佛……这里就不多说。老母是观世音所化,他的法身姿态必然是以身示法。那么他示的是什么法呢?很明了,他要告诉人们:当我们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就改变一下自己!因为无法进洞府,他只是简单地把头歪了一下就进来了!看,这就是佛法。很简单,一个小小的姿势改变,就帮助大家完成了一件大事情!他的教义是办大事,不一定要去千辛万苦地去画蛇添足;有时候小小的点睛之劳,就会成就大事业。这就是佛陀的教育。
可见,改变自己很重要。我们既要改造世界,也要改造自己。有时改造自己,就是改造世界呀!
我奉劝去青岩寺的朋友们,再拜老母的时候,好好体会一下佛学的圆融教育,在现实社会上,及实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思想以适应社会。
有机会真想再去拜见“歪脖老母”一次,真想问问这位大慈大悲的专家,我的领悟对不对?
教育的哲理故事3
故事发生在小学校里。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时候,一个同学总是举手,可老师叫起他来的时候却答不上来,引得下面的同学窃笑不已。
课后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如果老师提问时他不举手,同学会在课下叫傻瓜。于是,老师就和他约定,当他真会的时候就高高地举起左手,不会的时候就举起右手。渐渐地,这名同学越来越多地举起他骄傲的左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地回答出老师的课堂提问,这个原来极有可能在太多的嘲笑中沉沦的孩子也由一个差生转变成了一个好学生
教育的哲理故事4
目标的重要性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管理故事四则,带故事的哲理白岩松:成长的阶梯哲理小故事:一把椅子哲理故事:一道受用终身的测试题哲理故事:放弃也是一种快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提示: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教育的哲理故事5
城市郊区有个农民,种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果园,可经常有周边的孩子到到里面去玩,有时摘写还不成熟的果子,搞得果园乱七八糟,为此,他写了块牌子:“果园承包,严禁入内。”并且在东、西、南、北都放了一块,结果毫无作用,孩子们连看都没看这个牌子,又进去了,照样玩。后来有个做老师的亲戚到他家,聊起了这件事,这个亲戚仔细分析了原因,觉得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必须在策略上动点脑筋。他让农民把牌子收回来,重新写了几个字:“如果你在果园里被毒蛇咬伤,望东十五里有个医院。”他把这个牌子放在通道上,随后,再没有一个人敢进去了。
教育哲理:声东击西,隐藏目的,教育要迂回包抄。
教育的哲理故事6
1、走进星星的世界
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
有一个美国年轻军官接到调动命令,人事令上将他调派到一处接近沙漠边缘的基地。
他不想新婚的妻子跟着他离开都会生活前往受苦,但妻子为了证明夫妻同甘共苦的深情,执意陪同前去。年轻军官只好带着妻子前往,并在驻地附近的印地安部落中帮妻子找了个木屋安顿。
该地夏天酷热难耐,风沙多且早晚温差变化大,更糟的是部落中的印地安人都不懂英语,连日常的沟通交流都有问题。
过了几个月,妻子实在是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于是写了封信给她的母亲,除了诉说生活的艰苦难熬外,信末还说她准备回繁华的都市生活。
她的母亲回了封信跟她说:“有两个囚犯,他们住同一间牢房,往同一个窗外看,一个看到的是泥巴,另一个则看到星星。”
妻子倒不是真的想离开丈夫回都市,原也只是发发牢骚罢了!接到母亲的信件后,便对自己说:“好吧!我去把那星星找出来。”
从此后她改变了生活态度,积极地走进印地安人的生活里,学习他们的编织和烧陶,并迷上了印地安文化。
她还认真地研读许多关于星象天文的书籍,并运用沙漠地带的天然优势观察星星,几年后出版了几本关于星星的研究书籍,成了星象天文方面的专家。
“走进星星的世界。”她常常在心底这样跟自己说。
提示:打败自己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走进星星的世界,往往就能找到生命的依归与生活的目标,请不要抱怨环境让你无法一展长才,并努力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闪耀星星。
2、暴雨起时莫下山
人若怕鬼,鬼就吓人;人不怕鬼,鬼就怕人。
一位参加夏令营回来的同学问我一个问题:假如在登山的时候,下起了暴雨,你该马上下山还是等待救援?我说:“应该马上下山。”同学说:“错了,应该继续前进。”我奇怪地问:“山上的风雨不是更大吗?”
那位中学生告诉我,那天早晨,他们登一座高山,刚行至半山腰就遇上了大雨。他们要下山,带队老师不同意,反而要他们赶快往山上走。结果,他们一鼓作气冒着风雨登上了山顶。傍晚下山的时候,他们发现那条道路被水冲刷过了,路上残留着许多石块、泥沙,而且越往下走,泥沙堆积的厚度越高。
提示:往山顶走,风雨可能更大,但不足以危及生命;如果往山下走,却有可能遇到山洪致人于死地。
3、有黑点的珍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爱不释手。然而,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于是,它就用刀子把黑点刮掉。可是,刮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刮一层,黑点还在,刮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
人们往往坚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们原本可以有的东西,但他们是不可能拥有完美的,虽然他们还在永远找不到完美的地方到处搜寻。
想追求完美无缺的事物,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这种愿望落空也是经常发生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相比较而存在,即便是最好的,也不等于是最完美的。
提示:高标准自然是美好的愿望,但是楼外有楼,天外有天,凡事宜从实际出发。
4、少了一个发夹
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受;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转身不一定最软弱。
国王有七个女儿,这七位美丽的公主是国王的骄傲。她们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远近皆知,所以国王送给她们每人一百个漂亮的发夹。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来,一如往常地用发夹整理她的秀发,却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于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个发夹。二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个发夹;三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个发夹;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五公主一样拿走六公主的;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于是,七公主的发夹只剩下九十九个。
隔天,邻国英俊的王子忽然来到皇宫,他对国王说:“昨天我养的百灵鸟叼回了一个发夹,我想这一定是属于公主们的,而这也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不晓得是哪位公主掉了发夹?”
公主们听到了这件事,都在心里想说:“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头上明明完整地别着一百个发夹,所以都懊恼得很,却说不出。只有七公主走出来说:“我掉了一个发夹。”话才说完,一头漂亮的长发因为少了一个发夹,全部披散下来,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结局,想当然的是王子与公主从此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提示:为什么一有缺憾就拼命去补足?
一百个发夹,就像是完美圆满的人生,少了一个发夹,这个圆满就有了缺憾;但正因缺憾,未来就有了无限的转机、无限的可能性,何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5、自我反省
人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不断重建自己,使自己终于能知道如何生活。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提示: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检讨自己,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教育的哲理故事7
岸上的青蛙
岸上有5只青蛙,它们面对的池塘很美,很诱人,绿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飘香的莲子。这时,其中有四只青蛙准备跳进池塘美美地畅游一番。请问,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这是我读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出的一道题。
“一只!”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的是一只吗?”老师问。
“一只!”我们再次肯定地回答。
“可大家的答案错的,”老师说,“岸上仍有五只青蛙!”
还有五只青蛙?我们不解。
老师说,那四只青蛙只是准备跳进池塘,那只是它们的一个美丽的想法,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启示】没有行动,再美的想法也等于零。
梦想是鸡蛋
一个门外汉建了济世方舟;一群专家造了泰坦尼克号——不要迷信权威。
爱所有人;信少数人;不欺负任何人。
出了问题后,君子寻找补救的办法,小人寻找推卸责任的借口。
收起指指戳戳的食指,伸出实实在在的援手。
笑是两人之间最短的距离。
人世间只有两种幸福:爱与被爱。
梦想是鸡蛋,如不及时孵化,就会腐败变臭。
【启示】蜜蜂整日忙碌,备受颂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
母亲的信念
有一个女孩,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由于讲不清数学题,不到一周就被学生轰下了台。母亲为她擦了擦眼泪,安慰说,满肚子的东西,有人倒得出来,有人倒不出来,没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又随本村的伙伴一起外出打工。不幸的是,她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剪裁衣服的时候,手脚太慢了,品质也过不了关。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别人已经干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快得了?
女儿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然而,每次女儿沮丧地回来时,母亲总安慰她,从没有抱怨。三十岁时,女儿凭着一点语言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辅导员。后来,她又开办了一家残障学校。再后来,她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她已经是一个拥有几千万资产的老板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凑到已经年迈的母亲面前,她想得到一个一直以来想知道的答案。那就是前些年她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她那么有信心呢?
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如果瓜果也不济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够开花。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听完母亲的话,女儿落泪了。她明白了,实际上,母亲恒久而不绝的信念和爱,就是一粒坚韧的种子;她的奇迹,就是这粒种子执著而生长出的奇迹。
【启示】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渔夫的誓言
古时候有一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的时候都要立下誓言。有一年春天,听说市场上的黑鱼价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好好赚它一笔。但是这次鱼汛所遇到的全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了岸后才得知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要贵。他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打捞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是空手而归。他懊悔地发誓,下次出海不管遇到的是螃蟹还是墨鱼全都打。
第三次出海,渔夫严格遵守自己的誓言,不幸的是,他一只螃蟹和墨鱼都没有遇到,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启示】一个人在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的时候,不仅仅要符合自身实际,也要符合社会需要的实际。而社会需要的实际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因此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调整自己的理想,这样才可能由理想变为现实。否则,即使自身条件再好,理想也只能是空想、幻想。
教育的哲理故事8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
教育哲理:重在应用,重在能力,教育重在于“授人以渔”。
教育的哲理故事9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由于他工作勤奋、表现突出,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
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他邀请这位同样长着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都被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个小笼包。他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
第二天,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席间,外商轻声问他:“你受过什么教育?”他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听完,外商的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酒杯激动地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
教育的哲理故事10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任初期,有一次被枪击中,身负重伤,子弹穿入了胸部,情况危急。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里根面对赶来探视的太太所说的第一句话竟是:“亲爱的,我忘记躲开了。” 美国民众得知总统在身受重伤时仍能保持幽默本色,康复应该指日可待。他的幽默稳定了因受伤而可能产生的动荡局势。
教育哲理:学会幽默,诗意工作,教育要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教育的哲理故事11
某表演大师要表演一位流浪的老太太。在台后,有一位年轻人看到大师的鞋带松了,于是提醒大师,大师表示感谢,并当面把鞋带系紧。但是临上台时,大师还是又把鞋带松开了,大师说,鞋带松了说明路途遥远,也走累了,连鞋带都没有力气去系了,而年轻人是不知道的。至于为什么没有当面向年轻人指出来,那是为了保护他的热情,更何况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教育哲理:保护热情,广开言路,教育要保护对象的热情。
教育的哲理故事12
善待“对手”
日本北海岛出产珍贵的鳗鱼,海边渔村的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返回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他人无论如何处置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全部都是死的。由于鲜活的鳗鱼的价格要比死鳗鱼贵一倍以上,因此没几年的功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翁。老渔翁临终时把秘决传授给了儿子。
原来,老渔民保证鳗鱼不死的秘决,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鳗鱼与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为了求得生存,便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反而把整仓死气沉沉的鳗鱼给救活了。
启示:狗鱼与鳗鱼的“死对头”关系,成就了鱼仓中鳗鱼的生存;反之,没有鳗鱼,渔仓中的狗鱼也是死气沉沉。
渔夫的誓言
古时候有一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的时候都要立下誓言。有一年春天,听说市场上的黑鱼价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好好赚它一笔。但是这次鱼讯所遇到的全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了岸才得知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要贵。他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打捞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是空手而归。他懊悔地发誓,下次出海不管遇到的是螃蟹还是墨鱼全都打。
第三次出海,渔夫严格遵守自己的誓言,不幸的是,他一只螃蟹和墨鱼都没有遇到,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启示:一个人在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的时候,不仅仅要符合自身实际,也要符合社会需要的实际。而社会需要的实际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因此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调整自己的理想,这样才可能由理想变为现实。否则,即使自身条件再好,理想也只能是空想、幻想。
蜜蜂与苍蝇的实验
一位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只蜜蜂放在瓶口敞开的瓶子里,侧放瓶子,瓶底向光,蜜蜂会一次一次地飞向瓶底,企图飞进光源。它们决不会反其道而行,试试另一个方向。困在瓶中对它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情况,是它们生理结构所始料未及的,因此,它们无法适应改变后的环境。
这位科学家又做了一次实验,这次瓶子里放的是几只苍蝇,瓶底向光,不到几分钟,几只苍蝇都飞出去了。它们多方尝试——向上、向下、面光、背光。它们常会一头撞上玻璃,但最后会振翅飞向瓶颈,飞出瓶口。然后,科学家解释这个现象说:“横冲直撞要比坐以待毙高明得多。”
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因害怕失败而不敢“轻举妄动”。这种恐惧的心理,使许多人更丧失了成就未来的大好时机。实际上,在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总是伴随着挫折、痛苦和失败。所谓“心想事成”、“一帆风顺”,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或者叫做“屡败屡战”的勇气。
扛船赶路
一个年轻人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途跋涉使我疲惫至极,尝尽了人间的心酸与苦辣,为什么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包裹里装的是什么?”年轻人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能走您这儿的。”
于是,无际大师带年轻人来到了河边,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年轻人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年轻人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现自己的步轻松而愉快,比以前快得多了。原来,生命是不必如此沉重的。
启示: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东西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它能使人清醒、成熟、长见识、出智慧,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是也。但是我们如果把当成一个沉重的包袱背在肩上,那就会使我们无法负重前行。最后,在重压之下跨掉、趴下。
盲鳗现象
海洋中生活着一种很小且残疾的动物——盲鳗。它的体型只有鳗鱼的半大小,而且眼睛是瞎的。但它对付海中霸王——鲨鱼,却很有一套方法。
盲鳗的口像个椭圆形的吸盘,里面长着锋利的牙齿。当盲鳗用吸盘似的嘴吸附在鲨鱼身上时,鲨鱼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危险。盲鳗一点一点地向鲨鱼的腮边滑动,不知不觉中盲鳗已进入到了鲨鱼的体内。盲鳗进入鲨鱼的体内后,便开始大肆吞食鲨鱼的内脏和肌肉。盲鳗的食量很大,每小时吞吃的东西相当于自己体重的两倍。后院起火,在海底世界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的鲨鱼,这时候却无法抵制体内盲鳗那两排长长的利齿。就这样,鲨鱼被盲鳗从里到外吃得干干净净。
启示:这种小鱼吃大鱼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也反映在人的身上。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毛病、小缺点,不就是“盲鳗”吗?这也启示我们,一个人有了缺点,哪怕是极小的缺点,如果不引起重视,不加克服,发展下去,也会演变成大的缺点和错误。“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一个人堕落变坏,往往是从小事上打开缺口,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毁掉一个人一生前途的。因此,我们不能对小错误、小缺点抱无所谓的态度,必须防微杜渐,把坏思想、坏风气、坏作风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教育的哲理故事13
美女芭拉朵死后进了天堂。上帝对着她的脸凝视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说道:“你在人间的爱情太多了,你的爱情还没有完全清除干净,只有试验一下才能知道。如果你能够通过试验,你将在天堂享福;如果通不过,你就要下到地狱受苦。”
芭拉朵说:“我想知道怎样做试验?”上帝回答:“你要走一条悬在空中的绳索。在走的时候,如果你心中不想爱情的事,你就胜利了;如果你分心去想那些爱情的事,哪怕只是想一下,你也会马上从绳索上掉下去。”
这时,一条绳索在空中拉了起来。上帝让芭拉朵从绳索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上帝则走在后面,亲自监督她。
芭拉朵拼命忍耐着不去想爱情的事,因为她害怕掉下去。等走到一半的时候,她回头去看上帝,但是没有看到。原来,不知什么时候,上帝走神想到爱情,他已从绳索上掉下去了。
这个小故事幽了上帝一默。上帝面对美女也禁不住要想入非非,其中不仅有“爱情”,恐怕还会有“色情”吧。
由此可见,教育别人总是容易的,而自己要真正做到就不那么容易了。如今,像上帝那样的人相当多,他们教育起别人来理直气壮,道貌岸然,可一旦自己做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许多家长在孩子面前,也多是一副“上帝”的嘴脸。
对于长者、教育者来说,加强自我修炼,强化自律带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课题。不然,被教育者可能还在正路上走着,而自己却“率先”掉进了不干净的地方。
教育的哲理故事14
有位曾经干过心理咨询师的老太太退休了,在小区买了套底楼的房子,想过宁静的生活。可是有几个小孩天天都到她的房子前玩耍,弄得她不得安宁。老人想:用强制的方法不准小孩来玩只会恰得其反。她动了脑筋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天,小孩子来玩的时候她出去了,她跟孩子们说:“你们来这里玩我很高兴,我现在一点也不会感觉到寂寞了,以后你们来玩我每人给你们一元钱。”小孩一听,来玩还有人给钱,高兴极了。过了二、三天,老人出去跟那些小孩说:哎呀,小朋友,对不起,我的退休金还没有发下来,手头有点紧,今后我只能每人给你们五毛钱。”小孩听了有点不高兴,但一想:五毛就五毛吧,少得一点也无所谓。又过了二、三天老人又出去了,她说:哎呀,小朋友,真对不起,我现在身体不好,看病要花钱,退休金不够用了,以后你们来玩我只能给你们一毛钱了。”小孩一听,马上说:“原来答应每天给一元钱,现在才给一毛钱,给一毛钱我才不跟你玩呢!”
教育哲理:减法与加法,渐进与渐退,教育要循序渐进。
教育的哲理故事15
1、钟
一口钟,无论你敲那一边,它总是整体作响。人们听到钟声,只知道钟声洪亮悠长,从来也不注意敲的是那一边。经常被敲的那一边就不服气,它总想告诉世人,主人敲的是我,是我在响。为了证明这一点,在一个晚上它努力挣碎了钟体,让其他三面都落在了地上,只有它仍悬挂着,它想让人们听到它的声音。但它没有想到,碎了钟片,任你如何敲打,也敲不出洪亮的声音。主人只得把地上的碎片收到一起,准备再铸一口新钟。寒风中,只有它孤独地挂地树上,没有人去理它,显得格外冷清。
启示:钟声洪亮悠长,是各个部分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离开钟体的钟片就不具有钟体的功能,要想拥有,只有与其他碎片在一起,接受烈火考验,重新做“钟”才行。
2、如此差异
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有一年他们对即将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一群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这群学生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没有目标。
2年后,合佛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了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逸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特别的成绩,恢复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启示: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3、不要报酬的农夫获得的报酬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民。一天他在田间劳作时,听到附近传来哭喊声。他放下农具跑过去,发现是一个小孩掉到了粪坑里。弗来明忙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了起来。第二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口,车上走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是你救了我孩子的性命。”农夫说:“我不愿意因此接受到什么报酬。”就在这时候,农夫的儿子从茅屋里走过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说:“是。”绅士说:“我们来一个协议。让我带他走,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他能像他父亲一样,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儿子从英国的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他就是盘尼西林(青霉素)的发明者。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了肺炎,是什么救活了他呢?是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英国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英国“二战”时的首相丘吉尔爵士。
启示:朴实善良的苏格兰农夫救人之急,不求厚报,凭着做人的本能做了一件好事,竟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又由于自己孩子的成就,医治了绅士的儿子即后来成为“二战”首相的丘吉尔爵士;一个普通农夫的一点点善良,竟然能给世界带来如此重大的变化,善莫大焉。
4、费米的计算尺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做研究生时,导师是理论物理和实验方面的大师、美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的设计者费米。费米每星期都要花上半天和李政道单独地一对一地讨论。讨论时,他让李政道所有的物理问题都要独立思考,提出看法。据李政道回忆说,有一天他问我,太阳中间的温度是多少?我说大概是1000万度。他问我怎么知道的?我说是看文献知道的。他问我自己计算过吗?我说没有。他说,这不行,你一定要自己思考与计算过,而不能接受别人的东西。为此,费米花了两天时间帮我做了一把特制的很大的计算尺,有了这把尺子,一拉就能很方便地计算出太阳中心的温度,差不多就是1000万度。这把尺子,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专门用来计算太阳温度的计算尺。李政道认为,当时费米做的,是电子和中子实验,和太阳温度一点关系都没有,他自己也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但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不能盲目接受别人的结论这一点,费米竟然亲自做了这把大计算尺,从而给他树立了一个脚踏实地的榜样,使他一生受益非常之泞深。
启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先人而言,应大胆求证,不能盲从。古人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但是对他的具体做法不能以讹传讹,同时也说明我们要辩证地对待间接经验。
5、任其挣扎
有一个人得到一个蝴蝶的茧。据说这只茧不久之后就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一天,茧的皮被咬破了一个小口。这个人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好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筋疲力尽,停了下来。这个人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茧皮的口弄大了一点,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然而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它战战兢兢地拉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还像一只臃肿的小虫,它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一直在桌子上,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地蠕动着,直到死亡的来临。
其实,正是那人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的生命。因此,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蝴蝶痛苦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终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翅膀。
启示:关爱和伤害是一对矛盾,轻盈和臃肿也是一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没有任何人的帮忙,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冲破茧皮的蝴蝶虽然当时很痛苦,但能拥有轻盈的翅膀,从而能够自由地飞翔在蓝天;有了那个人不当的关爱,小蝴蝶少了一些痛苦,但是,得到的是臃肿的翅膀,无法展翅飞翔直到死亡,关爱变成了伤害。
【教育的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教育哲理故事01-10
有教育意义的哲理故事12-16
哲理的故事08-25
管理的哲理故事02-25
自信的哲理故事02-22
幸福的哲理故事02-09
杂草的哲理故事02-08
短篇的哲理故事02-07
诚信的哲理故事02-05
蕴含哲理的故事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