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和良臣的哲理故事
魏征是唐朝有名的谏臣,因为性格耿直,常常得罪人。
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接到别人的.告发,说魏征结党营私、意图不轨。唐太宗便派御史大夫闻彦博前去查办,但闻彦博并没有查出魏征有结党营私,意图不轨的问题。
闻彦博向唐太宗汇报说:“魏征作为一个大臣,行为有一些不检点的地方,在一些细节上不注意避嫌,以致遭到别人的毁谤,这也是应该受到责备的。”
唐太宗便派闻彦博去嘱告魏征,让他以后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
几天后,魏征去见唐太宗,对唐太宗说:“古书上说,要想把一个国家治理好,君臣应该同心协力,共同合作。如果君臣之间不能坦诚相待,为臣的专门在检点自己的行为上下工夫,处处谨小慎微,那么这个国家要想兴盛就很难了。所以,对于您要我检点行为的训示,我实在不敢遵从。”
唐太宗听后,觉得魏征所言很有道理,连忙说:“爱卿言之有理,是朕不对。”
“我有幸能够侍奉陛下,希望陛下不要让我做忠臣,而要让我做良臣。”魏征拜谢说。
“忠臣与良臣有什么区别吗?”唐太宗不解地问。
魏征回答说:“所谓忠臣,虽然给君主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忠心耿耿地劝谏君主,但不被君主采纳,到头来,家与国都遭受损失,君主得了不好的名声,而他却得到忠臣的美名;所谓良臣,就是能给君主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并被君主采纳,因而身得美名,并能与君主同享荣华富贵。这就是忠臣和良臣的区别。”
唐太宗听后,连声夸赞说:“你说得真是太好了。那么什么是昏君,什么是明君呢?”
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作为一个君主,只有多采纳一些建议,才能耳聪目明,不被奸邪小人所蒙蔽。”
唐太宗点了点头,停了一会儿又说:“昏君总是护着自己的短处,因而就一天比一天昏庸;而明君能经常想到自己的短处,因而就能越来越明智。我愿经常接受你和其他大臣们的谏言,努力做一个明君;而你也要经常大胆地提出意见,努力做一个良臣啊。”
【忠臣和良臣的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阎王和穷鬼的哲理故事01-08
天堂和地狱哲理故事01-09
太阳和星星哲理故事10-08
“忠臣”作文650字10-28
哲理的故事08-25
陶罐和铁罐 哲理故事作文200字10-28
不同的哲理故事03-01
酒的哲理故事02-28
教育的哲理故事02-27
管理的哲理故事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