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归鲁国的名人故事
孔子65岁的时候,他的弟子冉有统率鲁国的军队在郎地打败了齐国。季康子钦佩冉有的才能,询问他说:“您的军事才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呢?还是天生就具备的呢?”冉有回答说:“是从老师孔子那里学来的。”冉有极力称赞孔子的贤能,季康子动心了,决定把孔子从卫国召回鲁国。这时候,卫国大夫孔文子准备攻打太叔,请孔子出谋划策,孔子说自己不懂军事。孔子对卫国彻底失望,决定马上离开卫国,孔文子却坚决挽留。刚好,季康子派遣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卫国迎接孔子,孔子趁机离去。周游列国14年后,孔子终于回到久别的鲁国。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回答说:“处理政事首先要选拔优秀的臣子。”季康子也来向孔子求教,孔子告诉他说:“要任用正直的人,罢免奸邪的人,如果能做到这些,奸邪的人在感染下也会逐渐变为正直的人。”季康子经常担心自己的财产被人盗窃,孔子对他说:“如果你自己没有贪欲,一心为国家出力的话,就是鼓励人去干盗窃的事,也没人愿意去。”鲁国最终也没有重用孔子,对此,孔子早已料到,从此以后也就断了出来做官的念头。
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周王室已经衰落下去,古代的礼仪制度遭到破坏,古代留传下来的典籍也残缺不全。孔子探究夏、商、西周3个朝代的礼仪制度,按照时间顺序整理编订了《尚书》和《礼记》。古代留传下来的可以配乐演奏的《诗》有3000多篇,但是内容重复过多,质量上也很不统一,孔子删除了其中重复的部分,选取其中符合礼仪的305首,编订为《风》、《雅》、《颂》3个部分。孔子刻苦整理典籍,完成了《诗》、《书》、《乐》、《易》、《春秋》的编修。
孔子晚年非常喜欢研读《周易》,他读《周易》极其刻苦勤奋,以至于多次弄断穿书简的牛皮绳子。他为《周易》撰写了精练的解读,这就是《象辞》、《系辞》、《卦传》、《文言》等,合称《易传》。孔子说·:“假如我还能够多活几年的话,我对《周易》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全面了。”
孔子用《诗经》、《书经》、《礼记》、《乐经》等典籍作为教材教育弟子,跟他学习的弟子大约有3000多人,其中能够精通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的就有72人,后人称他们为“孔门七十二贤”。至于在很多方面受到孔子的教诲但没有正式入籍的弟子就更多了。
孔子注重从学问、言行、忠恕、信义4个方面教导弟子。他为弟子订立了4条禁律,分别是不揣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孔子认为斋戒、战争、疾病这几件事情应该特别谨慎地处理。他很少谈到利益,即使偶尔谈到,也是和命运、道德相关。他不用死板的方法教育弟子,而是采取诱导启发的方法,让弟子触类旁通。
孔子一直格守礼仪,为弟子们做出表率。在乡里,他谦恭得像不善言谈的人,在祭祀和议论国政的时候,却又能言善辩;对待官员和百姓都一样的谦虚恭故肉如果变质或是不按照规矩切割的话,他就不吃;座位摆放不正,他就不坐;和有丧事的人一同吃饭的时候,从来不吃饱。孔子说过:“三人在一起走,里面一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当他听到别人唱歌很好时,就请求那个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也学着唱起来。他从来不去谈论怪异、暴力、鬼神等虚幻的事情。
子贡评论孔子说:“我们都了解老师在典籍研究方面的'显著成就,但是他关于天道和人的命运的深刻见解我们就理解不了。”颜渊也感慨地说:“我越是仰慕老师的学问,就越得它高超,越是钻研它,越觉得它深厚。我已经尽最大努力去学习,但还是远远赶不上老师啊!”
孔子认为君子最担忧的就是去世以后不能给后人留下一个好的名声。他根据鲁国的历史写下了《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之间鲁国的历史。当初孔子担任司寇审理诉讼案件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和别人商量后再拟定文辞,但是撰写《春秋》时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写成后,就连擅长文字的子夏也无法增删一句话。孔子也把《春秋》作为教材教诲弟子,他说:“后人会因为《春秋》而了解我,也会因为《春秋》而怪罪我。”
子路在战乱中被杀,孔子很伤心,得了重病,子贡来看望他。孔子对他说:“天下混乱很久了,可又没有哪位国君能够奉行我的主张。昨晚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根柱子中间享受别人的祭祀,按照礼仪,夏朝人死了棺材放在东面的台阶;周朝人死了,棺材放在西面的台阶;殷朝人死了,则把棺材放在堂屋的两根柱子之间。我原本就是殷朝人,可见我不久于人世了。”7天后,孔子去世,享年73岁。鲁哀公亲自为他作了一篇悼词说:“老天爷真是不仁慈啊,不肯留下这位老人。你扔下我一个人走了啊,我是多么孤独悲伤。”孔子死后,埋葬在鲁国的洒水岸边,弟子们为他服丧3年,子贡一直服丧6年。鲁国人世世代代都要到孔子墓前祭奠,儒生们也经常来这里讲习礼仪,举办各种活动。
【孔子归鲁国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玄奘西游东归的名人故事03-08
玄奘西游东归名人故事03-09
关于玄奘西游东归的名人故事03-09
名人足迹-孔子作文450字10-28
关于孔子的名人名言大全07-21
关于名人的故事04-13
贝多芬的名人故事04-08
宽容的名人故事12-14
卢梭的名人故事11-25
梁启超的名人故事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