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的愧前耻后名人故事

时间:2021-07-15 18:40:06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杨炯的愧前耻后名人故事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名人故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炯的愧前耻后名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初唐四杰之一,出生于公元650年,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杨炯二十岁时,就成为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了。在仕途,他初为詹事司直,后为盈川令。公元693年死于任上,时年四十三岁。

  杨炯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的伯祖父叫杨虔威,精通史书,于高祖武德(年号)后期任右卫将军。杨炯自幼父母双亡,靠伯祖父杨虔威抚养成人。由于杨炯天资过人,两岁学诗,三岁背文,杨虔威很是喜爱,认为他将来定能成为一个治国人才。在杨炯刚刚五岁的时候,家人已无能力辅导他了,杨虔威便给他请了个精通史籍的家庭教师,专门教他学习五经。

  杨炯才智过人,记忆力强,学习也很用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他学一遍就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却能举一反三。

  有一次,老师为了检查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提出一个问题让他回答。他对老师的提问对答如流,但是他在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之后,围绕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维进行联想,又提出了三个问题,请老师指教。而他提出的三个问题,是老师连想也没想过的,又怎能回答出来呢?于是,为了不使老师难堪,他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巧妙地岔开话题,给老师一个台阶;然后,他自己则去翻阅大量资料,把自己所提的问题弄个一清二楚,明明白白。那老师治学很严谨,感到未能回答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个耻辱,事后也去查询。当他查到后又去给杨炯讲解时,却发现杨炯竟能引经据典,理解得比他还要透彻。老师不得不佩服地对他的伯祖父杨虔威说:“杨炯这孩子,不仅学习刻苦,头脑灵活,钻研精神也很强;他对问题理解的深度,有时候我也赶不上。我讲经书几十年,带出弟子几百名,像他这样聪明有志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真可谓当今奇才!”

  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唐朝在选才举士科目中,有“童子科”。其中说:“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即一部经书)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据此可知,考神童须在十岁以下。公元659年,童子科举行考试,杨炯应试得中;第二年,被任命为校书郎,杨炯时年十岁。

  当时,杨炯年纪虽轻,其诗文却风格独特,很受欢迎,每有诗文问世,文人们便争相传抄,诵读不已。当时以诗文著名的还有王勃、卢照邻和骆宾王三人,与他一起被誉为“初唐四杰”,其排列顺序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对此排列,杨炯曾说:“我惭愧于列在卢照邻的前面,却耻于排在王勃的后面。”当时与苏题齐名,世称“燕许大手笔”的文学家张说知道后,则对人说:“杨炯的文章,如瀑布飞泻,用勺去舀,永远不会枯竭。说名列王勃之后感到羞耻,此话没错;说列在卢照邻前感到惭愧,那就是谦词了。”

  后来,杨炯被推荐到崇文馆做学士,又迁詹事司直。公元685年,因族亲杨神让参与了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活动,杨炯受到连累,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不久,因他才华出众,又被调到宫中习艺馆,692年授盈川令;次年,因病死于任上。有著作《盈川集》三十卷,传世至今,还有十卷。

【杨炯的愧前耻后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杨时求学名人故事11-25

宽容的名人故事12-14

卢梭的名人故事11-25

梁启超的名人故事09-16

名人伽利略的故事09-13

吴起的名人故事09-03

名人的励志故事11-22

大仲马的名人故事11-21

中外的名人故事10-15

岳飞的名人故事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