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鸡的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鹤立鸡群
“鹤立鸡群”中的“鹤”代表高雅,“鸡”意谓平庸。鹤立鸡群当然超乎脱俗了。
这说的是晋代嵇绍的事。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
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
敌方的飞箭,像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鹤立鸡群”就用来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这一成语与斗鸡有关,出自《庄子》和《列子》。
据说,周宣王爱好斗鸡,纪子是一个有名的斗鸡专家,被命去负责饲养斗鸡。10天后,宣王催问道:“训练成了吗?”纪子说:“还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
又过了10天,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再过了10天,宣王又说道:“怎么样?难道还没训练好吗?”纪子说:“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虽然别的鸡叫,它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毫无反应,不论遇见什么突然的情况它都不动、不惊,看起来真像木鸡一样。
这样的斗鸡,才算训练到家了,别的斗鸡一看见它,准会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宣王于是去看鸡的情况,果然呆若木鸡,不为外面光亮声音所动,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内,别的鸡都不敢和它应战,看见它就走开了。
“呆若木鸡”本来是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有人从中领悟出人生的大道理,认为人的处世如不断绝竞争之心,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消除竞争的心理,自然战胜竞争的对手。“呆若木鸡”的意义逐渐演变为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中的“鸡”是指鸡鸣,“舞”是舞剑、习武。
它说的是晋代人祖逖的故事。祖逖胸情开阔,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他与刘琨一道担任过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里经常同盖一床被子谈论国家大事,谈到激动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来。
一次半夜里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是吉祥的声音呀!”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他们曾经相约:天下大乱,豪杰涌现,若遇不到明主,他们就一道到中原去避难。晋元帝时,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际,他叩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而再渡江返回者,誓不为人!”渡江以后,他率领部下与石勒的军队相持,收复了不少失地,恢复了东晋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地。因而用“闻鸡起舞”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自励。
鸡犬升天
通常是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晋代人葛洪《神仙传》中记述的一则故事。汉代淮南王刘安爱好寻求仙方神术,有个名叫八公的仙翁,传授给他炼制仙丹的办法。刘安炼成吃下以后,就在大白天升天而去。他临去时,将剩余的仙药放在庭院中,鸡和狗也吃了,就都升上了天,所以“鸡在天上鸣,狗在云中叫”。
【关于鸡的成语故事有哪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