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成语故事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成语故事1
宋朝时期,著名诗人苏东坡第一次到庐山游玩的时侯便写下了《题西林壁》这首诗,他在诗里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说的是作者在庐山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爬山越岭,放眼望去四周都是起伏的山峰,横着看一片山岭连绵不绝,侧着看便是狭窄的山峰。站在庐山的不同位置,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可以看到庐山的形态各异,苏东坡感慨万千地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看到庐山的整个面目,只能站在远远的地方才可以看到,而当你置身在庐山之中的时侯你的视野都被重重的`山峰遮挡了,却只能看到庐山的一小部分。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成语故事2
宋。苏东坡《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李老先生说,善作诗兮只一家,真属夫子自道;待野拙细细解出,方见‘庐山真面目’也!首二句点题,犹人所能。”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八十一回》:“刘氏乃推起少妇,嘱令道谢。不留心注视,已哭得花容狼藉,脂粉模糊,但一种娇羞情态,已是欲盖弥彰,动人伶惜;当下揽袖近前,替她拂拭,一经去垢,露出‘庐山真面’,端的是桃腮杏脸,妖艳绝伦。”
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成语故事3
【注音】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成语故事】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
【解释】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用法】作谓语、分句;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
【示例】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 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谈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文250字10-28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04-21
甘之如饴的成语故事04-09
耳濡目染的成语故事01-23
曲突徙薪的成语故事12-15
迎刃而解的成语故事12-12
马的成语故事08-13
成语故事12-17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04-20
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