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著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读完《目送》后,印在我心头的最深刻的文字。不由得想起很多我与父母之间、与儿子之间很多的往事。
在我们家,父亲和母亲的位置是颠倒的,母亲在机关做了一辈子办公室主任,个性强、主意多,跟我们说话,几乎都是命令的口吻,在我们的心里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父亲却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又极其多愁善感,在我们感情的深处,更多一份柔情。记得90年代初期,我调广州,动身的前几天,家里乱七八糟。父亲几乎每天来一次,每次都是欲言又止,眼里充满忧伤,有次我不在,父亲就留下一张纸条:“芳儿,爸爸没有什么事,只是想你要走了,多过来看看”。
2002年父亲脑溢血瘫痪在床,已经不能说话,每年回家从父亲的眼神里,我读到最多的是内疚和无奈!
临终前,父亲眼睛已经没有神了,但是眼珠始终围着我转,跟着我的`影子从床的左边转到右边。饱受病痛的折磨,爸爸终于离我们而去,但是,爸爸的目光,任何时候想起,都止不住流泪。那一份沉甸甸的父爱,是我心中永远的伤痛。
我们老家有个比喻说:父母对子女的感情“路路长”,子女对父母的感情“扁担长”。
确实,儿子小时候对母亲依恋的种种细节,记忆就更多了。
记得儿子三岁的时候,我们送他上全托幼儿园,临走再三嘱咐他:不哭,做一个乖孩子!晚上不放心,我躲在寝室外面观望,儿子果然没有哭,却一直在默默流泪,背心都湿透了,小手绢还在不停地擦着流不完的泪水。大概母-子连心的缘故,儿子居然猜到我会去看他,拉着阿姨的衣服说:“阿姨,求求您开门吧,我妈妈肯定在外面”。因为嚎哭的孩子太多,阿姨始终没有顾得上他,睡着的时候,手里还端着未曾要到水的水杯。那天,我哭了一夜。
少年时代的儿子,跟妈妈还是很亲。四年级每周去天河学钢琴,那时候交通不便,从三元里到天河,要坐一个小时的车、走半个小时的路才能到达,我们母-子手拉手边走边聊。有次儿子的钢琴作业一连三个星期都没有过关,我开玩笑说:再过不了,妈妈就要揍扁你!儿子分析:妈妈把儿子揍扁了,会要判刑的;不过,钢琴老师也会内疚,因为她收费太高,让妈妈把儿子都揍扁了。·····
转眼儿子考上了北京的大学!那一年,父亲脑溢血住院,我头天晚上从老家回来,第二天早上又踏上了北去的列车。新生报到在昌平校区,送行的家长特别多,大大小小的旅店都住满了,天下着毛毛雨,我跟儿子坐着三轮车大街小巷的找,天快黑了,还没有着落,儿子试探着问:“妈妈,为什么不考虑去北京城里住?明天去机场也方便。我可以住学校宿舍的”。我没有作声,最终,我们一个单间的小床上挤了一夜。
儿子长大了,我在渐渐习惯的同时,也开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能让母爱太沉重,潇洒一些、开朗一些;同时,还要拥有自己的生活和天地,这样才能让儿子在人生的路途中,不论走到哪里,妈妈都不再是内心的牵挂!不论走到哪里,在儿子的想象中,妈妈都是满脸的微笑!
等到儿子去澳洲留学的时候,我变得开朗起来;儿子更是笑着挥挥手,转身就潇洒地消失在登机的通道里。
······
向我推荐这篇文章的是丈夫老温,他再三说“你一定会喜欢这篇文章”,老温是一个比较粗心的人,衣服在阳台上总是晾成了酸菜;下班后一门心思看他的杂志,不管你有什么心事,他都浑然不觉。看来我还必须努力,不让母爱太沉重!
作文不让母爱太沉重---《目送》读后感由范文之家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著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是读完《目送》后,印在我心头的最深刻的文字。不由得想起很多我与父母之间。
【目送读后感】相关文章:
2.《目送》读后感
3.目送读后感
4.《目送》读后感
5.目送读后感
6.《目送》读后感
7.目送读后感
8.《目送》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