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读后感300字

时间:2017-08-17 19:37:47 名著读后感 我要投稿

雪豹读后感300字

雪豹读后感300字

雪豹读后感300字

雪豹读后感300字

好久不看历史军事题材的影片了,一来现在的历史题材片不尊重历史的太多,太泛滥,作为一名资深历史爱好者,对一眼就能看出历史破绽的片子极为厌恶。二来军事题材的片子战术含金量太低,一打仗就看见八路军战士一窝峰冲,武器使用上甚至可以跨越多个年代。三是对我党我军的政治指导思想,对我党我军的政治本质误解甚至污蔑,对历史关键时期的政治动向把握明显有偏差,反映出现在的编剧导演并不懂历史,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肯定会有偏差。

上次看历史军事题材片都是一年前看《井岗山》了,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里面对很多历史关键性事件和敏感性事件都没有回避,对红军的战术也有很准确的描写。当时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甚至晚上看了通宵。这部《雪豹》 当然达不到这样吸引我的地步,但也可以称得上是部引人入胜的片子。主要体现在,一是故事情节比较紧凑,主人公从“一.二八”事变开始到抗战暴发,参加南京保卫战,到参加八路军,直至抗战胜利,四十集的众多故事一个扣一个,紧张纷成,还是有看头的。二是几个历史关键事件把握还是很准的。看得出编剧还是对当初的历史作了深入研究的。三是在战斗中充分体现了战术,这看起才有战争片的劲嘛。类似还有《生死十日》,以往的战争片,总感觉差点什么,现在终于体会到,差点的,就是战术,而就是差的这点,却是战争片的魂。四是看到中国人痛杀日本人很过瘾,剧中中国人杀日本人犹如砍瓜切菜真是过瘾,完全满足了我等愤青的仇日心理,尤其是看到周卫国从不留俘虏,毫不犹豫的杀掉跪地求饶的日本兵时,心里那个畅快呀。

开始我讲到,编剧对几个关键的历史事件把握比较准,那么就先说说这些让人感到欣慰的地方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吧。比如“一。二八”淞沪抗战后期,的确也也国民政府派遣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八十八、八十七等德械师增援十九路军,形成兵力的优势,迫使日本回到谈判桌上。其实这个通过字幕体现的情节,埋下了周卫国报考中央军校的伏笔,因为教导总队损失了一百多名学员,中央军校需要补充,才有周卫国、刘远报考的中央军校的机会。比如周卫国报考的中央军校第9期,确实也是扎扎实实读了3年,即从31年到34年,这是真实的。其他任何一期都没有这期读得久,当然,这里就有一个历史上的小差错。剧中说延期一年毕业是因为第五次围剿取得成功,众所周知,第五次反围剿是从1933年至1934年,也就是说算上延期毕业的一年,才是第五次围剿成功的那一年,中间有一年的误差,当然,不影响剧情就淡化它吧。(呵呵,我对时间是敏感的,比如,看83版射雕的时候,我就敏锐的发现剧中时间有错,因为几个事件联系起来一推算,黄蓉年龄应该比郭靖大两到五岁,也就是郭靖应该叫黄蓉为蓉姐姐,后来在央视一台的一个对金镛先生的访谈中得到证实,他老人家承认是他自己的疏忽,因为写这部小说的时候不是一口气写完,是在报纸上连载,每天写一段交给报社发表,写着写着就忘了前后一致了,再比如《血色浪漫》中,时间明显也对不上)周卫国到德国留学,在历史上也是有真实的原型的,原著中,周卫国到德国学的是坦克,不知为什么到了剧中是学习特种作战。事实上,当时国民政府确实也派遣了黄埔学生到德国留学,学的也是装甲兵,著名的有邱清泉和廖耀湘。周卫国回国参加南京保卫战的时候,被分配到八十七师,并防守栖霞山。历史上也是这样,淞沪会战后,四个德械师退至南京继续参加南京保卫战,最终损失殆尽,而当时栖霞山也是南京保卫战中日双方争夺极为惨烈地方。萧雅死的时候是在女子中学,事实上,南京大屠杀中,当时的金陵女子中学是强奸惨-案集中发生的地方。周卫国担任虎头山独立团团长后,曾经历了整风运动,确实,整风运动发起于1943年,客观的说,整风运动确有必要,在抗战的前几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经过几年斗争,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汇聚来的各类青年,却成分复杂,经历复杂,由于当时客观条件限制,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战斗激烈而频繁,交通不便,通信不便,部队经常转移,人员流动也大,也不可能对他们以前的经历和思想作深入考察,在革命队伍中存在不纯洁,意志不坚定的分子也理所当然了,而且由于各大战略区相对独立,也需要通过整风运动将中央的思想统一下来,尤其统一是各大战略区领导层的思想。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党历史上,每发展一段时间必然要进行一次整风运动,目的不外有两个,就是通过整风清除杂质保证纯洁,二是统一思想。但我党某些历史往往就是这样,上面的想法是好的,在执行中却存在偏差,在华东地区和冀东地区的整风运动就过左,例如历史上著名的黄花塘事件,陈毅被饶漱石整,被-迫离开新四军到延安直至解放战争暴发。冀东的整风运动甚至搞成了大清洗,部分领导人借用整风运动打击排斥政见不和的同仁,被-迫-害甚至错杀的也不在少数。

不过,这部片子始终逃不过最近几年国产军事题材剧的套路,历史错误、军事错误百出,只是没达到让我立即掐点电源的地步而已。但却让我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冲动,因为我想给编剧们上上历史课和军事知识课。咱对剧中情节感觉不合理的就不提了,只对历史和军事上的错误一一纠正。

首先要提的,就是军迷们每看一部战争片必提的问题,也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看了无可奈何,哭笑不得的问题,武器!剧中日本兵手持中正式步-qiang,咱都不提了,毕竟中正式和三八式有类似的地方,都出自德国的一代神qiangK98 。当看着电视画面里不管国民党还是八路军手持英制斯登冲锋qiang、美制M3冲锋qiang的时候,见怪不怪的军迷们只能无奈的笑着摇头了。毕竟连《长征》这么严谨的历史片都有红军战士用1941年以后才大量装备英军的斯登冲锋qiang对空射击的场景。抗战中中国士兵用斯登冲锋qiang总好过,《长征》中飞夺沪定桥时红军战士用五六式冲锋qiang向国民党士兵扫射的场景吧。当然这不只是《雪豹》犯的错误,很多抗日题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都有斯登冲锋qiang和M3冲锋qiang的身影,包括备受好评的《亮-剑》《延安锄奸》 《太行山上》。不用多说,斯登肯定是和伯格曼混淆了,至于这几种qiang的区别,大家在百度上搜吧,反正是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更不可能出现在小日本手里,尤其是M3冲锋qiang,因为它是1943年才设计定型装备美军。

第二就是历史时间的错误。比如里面把皖南事变的`时间提到百团大战之前,1940年发动的百团大战弄到1941年。对冀中区的五一大扫荡弄到整风运动期间,即1943年。还比如,周卫国在从南京突围出来后,听说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于是北上找部队,遇到了八路军。这里显然看得出,编剧对我们的党史军史明显不了解,或者说不感兴趣。因为当时这里不可能出现八路军。根据毛老人家的准确推断和高-瞻远瞩,当时八路军发展是分三步走,一是走出陕北,进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二是从山西进入河北,河南,即中原地区(国民党溃退后,这些地方当时几乎已无中国正规军队),第三步是向山东发展,由罗荣桓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组成东进纵队进入山东。这三步分别发生在1937年,1938年,1939年,而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初,显然,当时八路军还没有打过来,这里不可能出现八路军的根据地。开始我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还以为是八路军山东纵队(即山东沦陷后,由山东省委组织抗日武装起义,将上百支9起义部队合编成八路军山东纵队,直至1941年与115师合并成立山东军区),但剧中却是明确的说虎头山根据地是隶属于115师,这就令人费解了。

三是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军统中统八路军配合除奸,让中统和军统合作,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戴笠门规,如果军统人员和中统人员接触是要家法处置的。更不可能出现《潜伏》身属中统的谢XX的住房居然由军统提供,并且还住在军统家属楼,甚至和军统人员亲密接触。还是这次除奸,要知道上海是新四军活动的地方,而虎头山根据地在什么地方,虽然可能这个地名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应该是在鲁南,因为离徐州不远,剧中第一次出现八路军是在徐州附近,而这次八路军的任务是护送青年学生到虎头山根据地,与日军遭遇的地点也是在根据地附近,据此我们推断,虎头山根据地离徐州不远,应该属于山东军区的鲁南军区。虽然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进行过重新整编,将原八路军第四第五纵队划归新四军,但山东和上海当时却隶属于两个不同的战略区,即分别归属山东军区领导和华东局领导。应该不会出现山东军区的部队到华东局、新四军领活动的上海去执行任务。还有,中统徐博文叛变后,是到南京任汪伪警察总署情报顾问。。。慢!慢!怎么这么熟悉,伪警察总署??!!没错,潜伏中,余则成执行暗杀任务的对象,李海丰就叛逃后就是到的南京伪警察总署任情报处处长,《潜伏》里交待这时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是1945年,离抗战胜利只有几个月了。没错,恶贯满盈的76号被解体后,其中一部就是伪警察总署。但这时,已是抗战末期了,而在剧中,却是在抗战相持阶段。。。

四是政治性错误,这类错误近来最常见,最颠覆,很费脑力,等空了慢慢写,以上写的,未经整理,也未详细查阅资料,仅凭自己多年爱好历史所获的记忆写的,可能出现疏漏错误,也可能有语句不通,未加修饰,文笔不尽完美的地方,以后再慢慢修改。

【雪豹读后感300字】相关文章:

1.雪豹的读后感

2.雪豹悲歌读后感

3.雪豹读后感500字

4.雪豹读后感400字

5.雪豹悲歌读后感作文

6.雪豹悲歌(读后感)200字

7.雪豹悲歌读后感800字

8.雪豹悲歌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