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议论文(通用29篇)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别是其中的议论文,更是常见,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敬畏议论文精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敬畏议论文 篇1
也许没人会喜欢老鼠、蚊子之类的生物,不仅因为它们外表丑陋,不仅因为它们外表丑陋,更因为很早很早以前它们就被人类认定是有害的。我以前也很讨厌他们,可是,自从我读了一篇文章之后,对这所谓的有害动物的看法就变了。
那篇文章中说:“上高中的作者用开水烫了来家里偷吃食物的老鼠,过了几个月后,作者惊奇的发现那只大老鼠是怀了孕的,仍然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的在地上寻觅着食物。”
读完后,我被老鼠母亲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同时也为作者的做法陷入了沉思。那只老鼠在受了重伤之后仍坚持活了下来,保护了自己的孩子。老鼠是弱小的,但它仍然顽强地向人类——比它强大无数倍的高级动物反抗,因为生命赋予了它最后一点活下去勇气与力量,就是让它努力继续活下去,保护自己的孩子!生命无所谓高贵与卑微,每一种生物都只有一次生命,死了一只白天鹅和死了一只小麻雀,从生命意义上讲没有什么区别,有的只是人类对它们的看法不同而已。
其实,万物本没有益害之分。那些“害虫”,只是按照自己的本能去生活,它没有威胁过任何人——至少不是有意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它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一切生命都是以其自身的智慧生活在这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环境中的。是人类,一种自以为很聪明的动物,自始至终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评判别的动物。对人类有益的,便被大加赞美,加以保护。一旦人类认为哪生物对自己的利益造成了伤害,那么,这种生物便了有害的,被人类无情的杀戮。但是,人类有没有想过,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随意的扼杀另一种生物的生命。当人类用开水去烫老鼠的时候,老鼠也会感到疼,它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也许有些人会我的看法不屑一顾,但是,我却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敬畏生命。作为一个享受生命的人,我不禁也要向这只备受摧残而顽强地争取生命的小小生灵致以崇高的敬意。
敬畏议论文 篇2
何谓“敬畏”?敬畏,是一种既敬重又畏惧的态度。自古以来,民间对佛教的信奉是一种敬畏;人类对自然的虔诚是一种敬畏;祭祖时的深深一躬是一种敬畏。敬畏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然其最虔诚者,在我看来是敬畏生命者。
敬畏生命可以很小,小到不去摧残身边一草一木;敬畏也可以很大,大到国际援助。无论大小,其中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人文道德,更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敬畏。
唐山大地震中,当脱险者冲向废墟,挽救更多生命时,我看到了他们的敬畏;当一条条生命逝去时,响起了一片哀叹,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敬畏。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真正令我好奇的,是这些举动背后的驱动力——他们因何敬畏生命?
试想,是什么让历史得以延续?是生命。倘若这世上没有生命,又何谈文明,何谈历史?
因而,生命的价值之大,让我们有了一种最初的敬畏,历史的发展进步,始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生命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换言之,生命可以记录历史,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推动历史发展。有了生命,才有创造,有了创造,才会有历史。
如果不敬畏自然中的生命,最终会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文明的覆灭将不可避免。于人类而言,只有敬畏生命,才能发挥出生命最大的价值,形成人人互爱的风气,文明才能进步。敬畏生命更是一种起码的尊重,敬畏生命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然而,世间万物岂能尽如人意。纵然敬畏生命意义如此重大,仍然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偷猎者对准猎物的枪口,警醒世人要敬畏生命。当子弹没入所谓“猎物”的瞬间,与之一起消殒的还有偷猎者的生命价值。一个不敬畏生命的人,何以让人敬畏他。
同样地,几年前轰动一时的“复旦投毒案”,当事人确实在学术造诣上无可挑剔,但他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亲手扼杀了另一条同样有着光明前途的生命,这何尝不是一种对自身生命不负责任的态度?
敬畏生命不仅是敬畏外界生命,自己的生命也要心存敬畏。
每每有轻生者的消息爆出,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一个敬畏生命的人,必然不会选择这般敷衍的方式了结一切。从楼上一跃而下,毁灭的绝不仅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家庭,一份价值,甚至于未来的希望。
敬畏生命,绝不会停留于嘴边就得以实现,作为具有无限潜质的人,我们要唤起心底那份敬畏生命的自觉,爱惜一花一木,保护动物,他们将回馈给你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敬畏生命从不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尊重他人的生命,不伤害他人的身体,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健康着想,这些就是我们对“敬畏生命”最好的诠释。
敬畏生命,是人的精神世界与道德水平的完善,也是社会和谐无形的屏障。对生命的敬畏让历史得以延续,价值得以尽数展现。
常存敬畏生命之心,让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焕发应有的光彩!
敬畏议论文 篇3
昨天着短衣短裤,竟有些微凉了。昨天给两三个朋友打电话,都是路过临时想起去找他们喝杯茶聊个天,但要么加班要么空号,都没了心情,于是一个人默默回家来。
冬天也默默地到来了。现在已经混乱了对冬天和夏天的感觉,不是混淆是混乱。夏天时希望冬天,而今冬天来临时却又怀念夏天。想起几年前,12月了还是着短衣短裤拖鞋上清源山,现在却有些怕冷;再往前追溯一些,读书时每年冬天都是洗冷水澡的,现在连夏天都不敢完全冷水了。
以上只有一个结论,就是说我们的生命能逐年减少,到得完全消失了生命也就消逝了。
同时,生命能的减少还带来一个更可怕的问题。比如我们大人,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地趋于保守、小气,考虑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现实,你能说这是对的吗?大人自己这样也就罢了,然而很多大人会忘本,会忘记初心,他们会要求小孩也保守、小气。
其实,现在的大人们,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豪气冲天么?动不动就要怎样怎样的。可是随着现实的打击,我们渐渐地变得小心翼翼的,变得特别现实。小时候的浪漫与激情消逝殆尽,成为一个个平庸乃至于庸俗的人。
而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就大概可以用生命能的减少来解释。
也许每个人都会沦落成这个样子。但我们要自觉,一方面要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原本什么都要,现在可以选择追求深度,专注,做到极致。另一方面不要用自己的胆小来打击你的孩子们。
我近来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时间浪费得特别厉害,自己想做的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好。接下来,我也会专注地做事情。比如教书上,现在语文教师们,据我所知大多没有受过文艺理论的训练,没能力细读本文。包括读教师参考书也是如此,参考书本身就在浅层滑行,使得师生都处在一个傻瓜状态,这是我极为不满的,也是我可以好好做的。
当然还有一些事情,虽不是主业,也是我喜欢去尝试的。敢于尝试,热衷尝试,本身就是生命能的体现。
敬畏议论文 篇4
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伟大时代,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选择,每个人都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甚至连死亡的方式都有很多选择。最近,总是能看到或听到有人离开我们的新闻或传闻,有的人被无良的飙车族毫无理由地夺去了生命,也有很多人选择用跳楼的方式为自己作人生最后一次选择。
我无法想象,人在空中作最后飞翔的那几秒钟,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激动、平静?酣畅、紧张,后悔或无悔?真的是无法想象,也不愿意想象。
今天我要说的是,敬畏生命。敬畏自己的生命,敬畏每一个人的生命,敬畏地球上每一个生命。
敬畏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上苍的恩赐。想想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需要多大的运气和机遇,需要克服多少困难险阻?上苍创造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每一个生命尽管将面对悬殊的未来,但是生存的权利却是完全平等的。除了自然界的法则可以抹杀生命,我们又有什么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甚或伤害别人的生命?
敬畏生命,因为生命不全属于你自己。人类的历史是一条连绵不断的线,每一个人都是这条线上一个点。这个点却不是独独的,孤立的,但是连绵线上的一个点,是一个承接前后点的个体。上苍创造了这个点,就赋予了相应的使命;生生的切断这条线,就是违背自然,违背规律。
敬畏生命,就是要努力让生命在规律的春夏秋冬里呈现自己的色彩。在春天里播种,在夏天里欣赏繁花似景,在秋天里听梧桐叶落,在冬天里贯看白雪飞扬。人生短短几十年,二十岁之前懵懂无知,三十而立却困难重重,四十不惑而家庭负担沉重,五十总算轻松一些,却又要看日落西山,六十一到,告老还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规律,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色彩。
敬畏生命,就是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享受平常的生活。
敬畏议论文 篇5
生命,常常结束得干脆,或许你还一事无成;生命,常常令人骄傲,或许你已功成名就……而我种那几盆兰花,以及,地面上随处可见的小蚂蚁,都有着令我刮目相看的顽强生命。
院子里那几盆兰花,宛如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幽幽地散发出阵阵芬芳清香。
一场令我心有余悸的大暴雨终于停了,而我却惴惴不安地想:那些我忘记搬往屋檐底下的兰花们,会不会无法经住强烈的暴风雨,落了花、折了枝……而当我心急如焚地跑到院子时,眼前却是令我吃惊的一幕:经历过暴雨洗礼的兰花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因为雨水洁净的冲洗,原本碧绿的叶子更绿得可爱、绿得发亮。点点鲜嫩的小芽也在暴雨之中勇敢地钻出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清新的世界……
不仅兰花,连蚂蚁这样渺小的动物,身体内也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的生命力之顽强,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它们曾无数次被匆匆而过的行人踩在脚下,不可动弹,生命垂危。每次又是那么坚强地爬起,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挣扎……可这些都无人知晓,只知道它们的生命微不足道。其实,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死亡边缘徘徊,可又能凭借自己的顽强与不屈服,拯救了自己弱小的生命。
生命就是个令人捉摸不透的东西,它来得快,也去得快,可能随时随地都会结束。所以,我们要像雨中的兰花与挣扎的蚂蚁们一般,用自己的顽强,且行且珍惜。
敬畏议论文 篇6
清晨,天灰蒙蒙的,阵阵北风扫过,地上的片片落叶也随之被卷起。
屋中的我被这景象吸引了。向窗外望去,窗外的一切却让我失望了,在这初冬严寒的天气下,竟找不到一点生机,窗外除了与北风飘荡的落叶,也只有一棵高大的杨树罢了,光秃秃的树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干枯枯的叶子,显得极为萧条。
我为它悲伤了起来。
夏日里哪怕是一阵风吹过,它的叶子都会轻柔的晃动,在阳光下绿得发亮,招人喜爱。密的地方,叶子挤挤挨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叶子稍稀的地方,显得萧条一些,不过看得见叶背绿的叶脉,像无数的蝴蝶在那里翩翩起舞,树叶也随着动起来,美得像一个少妇,做着一个妩媚的笑,让人沉醉其中。可如今,如此瘦弱的树,有些嶙峋,在寒风中挺立着,让人无论如何也联想不到它往日的辉煌。
我向这棵挺立的杨树走去。
此刻,树上有些许凸起,摸起来有些粗糙,像极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弯下腰拾起一片杨树叶子,不规则的形状,仿佛在诉说一生的坎坷,叶身微微泛黄,边缘微微卷起,轻轻抚摸一下,尘土便落下来,这些尘土仿佛是叶子的见证人,见证叶子的沧桑。这一切,无不有着冬日悲凉的气氛。
我失望了,脚步后退,准备转身。
突然我的眼睛似乎被什么吸引了,那是树枝上的一个小小凸起,微微泛些绿色,仿佛那里随时可以长出叶子,我连忙赶去询问母亲。母亲微笑道:“那是树的顶芽,来年就会长出叶子。”
啊,小小的顶芽呵,我不禁为你而折服了,在这严寒之中,纵然是树,也不得不通过落叶保全自己,而这些芽,却在寒冷的冬日里,未曾向任何困难低头。这些芽在我心底强烈的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他们生命的顽强与执着感动,也许在来年的春天,它们就会长成一片片绿叶——或许这就是他们用生命去期待的东西。
沉思着惊叹着,荒凉的季节依然有倔强的生命在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用生命等待的东西,一定会出现。它们也在一个少年的心中留下一个梦的芽儿,教我懂得如何去敬畏生命。
敬畏议论文 篇7
生命,以前提到这个词,我不会心有余悸,不会毛骨悚然,不会骇人听闻,不会肃然起敬。总而言之,生命,在我一直觉得它是微不足道的。
然而今年暑假的这件事,让我真正地深切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内涵,不禁开始敬畏生命!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7月份,我的奶奶被确诊为心机梗塞。虽说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可是奶奶这病连邻里都难以置信,就别说家里人了,谁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奶奶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一点儿生病的迹象都没有。她看起来是那么地硬朗,每天起床很早,打扫打扫院子,收拾收拾房间,之后做饭,整天也不闲着,缝缝补补,洗洗衣服。奶奶最悠闲的时候就是和街上的老太太们唠嗑,分享她们那一代的快乐与慰藉。
平日里,像什么糖尿病、高血压之类,都避而远离她。在她的生活中没有药的概念,可是居然有一天,她病了。最接受不了的就是她老人家。
当通知住院,开始复诊的时候,医生问到谁是病人,她一副镇定自若、硬朗、健康的表情,大声说:“我”。身边的病人惊呆了,我们也晕了,不知说什么好,只在心里为老人难过。“人生无常”,等到吃药的时候,奶奶手捧着一推药,愁云满面,由于她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多药。每每生病,都是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如今那么多药,她是那么不情愿,这似乎正是向生命抗争。
我从小是奶奶带大的,20年来,奶奶养育教育我,才使我从围裙下的小乖乖长成了比她还高一头的大姑娘,母孙二人,感情深厚。可自打出来上学,和奶奶相处的日子越来越少,我主动要求照顾奶奶。在医院陪床的日子里,我切身体会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脆弱。我们都应敬畏生命。
晚上,我听到病人心脏的跳动声、急促的喘息声、痛苦的呻吟声,那似乎是病魔用力地折磨她们,她们拼命地挣扎,互相纠葛。忽有驾鹤西去的呜咽声,更让我震撼,感受到存在的可贵,相处相依的宝贵。
我深切地意识到生命的脆弱,由于我们谁也不知道它的长短、期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敬畏生命。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它需要我们的呵护。它很脆弱,也很短暂,精心照顾自己和身边的亲人,一起共享人生时光才是最美好的。
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它需要我们的珍惜。它很顽强,也很伟大。人的生命具有像草破土而生的毅力,有力量、有能量,我们征服了它,可以创造许多奇迹。抑或与病魔斗争下幸存,抑或有生之年,立下丰功伟绩,留有光辉印迹,绽放美丽花朵。生命的价值就在此。
敬畏议论文 篇8
汶川大地震近7万生命消逝于轰然倒塌的钢筋水泥中,眼泪从我们的内心涌出顺面颊滑落。呀呀学语的孩童如嫩芽灵动、意气风发的青年赛松柏苍劲、和蔼慈祥的老人像夕阳沉静,生命如此美丽。废墟下断肢求生,绝境里舍命相救,又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让我们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面对绚烂生命的消逝,作为一名铁路人,我们该怎样思考?敬畏生命,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的工作环境艰苦,待遇也不尽如意,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漠视生命的借口与托词。“4·28”旅客列车特别重大事故中72条鲜活的生命浮现在我们眼前,也许他们是离家出游,也许他们要回家探亲,也许他们正出门办公,他们搭乘着希望和梦想,却再也无法看到亲人的笑脸。辛苦的工作会让我们抱怨,可想想我们的作业关系着一趟趟飞驰铁龙的安全,我们的手里掌握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我们该怎样面对生命,怎样面对安全生产的要求?
大反思、大检查、大整治正在进行。可环视我们周围,看惯了、干惯了现象依然严重,“5·28”、“6·8”典型违章不断发生。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我们忘记了生命的可贵?我们手里握着的是人命大于天的安全责任!一次小小的违章作业,不仅是我们的奖金受损失,一次违章、一处严重病害可能酿成的是翻车掉道、车毁人亡的惨剧。绚烂的生命会因我们一时疏忽、一次误操作而消失,难道我们要成为杀人的凶手?
小草不会因为人们的俯视而拒绝绽放生命的翠绿,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我们没有理由回避“责任”,以敬畏生命、敬畏安全之心,尽职尽责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
敬畏议论文 篇9
记得上学的时候,学过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它讲述了生命延续不计成本的壮举。作者从对生命的不经意到没有十分注意,再到吃惊、到诧异,最后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这篇文章使我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让我明白,在这个地球上,每一种生物都散发着神圣的生命光辉。那我们人类是不是更应该明白生命的价值,学会敬畏生命?
我在办公桌上养了一株滴水观音,起先是两片叶子,然后从其中一片翠绿的叶子根部慢慢长出一根小萌芽,小萌芽被包在大叶子根部,在阳光下面一看,仿佛是孕妈妈怀了一个宝宝,慢慢的小萌芽顶破大叶子根部的皮,冒出一个头,叶子也慢慢长大成型。随着嫩芽慢慢长大,也到了亭亭玉立的时候了,但是它的母体却越来越黄,挺拔的身躯慢慢变得苍老,高昂的叶片也变得耷拉着脑袋,最后还是枯黄死去了。当我看了这一切的经过,我深有感触,这不正像人类一样吗?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孕育我们成长,当我们长大成人的那一天,父母却慢慢老去,终有一天离开。人总是孤独,却又不孤独。孤独的是没有一个人陪伴到最后,最爱的父母,最爱的人,终有一天会离开,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独自面对一切。不孤独是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让我们体会世间的美好,世间的`温暖,世间的爱恨情仇。有相聚,也有离别,最爱的亲人,也许有一天,就会离开我们,虽然心里有千般万般的不舍和眷念,但在生命轮回过程中,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显得如此渺小,如此脆弱……
敬畏生命,世间万物都有生命。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宝贵个体,只要你认真而踏实地生活过,也就是一种完美和永恒。从现在开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好好爱家人,好好爱自己。
敬畏议论文 篇10
现在,我们每天眼里都要过很多很多文字,很多文字像过眼烟云一样,不再有任何记忆,但是有的文字却总会在心里缠绕。比如今天,又看到关于施韦泽的文章。不记得第一次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描写他的文章,只记得放下那些文字的时候,很多的感受在心里涌动着,搅拌着,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被他感动了。
施韦泽是195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与其它的获奖者相比,好像不为人之,但是他奇特的经历更鲜为人之。我至今没有想清楚,是什么让他在三十岁的那年,为了去非洲学医,更不知道这漫长的八年里,有没有对他的信念发生过怀疑。我只知道,有一天他下课回到家,随手翻阅一份传教士协会期刊,有一个标题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刚果地方传教士之所需》,他从中得知非洲传教士站迫切需要精通医术的传教士。放下那本期刊,他作出了决定:要去非洲当一名医生,而那时他已经获得了哲学博士,神学博士学位,并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牧师生涯。整整八年,施韦泽从来没有动摇过,在他38岁那年,他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在退出神职机构并辞去大学教职后,他和新婚妻子携带着药品和医疗设备,来到了非洲。
简陋的传教士站什么条件也没有,需要救治的人却挤满了小村庄,先是在空地里替人包扎伤口,后来用鸡棚里做临时诊所,条件艰苦,病人越来越多,有的病人从几百里外赶来,他的到来改变了当地人有病不能就医的状况,而有时他忙得连站都站不住,这一忙就忙了半年世纪。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医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哲学思考,在他最疲倦的时候,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新词:敬畏生命。他意识到,这解决了一直折磨他的问题。他认为,过去的价值体系只关注与他人的关系是不完全的,所以会缺乏向善的原动力,只有立足于敬畏生命这一观点,我们才能与这个世界的其他生命建立一种灵性的,人性的关系。
对于韦施泽我始终怀着敬仰之情,是他敬畏生命的灵性感动着我们。如果说白求恩,德兰修女用自己的职业拯救生命,而韦施泽让自己学习能为生命服务的新职业,怀着一种敬畏生命的虔诚,用自己的一生解释了这一灵性关系的意义。
敬畏议论文 篇11
在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时,一笔名为“步非烟”的女研究生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这自然是对前辈的不敬。最后,她被迫公开纠正自己的不当言论。作家,便理应怀一份对历史、对文化、对文字的敬畏。做人,则需敬畏更多。
我们常常笑古代的读书人迂,却没想过,他们也许更懂敬畏。秉笔直书,血肉书写的是对历史的敬畏;“举世皆醉我独醒”的长叹中,是对文化的敬畏;因为书的难得,对文字的敬畏便多了一分。人生在世,应敬畏的则又多了一些:自然、生命、道德……
有人说:“敬畏看起来一点好处也没有,我们为什么要敬畏?”敬畏的好处是巨大的,但它是长远的,写作时多一份敬畏,你的文章或许会显得平淡、或许会少许多看热闹的眼睛,但你的心灵在成长。谭木匠在做生意时,多了一份对本真的敬畏,一把冲天火,烧掉了不合格的产品,损失了大量金钱,却换来了良好的口碑。屈原,三个太史失去的是生命,但他们守住的是民族的骨子。
依我看,没有谁什么都不怕,畏是一种智慧,是动物最原始的本能。而敬就不一样了,敬才是我们超脱于动物而存在的理由。敬才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没有什么动物会年年拜访他们死去的亲人,也没有什么动物会对着千年前的一块石头沉思。正是敬,我们都畏惧死亡、但对祖国、对道德的敬,让我们大义凛然、慷慨赴死,让我们舍生取义,用生命诠释真善美,去铸造不朽的历史。
敬畏议论文 篇12
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主持《动物世界》的时候,有一期说的是一群狮子正在准备攻击一群斑马,斑马刚被惊动的时候四处奔逃,但其中一只小斑马,不慌不忙的迎着狮群走去。赵忠祥说,这只斑马活下来的概率是零。
古今中外,大凡有敬畏心的人,知进知退,懂得珍惜,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为社会做出贡献。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没有一点敬畏心,自以为是,好像什么都不在乎,这些人几乎不会做出什么成绩。上世纪50年代,以罗杰斯为代表的的人本主义在美国兴起,到了60年代,一些年轻人崇尚自由,不要管束,被美国社会学家称为垮掉的一代,美国政府发现了这个问题,调整教育法案,慢慢的扭转了局面。
这些年,家庭教育也出现很多问题,很多学生自以为是,什么都不在乎,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尊敬老师,这些孩子的成绩往往很差。而且,有一些心理疾病的青少年,他们虽然痛苦,但照样有攻击性,在自己的小群体里整天打架骂街,这些孩子,康复的希望渺茫。
目空一切,源于狂妄无知,那些阅历太浅的人,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需要珍惜的美好、需要仰望的崇高,所以心中没有畏惧。
不仅学校里,社会上也有不少人都是失去了敬畏之心,他们没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谨慎和虔诚,获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权力就自我膨胀,怀着侥幸的心态,甚至鲜廉寡耻的态度,一步步滑入堕落和犯罪的泥潭。
知古鉴今,心存敬畏,才能立身、立心、立德。以道德律作为镜子,心中树立起榜样,铺设出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才是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敬畏议论文 篇13
最近,有科学家发话说,“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时间社会上有许多争论。其实,“无须敬畏自然”、“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等等,这是二十世纪的中国常识。我偶然翻旧杂志,读到《诗刊》1962年第五期就有:“站起来的人民要改造一切!旧世界、大自然、全宇宙……”,我记得在过去,“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简直就是中国乡村的日常标语,在哪个村都可以看到。那位科学人士的言论并非什么石破天惊的高论,而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二十世纪以降,汉语教科书日复一日,通过政治、语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等课程,用这种思想──“自然不过是一个可资利用的对象”,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无须敬畏自然的思想,是“五·四”以来教育的基本核心,没有人可以逃避这种教育。
恰恰相反的是,中国古代敬畏自然的思想已经成为异端、另类、迷信、愚昧。连中医一度都被作为迷信来消灭。假设让今天所谓敬畏自然的少数去与相信科学的大多数就某个决策进行辩论,恐怕后者只要一搬出“科学实验证明、科学结论……云云”,前者就只有唯唯而退。敬畏自然简直只是一首无用的诗,今天运转一切事情的道理其实都是科学。例如,链霉素的推广,最初也是因为“科学实验证明……”,后来导致成千上万的人耳朵聋掉,也是“科学实验证明……”。当年在黄河上建水坝,也是科学结论。过了几十年,发现科学结论有问题,就不提了,对科学绝无一句微词。麦当劳上市,也是在各种科学数据支持下风靡世界的。最近呢,“营养专家指出,汉堡包、薯条等可引起体内激素变化,使食用者上瘾,造成难以控制进食量。研究中还发现汉堡包、炸薯条、炸薯片、薄脆饼、烤猪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饼干、蛋糕等食品中含有大量丙烯酰胺。已知丙烯酰胺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经高温煎炸、烘焙或烘烤后所产生的自然副产品。丙烯酰胺可导致基因突变,会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专家认为,这一发现解释了西方国家肿瘤高发的原因。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公斤食品中丙烯酰胺不得超过1毫克。但目前麦当劳、肯德基等出售的薯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高出该标准约一百倍,一包普通的炸薯片超标约五百倍,面包、蛋糕和饼干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也都超标”。这也是科学结论。一切决策,即使后面依然隐藏着不可知,只要搬出“经过科学的……”,一切争端立即烟消云散,也不能再争议了,执行!科学俨然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另一位新上帝。
敬畏自然这个道理,很容易说得语无伦次,谬误百出,与注重实证、逻辑的科学争辩,敬畏自然听起来只是些无从证实的感觉、直觉,完全可以扣上迷信的帽子。科学家已经看出破绽了,中国古代有过敬畏自然的说法吗?自然又怎么敬畏呢?它是一个神?敬畏自然的一派着急,也去西方理论中搬来什么“环境保护”、“绿色文明”、“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听起来像是在为某种权宜之计辩护,似乎“敬畏自然”,只要国家环保局之类的机构强硬起来就够了。
争论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自然对于中国是什么?只是生存环境?或者开发利用的对象?
去年在纽约我曾经参观美国大自然历史博物馆,那个叫惊心动魄!作为在“侣鱼虾而友麋鹿”以“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为人生最高境界这种文化传统里面长大的人,我在里面真是感到恐怖、极不舒服(我幸运的是,“文革”时期学校的关闭,使我逃脱了科学主义的网罗,中国传统依然暗藏在民间社会的草根中)。自然中的一切,不要说天上飞的、地下爬的,就是草根下面的土壤也一层层翻出来,测量、分类、解释、标签,做成各种各样的标本。到处是动物尸体,我从未看到过那么多的死鸟一大排地挂在墙上。这个博物馆完全是一个大自然的停尸房。美国孩子在里面欢天喜地,老师领着,一一讲解,这是他们的文化传统,自然对于人,只是一个供人类研究、解剖、实验、开发、利用的对象。在这个博物馆里面,从经验上讲,我只是一个中国小孩,我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动物的尸体,我感到害怕、疲惫。
中国的文化传统不同,中国历史当然也有对自然进行征服和改造的这一面,但它更是“道法自然”的文明史。中国文明可以说就是敬畏自然的、道法自然的文明。自然对于中国来说,是道之所在,是文明的灵感源泉,是中国人为什么活着不是仅仅为了吃饭之根本意义所在。自然,是中国万事万物之道。中国人不会问什么“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何处去”之类的问题,因为中国的道就在自然之中。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都要以道为法,道就是万事万物的是其所是、自然而然的不可解释的来由。冯友兰说:“道之作用,并非有意志的,只是自然如此。”最后,道法自然,自然是包括道在内的一切之母,“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混沌是一种自然天成的和谐秩序。鹰在天空,蛇行于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苏东坡),“人居其一焉”(老子),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无名天地之始。天地无德,天地不仁,“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只是自然而然,是其所是。天、地、人都是道的体现,“天地之大德曰生”,世界的种种关系、秩序是道决定的,不能随便改动这种秩序,顺其自然就是道,人要顺天承命,随遇而安。道就是无为。它是不可知不可道的道,孕育着道的是自然,自然是道的根本所在,道法自然。“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也”。
这种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明。中国人讲哲学,要从自然取譬,“上善若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汉语之所以是隐喻特别发达的语言,与道法自然有关。文以载道,这个道不是现在的意义、主义、意识形态、道路、路线、主旋律。这个道是自然而然之道,不可道之道,非常道,这个不可道的道只可以通过语言来暗示,语言是道的隐喻、象征。汉语是最有诗性的语言,因为汉语一直被作为一种道法自然、隐喻大道的方式来发展。汉语的所指特别丰富,而能指有限,因为语言的价值主要在于对道的象征,而不在于分类命名。汉语的最高境界是“无迹可求”,“似花还似非花”,“言近旨远”,因为道是无法说出来的,只可以通过语言的蛛丝马迹来暗示。说,但是说的是无,因为道是无。道是无,但是它要通过“有”来体现,随物赋形。文、语言是有,只是“道”的迹象、痕迹。无才是道本身。可以直接说出来的不是道,是理。万事万物各有其理,可以通过格物致知,但理上面还有一个万物万事万主万理归一的道。老子五千言讲道,他从来没有直接说出道是什么,他说道的方式,只是描述、象征、旁敲侧击,因为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只是陈述了一个“是其所是”的事实,什么也没有说,但道已经在其中。
文学艺术道法自然。“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所以山水诗歌、山水画是主流。长江曾经使黄山谷觉悟了书道。他说:“晚入峡,见长年荡浆,乃悟笔法。”
中国昔日最伟大的诗人都是自然成就的。从《诗经》、屈原以降,谁不是“大块假我以文章”。长江是中国最伟大的道场之一,就像印度人通过恒河觉悟到佛教的意义。昔日的诗人都意识到长江对他们生命的意义。这河流流淌着的东西是书本上永远找不到的,那种隐蔽着的东西可以启发人的心智,令诗人在人群中出现,令诗人在诗人中成为伟大。去夔出峡是一种伟大的中国经验,它曾经造就了许多伟大的诗人,李白去夔出峡,从此进入天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杜甫来到夔门,写出不朽的诗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伟大的青铜之声,过了千年,我这个刚刚诞生的读者进入夔门穿过三峡的时候,依然像陆游感叹的那样“顷来目击信有证”,被他们语言的神力所震撼。
日常生活道法自然,中医讲究的是调和阴阳,顺其自然。死亡并不可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食物讲究的是自然天成,味道。居家也要顺应自然,雕梁画栋、鸟语花香的园林,都是对道的暗示。随便翻到袁中道1608年的日记:“李阳驿有小渠者二,皆石峙其中,小舟左右出入,垂杨复渠,人家对住,真栖隐佳处也。”
中国的思想是道法自然的结果,中国文明是道法自然的文明,中国的日常生活是道法自然的生活,在中国,可以说,上帝就是自然。你说是敬畏自然也错不到哪里去。此岸、此在,就是彼岸,自然在中国世界是包含着上帝那样的意思的。
简单说,西方思想就是要用人的道理来重新安排世界,它当然要颠覆自然的原始秩序。西方文化最大的道理就是比自然还伟大的理性、逻辑(应该看到,西方在二十世纪已经对此有所反思。从尼采以来,对科学、理性的怀疑已经成为时髦的现代思潮,对自然的疯狂开发已经有所收敛。而中国当代,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张扬理性、科学启蒙时代)。
中国道法自然,西方注重理性、主义。这些思想无所谓是非,重要的是它们决定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西方的心不是安放在自然中,而是安放在教堂中。自然大地是中国人的教堂,中国人安身立命、心安理得的所在。长江黄河在科学看来,只是水利。在李白杜甫看来,那是道之所在。所以李白杜甫写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河流充满神性。
在当代诗人那里:“黄河像一个巨人,在这里困囚了千万年……”如今:“它把光明和动力,通过没有尽头的输电线,远远地送入大戈壁,高高地送上祁连山”(冯至)。这是近代以来文学对自然的新认识。有今人说:“有人愿意崇拜大自然,那当然是其信仰自由,虽然我本人想象不出对蚊子、臭虫、病毒、病菌、地震、海啸这些大自然的产物有什么好崇拜的。”瞧瞧,这就是今天的人理解的自然!当然没有什么值得崇拜的。
是的,已经完全不再敬畏了。争论过了,要开发哪块地堵哪条河还不是由人家开发。我只是担忧,博尔德·约翰·立德们开发解剖实验分析利用完毕,也可以置“京都协议书”于不顾,找个教堂进去呆几分钟也就心安理得了。我们这个没有虚构出一个上帝、彼岸的民族,把生命的意义完全寄托于自然、寄托于大地,我们去哪里安心?
最近看比利时图森的小说,许多新潮青年奔走相告,作为最新的先锋派来崇拜。那小说写的是世界末日,卫生间里的生活。多乏味的文学。一切未来就是这样,没有自然了,世界向室内转移,向虚拟转移,向各种开关、按钮、键盘转移,没有细菌,一切都经过科学程序的严格消毒,卫生、干净、搞定。
我曾经在中国的历史博物馆的工艺品中看出中国文明发展的某种过程:先是陶,泥巴直接来自大地,之后鼎出现了,青铜,沉重地扒着大地、抓着大地,害怕它失掉似的。然后是俑,站在大地上,要去征服什么了。唐是骑在马上的,意气飞扬,大地辽阔。到了宋,文明好像就坐下来了,向形而上的理转移,存天理,灭人欲。有明一代,文明还是瘦的。往清,理逐渐成为形式,考据、繁琐、装饰、肥荡、洛可可风格,宣纸越来越多,用钱穆先生的话说,已经成为纸上的文化。从大地上到马上到坐下来到纸上,这是一个逐渐脱离大地的过程。清的腐朽灭亡,与它的文化是纸上的死文字有太大的关系。1840年,西方列强其实是用军舰大炮对付一张宣纸。道不同,是可以变天的,西方对中国原汁原味的“天”感到惊奇,如此巨大的资源,却只为几幅水墨画和山水诗服务,真是不可思议。中国二十世纪激荡的是要重新脚踏实地的冲动,激烈的反传统运动基于过去二三百年来的清朝历史,但它从西方接受的“道”却是与中国五千年历史形成的道完全对立的东西。中国抛弃纸上的空洞文明重返大地,但不再是大地的敬畏者和葆光者──“人不是在者的主人,人是在者的看护者。人在这‘更少’中并没有失去什么;相反,他是有所收获的──他抵达了在的真理。他获得了看护者的本质的赤贫”(马丁·海德格尔)──而是征服者。自然不再是道的载体,而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对象。人与大地的关系不再是天人合一,而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资源与利用的关系。如同希腊神话中会点金术的国王弥达斯那样,凡是他触摸到的东西,即凡是被他拉入魔法的东西,尽管它们不是马上变成了金子,但是马上获得了价值。接着,未来的中国博物馆要出现的是什么呢,我可以告诉你:马塞尔·杜尚先生的小便池,但有中国特色,是马赛克瓷砖制造的。
有关资料表明,在中国人对自然的改造已经成为自身存在的威胁──“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近日表示,目前我国农村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许多河道发黑,河岸杂草丛生,垃圾成堆;不少农田土壤层有害元素含量超标、板结硬化,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危及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许多乡村特别是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和开发项目比较多的地区,很难找到一块净土、一方净水。’翟浩辉说。在很多农村的沟渠河道正遭受着工业废弃水和生活垃圾污染的同时,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目前全国还有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亟待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此外,全国广大草原也由于持续干旱和超载过牧,加之牧区水利建设长期滞后,导致草原退化、沙化严重。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相比,天然草原载畜能力下降了约30%,而载畜量却增加了46%。翟浩辉指出,目前全国牧区33.8亿亩可利用草原90%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一些生态严重恶化的地区,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生物多样化减少,有的地方丧失了人类基本居住条件。近五年来,牧区已有二十六万人不得不搬迁移居。”
“珠江口沿岸经济发展迅速,工矿企业较多,上游及沿岸的工业区和居民生活污水均排往珠江,而且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对海域水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珠江口海域已成为全国第二大严重污染区。据有关资料显示,排入珠江口的各种污水量每年超过二十亿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占70%,约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近年来围海造田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场的饵料投放量极大,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大大增加。据2003年分四十一站布点取海水各层样本分析得出的水质状况,仅有两个站点处于中度污染,其余皆为重污染。”
“青海藏高原三十年来冰川面积年均减少147.36平方公里;重度沙漠化土地是三十年前的三倍。”
道法自然,也是道发自然,自然毁灭,道也就没有存在彰显的地了。大地死去,道将隐匿。对于西方人来说,自然的毁灭也许无所谓,因为复活的意义不在自然,而在上帝、彼岸、真理、主义。美国在伊拉克想的就是这回事情,博物馆被抢掉无所谓的,炸得满地窟窿是无所谓的,大地燃烧无所谓的,只要主义真。对于中国人来说,问题要严重得多,中国人喜欢说身心,有身才有心,身在前,心在后,有自然才有道,如果身已经不存,道又如何感悟呢?所以,守着空气污染、江河湖泊死去,没有鱼虾麋鹿、没有“浅草池塘处处蛙”、没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不自然的世界,主义再正确有什么意思呢?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呢?
今天,敬畏自然太虚妄了,你怎么对抗科学的专政?五千年的传统奈它何啊!三十年前,我还亲眼在昆明附近的农场看见豹子,我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最后几个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三十年前,我还像马匹那样弯腰直接饮滇池的天赐之水,现在它已经成为死水。那些主张敬畏自然的人太虚弱了,他们其实只是与上帝先生商量一下,可否稍微根据中国的传统修正一下,至少留些地给我们安心吧,多少顾及一下“天行有常”吧。在哲学教授那里“道法自然”可能是一部部煌煌巨著,但在普通百姓那里,“道法自然”可能不过是对麦当劳炸鸡的轻蔑或者恐惧,不过是在过春节的时候,千方百计托乡亲从故乡带回一只“纯天然”的土鸡。但不可轻视这只鸡,它意味着“道法自然”。人们对科学上帝的怀疑正在通过对原汁原味的迷信,对一只用传统方法饲养的土鸡的质量的信赖上表现出来。科学成为一切的惟一尺度、主宰、上帝,危险就开始了。粮食是可以信赖的,但是科学创造的粮食,则是不确定、不保险的。那不是粮食本身,那是关于粮食的实验,猜想,粮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也许是好的,也许是灾难,只有木已成舟的时候,人们才会知道。人类今天已经大量地生活在科学导致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之中,古代世界的无可置疑已经被全面摧毁,因此昔日普通无比的一个乡间土鸡下的蛋才会身价百倍。“智慧出,有大伪”,这个大伪就是“人们就在不可能生产出确切性和保险的地方,要求这种确切性和保险”(韦伯)。科学的不确定性和权宜之计被掩盖起来,人们以传统的信任大地的经验去信任科学,他们最终会发现,表面看上去坚不可摧的科学堡垒里,一切其实都是不确定不保险的,都是此一时彼一时,走一步算一步的。有良知的科学还“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在良知阙如,惟利是图的社会,所谓“科学”,简直就是灾难。
印度洋最近发生的可怕海啸使人类再次意识到在伟大的人类后面,还有他无法预测战胜的东西。世界并没有被搞清楚,被控制住,没有被搞定。爱因斯坦早就明白这一点,当这位物理学巨人抵达物理学终端的时候,发现藏在那里对他挤眉弄眼的是一个叫作“不可知”的幽灵,他依然在途中,黑暗依旧。但爱因斯坦被忽略了,他仅仅被视为人类的胜利之一,而忽略了他只是过程之一。
印度洋海啸使我们重新回到古代世界的黑暗中,“道发自然”,世界在根本的方面并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在印度洋沿岸,过去多年来,人们已经散布了无数最后的、终极的、不朽的神话,人们用无数的科学理论、技术手段、财富和事实向那些游客和居民保证,一个不朽的王国已经被设计并建立起来,无数的水坝、钢混建筑、塑料、玻璃、公路、堤坝、水库、别墅、度假区、美国式的生活模式、“最后之人”(福山)的极乐海滩……以及电视台好莱坞式的华丽镜头中的种种宣传,已经令人们相信,一切都在依据人类的意志转移,并且不可逆转,历史“只有一个终点”,人的胜利辉煌无比,未来不过是当下的无限累积而已,只有更好,不会更糟。一切都已经解剖、测量、分类、理解、估价完毕,一切都已经搞定,哦,历史已经终结。
海啸就像一只巨手忽然掀掉了白色的餐桌布,不朽的生活天堂只是一张餐桌而已。顷刻之间,十万之众,以及他们在一秒钟前还沉浸其中的不朽王国已经烟消云散。人们赤身露体,重新开始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何处去。历史并不能终结历史。终结历史的在历史之外。
海啸铺天盖地而来,那是一个复活的时刻。我们的意志一直在把大地视为一具可以依据我们的理解随便解剖、定义的尸体。我们把上帝想象成一个具体的对象,我们想象的复活只是某个死去千年的男人忽然从裹尸布里面爬出来的闹剧而已。而这才是复活,瞬间,我们关于未来和幸福以及财富、社会制度等等的许诺瞬间消失,在海洋的可怕咆哮中,人类重新被抛回古代的黑暗。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说过,天地不仁。天地并不根据文明的价值许诺来运转世界,在未来或者过去的一切历史中,天地无德,大地并非人类独享。“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复活,意味着一切重来,重新开始,一切都不算了。
敬畏自然并非迷信,而是意识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印度洋海啸令人类再次意识到自己西西弗斯式的命运,我们的一切努力无非是把巨石推向山顶,最后它还是要滚下来,那就是复活。一切关于终点、结局、大团圆、最后的某某的许诺都是虚妄的,最后滚下来的是那个巨石。人类历史的意义在于过程,在于从山脚把巨石推向山顶的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但我们总是忘记这一点,我们许诺各种必然的神话,我们试图依据某种图纸来一劳永逸地成功,我们吹嘘我们就是那个可以把巨石悬于山顶而不坠的终结者。历史被理解为规律、教条和必然性,可以预测并设计的,惟一的方向,朝着千年王国,孤注一掷。可是当海啸袭来,我们忽然发现那曾经无比肯定、甚至以血的代价换取的一切,那些千年王国中的神话是如此虚妄。
人类当然要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仅仅是人类的历史而已,而不是一切的历史。人类今天已经狂妄到以为自己可以创造一切历史,甚至大地的历史。海啸来袭,使这种虚妄的自大再次破产。印度洋沿岸在海啸之后将继续他们的生活,他们要重新把滚下来的石头推上去,只是推上去而已。什么时候滚下来,不知道。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二十世纪对此嗤之以鼻,尤其是在这个国家出现红卫兵之后,天不怕,地不怕,彻底唯物,无所畏惧。问题是,大人你可以不畏,圣人之言你可以怀疑,但天命可不管你畏还是不畏,海啸才不管你怕还是不怕,是小人还是君子,是迷信还是科学。
畏天命,敬畏自然,并不是无所作为,并不是反对科学,而是反对科学独裁。天命就是不可知。敬畏自然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永远不会大权在握,不会行政,如果你通过环保什么的去敬畏自然,你已经不是“道发自然”,只是以权宜之计对付权宜之计而已。但敬畏自然还是要谈的,算是一种迷信或者诗性大发吧。起码在吾国它有助于一种弱势舆论,有助于人们敬畏之心的重建,有助于记忆的保持,有助于人们认真地想想自己的传统,那五千年真的只是在“吃人”?人是什么,只有理性启蒙、文艺复兴的“人”才是人?“道法自然”的人就是“非人”?尼采以降的西方思想不是已经在“上帝之死”到“人之死”的思想进程中质疑着“人”的合法性了吗?福柯为什么要跑到光辉澡堂去用自己的身体表达对无法摆脱的科学逻辑理性世界的彻底绝望呢?我们时代有一个最大的政治正确,无论左派右派,都承认它的合法性,那就是一切正确都来自西方,非此即彼,非左即右。西方就是科学,在这方面,我们思维方式真的是非常原始。当科学被神化为无所不能的上帝的时候,科学恰恰是非理性的,而道法自然,却理智得多。难道不是吗,在科学的旗号下,我们干了多少非理性的疯狂的事情?“文革”不也是号称用的是科学理论么?别担心,关于敬畏自然的嗡嗡只是有助于像一只土鸡阻挡高速列车的钢轮那样,渺小地遏制一下那种冷血的“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的时代风气,在那冷血巨人的火炬眼球上戳个小小的梗。
你要修建水坝,那就是一个水坝,你已经把巨石推上了山,你不要同时把巨石推上山,又信誓旦旦说什么这石头永远掉不下来。
敬畏议论文 篇14
我们可一辈子铭记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可是否了解企鹅父亲在冰天雪地里对子女虔诚的捍卫?我们可终生感激父母无微不致的关怀,可是否明白忘我护子,羚羊跪拜的悲壮?我们和它们是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行为,但我们和他们之间却表达着类似的情感,当这种情感存在时,就我们的生命划到了同样的高度,所以,我认为,万物有类而生命无类。
生命无类,最基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无类,无论贵贱,无论贫富,生命都是平等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女子、奴仆几乎无尊严可言,他们仿佛是一些物件,可有可无,要论生命的平等,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生命有类,在当时社会可是天经地义的。但,我们分明可看一些思想者的代言人,贾宝玉为晴雯撕扇,替小戏子担罪名,当刘姥姥杜撰小玉的故事时硬派茗烟去寻找庙宇,甚至亲自前去拜祭。在贾宝玉的眼里,他觉得生命是没有什么贵贱贫富之分的,并不会因为身份而贬低或抬高他人,他这就是对生命的一种尊敬。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每一个生命因为平等而可爱。而今天的我们,不仅要恰学习这位封建社会里的“混世魔王”的生命无类的思想,并还要将之实践在我们的生活与行动中。
生命无类,不仅仅是人,也是人与各种生物之间所要达到的境界。
弘一法师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角下各垫上个装水的碗,以免蚂蚁虫子在遗体火化时被无辜烧死。佛曰:我佛以慈悲为怀,弘一法师达到的是一种世间万物皆平等到的高度,他不区分于生命,他敬畏生命,再反观现在人的一些做法,有的人为了牟取私利,竟将孔雀漂亮的羽毛用钢丝撑开,让孔雀整天开屏以此来吸引游人而达到赚钱的目的。这是生财有道还是对生命的漠视?他可曾看到孔雀眼里流露出的痛苦与悲伤?生命有类的思想,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生命无类,将是一种永远需要追求的不可攀登的高度。
生命是平等的,需要我们去敬畏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只有人人心怀敬畏,牢记生命无类,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平和、美好。
敬畏议论文 篇15
“风儿可以吹动一张大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弱小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理是不屈服。”每每读到这句话,心中都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因为这不屈服的力量,我感到生命的崇高。
我们要敬畏生命。敬畏生命是对自我灵魂的塑造,是对自我人格的提升。
还记得在一次网球公开赛上,紧张激烈的比赛正在进行着。突然,不幸发生了,一只小鸟误闯场地,被网球击中,死去,掉落在绿茵茵的场地上。这一插曲令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选手跪在了死去的小鸟面前,神情凝重而虔诚。这一跪,无疑是最感动的一跪了。在古代,人人都给皇帝跪;在现代,我们也给死去的亲人跪。有时,也会跪着向他人求助……很多人都下过跪,可是又有几个是为一只鸟而跪的呢?古人云:男儿膝下有黄金。人是不会轻易给别人下跪的,更别说在他从眼中不值一提的小鸟。可是他跪了,那一跪承载了这位选取手多少的内疚、悲痛与对生命深深的敬畏啊。我想说,了虽然跪着,但比无数站着对生命毫无尊重毫无敬畏之心的人要高大得多。
还记得那位公交车司机,在行车途中,心脏病突发,他做了三件事:一是先把车开到马路这,用最后一点力气拉动制动闸,让车停下;二是按下车门的按钮,找开车门;三是将发动机熄灭。做完这些,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当死神突至的时候,他没有惊慌与痛苦,他心里想的念的都有是车上的乘客。这看似不可思议的行为,承载了作为一个公交车司机多少强烈的责任感,又承载了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对生命多么崇高敬畏之情。都说,死是一块试金石,而这位公交车司机的行为显示出他的道德操守与他人无法比拟的人格魅力。他无疑是伟大的,他虽然死了,却活在人们的心中。
阿尔贝特。史怀泽曾说:“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无论是那位网球手的一跪还是那位公交车司机死前所做的三件事,都体现了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敬畏生命。这生命,无论是动物还是人,无论著微不足道还是伟大,都是值得我们敬畏的。而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又何尝不值得我们对他们——“真正的人”尊敬呢?
敬畏生命,也让每一个生命敬畏你!
敬畏议论文 篇16
敬畏之心是对世间事物心怀尊重的态度,以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规范自己、引导自己的行为,使自我心灵宁静、满足,同时也使世界逐渐失去丑陋得一面。
在这注重物质与消费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常怀敬畏之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常怀敬畏之心,就要始终地敬畏自然。
在社会文明不发达的的过去,我们用“天人合一”的观念看待自然。这是一种敬畏的心理,于是我们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是,如今,当我们忽视自然规律,不停向自然索求更多,排放更多时我们可有想过,这种漠视自然的态度会让我们自吃恶果吗?还记得因砍伐红树林而减弱了自然对人们的保护作用而使苏门答腊的大海啸酿成逾十万人的死亡的惨痛教训吗?
因此,我们面对自然时要时刻抱着敬畏之心,节制自己的生产、生活的行为与欲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常怀敬畏之心,还要始终地尊重生命。
特蕾莎修女对贫苦人们的爱就是处于她对生命的尊重,哪怕这个生命如此卑微。她曾把一个濒临死亡的老人带回救护所,他躺在床上,紧紧地握住修女的手,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如今我活得像个人,谢谢你!”尊重人的生命,视他人与自我生命平等,看到每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而不因他的种族、财富、地位、学识等而鄙视他、漠视他。特蕾莎修女用敬畏生命的准则使自己成为“上帝的沉思者”,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
这个准则,用“用伟大的爱做小小的事”的理念唤起全世界的良知。这就是常怀敬畏之心的最高体现了。
因此,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每一个生命,平等地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常怀敬畏之心,还应该对文化有一种敬畏的态度。
季羡林回忆自己的梵文老师西克先生时,说他虽然年过八十,但仍然认真地指导他唯一的学生,并把传承自己毕生之学给一个异国学生看作他余生神圣的使命。我想,这就是一个真正学者的态度:负责任地研究、谨慎地传承。这与当今一些对传统文化毫不怀抱敬畏态度,戏说历史的“学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此,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知识与学问、文化与传统,这也是学问的生命所在。 无论是对自然、对生命,还是对知识,我们都要常怀敬畏的心理,不要纵容自己逾越那条道德准线,让自己的行为始终与起码的道德操守、人的良知相一致。否则,我们不仅背叛了自己,也造成世界的混乱、无序。
人啊,还是要常怀敬畏之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才能使自己的内在与外在和谐,使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
敬畏议论文 篇17
生命中有许多花,而我惟独喜爱那朵敬畏之花;尽管它不是娇艳欲滴,但它也绝不是枯萎无润;它很香,它的飘香如一泓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当汩罗河中漾起无浪的水波时,一朵敬畏之花在无声中绽放。波漾的水珠浅到了我的心房,我的心为之一颤,仿佛看到那淡淡水波中皱出了屈子那忧国忧民的模样,仿佛看到了屈子那悄无声息的哀叹又曾淹没了多少孤独——然而他没有再叹息了,他的罗裳在那一瞬间随着水波的漾动而消失了,而他却不知这轻轻一舞又激励了多少后人的芬芳??
我敬畏,敬畏屈子那高洁的心灵,敬畏他那伟大的思想,如一株花朵,散发着高洁的清香。
当风波亭上吹动着泛泛清风时,一朵敬畏之花在呜咽中绽放。飘动的岳家军旗在无奈地抖动着身躯,只要岳飞将身上赐予的毒酒一摔十万大军就会浩荡奔入京城,但那对得起母亲的期望吗?对得起”精忠报国”吗?他没有犹豫,一臂托起生命之酒,洒出了满腔忠心——而他却不知这永恒的一瞬又激荡了多少后人的亦胆忠心??
我敬畏,敬畏岳飞那一颗忠心,如一朵花炫耀着忠诚的光芒。
当罗马广场上燃起熊熊烈火时,一朵敬畏之花在烈火中绽放。纵使罗马教皇在哈哈大笑,不屈的布鲁诺却泰然自若,真理的声音却依然在飘荡:“未来的人们会明白我的??。”他的身躯化为灰烬,他的灵魂却骤然升起——而他却不知这一把火带来了千万个追求真理的生命。
我敬畏,敬畏布鲁诺那追求真理的执著,如一朵花,飘散着真理的芳香。
当德国总理屈膝向犹太人民下跪时,当中国的国旗在广场第一次升起时,当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时,当白衣战士围成一条坚固的防线时、当中国又迎来一个丰收年时??此时此刻,难道敬畏之花没有开放吗?难道它没有更加芳香吗?
敬畏是一朵花,是一朵高尚之花,一朵忠诚之花,一朵真理之花,一朵平等之花,一朵团结之花??花儿 在飘散着芳香,充实着我的心灵,激励着我的人生。
敬畏议论文 篇18
寒假里翻阅书籍时,有幸看到了散文名家张晓风写的《敬畏生命》一文,令我有许多感慨。
文中张晓风用她的亲身感受为我们诠释了敬畏生命的含义,那是爱,那是平等,那是包容,那是奉献。确实,我们应该对每一个生 命持有那最基本的、敬畏的态度,我们应该善待那每一个生命, 善待一棵树、一只鸟,甚至是一棵小草、—粒种子。
懂得敬畏自己的生命,才不会浪费光阴,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以顽强的斗志克服困难。懂得敬畏他人的生命,才不会伤害他人,才能与他人友好的相处,与他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并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当然,除了人,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我们都要学会敬畏。同时处在大自然之中,我们应该懂得互相敬畏生命。
我想任何生命都会有他自己存在的价值,存在的权利和存在所必要的责任,任何生命都不能剥夺其他生命体存在的权利。
虽然每天都有动物被宰杀;虽然每天都有树木被砍伐;虽然每天都有庄稼被收割……那是我们生存的需求,我们或许也是无能为力,但是我们也要敬畏生命,我们或许可以在幸杀动物前默默为动物祷告,祝愿这些无辜的灵魂能在天堂快乐生活;我们可以少砍伐一点树木; 我们可以把植物的种子撒向大地,来日又是新生命的诞生……
想起上次看中国达人秀时,那获得冠军的刘伟,尽管他没有双手,但他仍坚持不懈,那用双脚弹出的钢琴曲感动他人,使他人钦佩,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人证明了他敬畏他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敬畏生命吧!
敬畏议论文 篇19
子曰:“君子本性,在乎敬畏。”人之所以有君子与小人之分,全在于君子对规则有着敬畏之心,能照章办事,自律于心,决不心存侥幸。正如“让校规看守哈佛,远比其他东西更为有效”。
一名哈佛学生将擅自带离图书馆的书归还,是出于良心的驱使,但哈佛校方对该生给予开除,才是敬畏规则的君子之行。
规则是一面镜子,常怀敬畏之心才能洞悉自我缺陷,养成良好品行。
中国的“菲尔普斯”孙杨,因蝉联金牌而名声大噪,但不免也有反对的声音。那声音正是出自于对规则的尊敬,对敬畏之心的呼吁。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训练缺席、动用权势,孙杨的种种劣行是对规则的藐视,是敬畏之心消失殆尽的“反馈”。正因为缺失了敬畏之心,他无视规则,造成了个人名誉的败坏,遭到了社会舆论的指责。可见,孙杨在规则这面镜子的反射中不仅失去了奥运冠军的光环,更反映出了个人素质与道德底线的缺失。
对规则常怀敬畏之心不仅能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品行,避免出现类似孙杨有才无德的恶果;更能让我们融入社会,形成良好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规则是一轮明月,常怀敬畏之心才能欣赏社会美善,形成诚信之风。
中国人经营的首家“诚信餐厅”月亏损25万元。这无疑是对中国国民的一大考验,为何西方国家餐厅的经营体制到了中国便“水土不服”?答案只有一个——不明规则,无所敬畏。“诚信餐厅”本着自愿买单的经营理念,本想以“诚之心”换“诚之行”,但却给了许多人钻空子、吃霸王餐的机会,这无疑成为国民的羞辱。中国人的智慧是无法估量的,但有些人的道德却难以与之相匹。中国要想真正崛起,并不是简单的GDP的攀升,一国的强大力量还在于其强大的国民。可见,敬畏之心之于社会是何等重要,而规则恰好正是这轮明月。
但规则并不等于陈规,敬畏规则无可非议,但死守陈规,又势必会有所损失。文学中的人物虽占尽人间至美,但过于死守陈规,反而误了才子佳人。《西厢记》中的莺莺本有着情爱之意,但却苦于封建礼教的牢笼无法直面追求幸福;《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本是晶莹的可人儿,但却固守于家族礼制,唯有独叹空闺,终酿“金簪雪里埋”的悲剧。可见,面对规则,善于把握,坚守本心,才是敬畏的真实内涵。
常怀敬畏之心,理性坚守规则。哈佛大学本着依章治校的理念,目的在于育人。这所世界名校以行动向世人展现了西方的法治内涵,而对于国力日益强盛的中国,是不是也有些启示呢?
让我们从此刻起,心存敬畏,强大中国之少年,进而强大少年之中国!
敬畏议论文 篇20
报载,二战期间,科学家爱因斯坦为躲避法西斯的迫害,移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以最高年薪1、6万美元聘请他,他说:“能否少一点?3000美元就够了。”有人大惑不解,他说:“每件多余的财产,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唯有简单的生活,才能给我创造的原动力。”直到生病住院,他还说:“简单的生活,无论对身体还是精神,都大有裨益。”
简单是一种淡泊的境界,一种高尚的追求。有了这种境界和追求,就会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应该放弃什么,从而排除干扰,挣脱羁绊,以超脱、自然的态度,成就丰满充盈的人生。
有人说,简单是宇宙的精髓。世上万物原本是以简单的形式存在的,只是随着人们审美观念、思维方式、认识能力的深化,简单的东西才复杂起来。作家冰心说,如果你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也就简单。世界变得复杂,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人为制造使然。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慨叹命运不公、对生活心灰意冷时,是否思索过对人生的选择,是否太在意对世俗的迎合,太用心于机巧的运用,我们的言行是否过多受制于他人的影响,丧失了对生活的淡然与自信,以及对事业的追求和执着。
人们的生活目标是追求快乐和幸福。而快乐和幸福更多是一种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感受,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财富、地位和权力。在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和幸福?简单思想、简单生活是“法宝”。人越活得简单,才会越感到轻松、真实、自由,越感到幸福、快乐和充实。
简单是一种人生境界。人一旦拘泥于复杂,往往会被灯红酒绿所迷,为名利权势所惑,为金钱美色所扰,为人际关系所困。眼下,有些人活得太累,往往在于城府太深,欲望太多。我们太在意仕途上的荣辱得失、物质上的富足、同事间的摩擦……若能把这些看淡、看透,怎么会有那么多烦恼和忧愁?
简单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选择简单,意味着清贫、孤独、单纯、透明与纯真。科学家的生活是简单的,所以才成就了硕果累累;农民的生活是简单的,所以他们才感到踏实、自在;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所以他们才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纯真快乐。
简单是一种人生智慧。此所谓简单,绝非与世隔绝、独守寂寞,而是洗掉心灵的尘垢,保持纯洁与宁静,不为世俗所扰;不是头脑简单、不求甚解,而是删繁就简、轻装上阵,保持一种清醒和冷静;也不是单纯和幼稚,而是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简单是一种美,一种心态,一种思想。简单做人,是一种睿智的选择,是对人生深刻的感悟。因为简单,我们不会刻意追求形式,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把生活当做一种享受。
人生在世,所求无多。弱水三千,只饮一瓢;广厦万间,夜宿八尺。简单做人,应简洁朴素,不能太在意物质上的拥有。过分追求享受,往往会带来精神空虚。
立身莫被浮名累,渋世无知本色真。简单做人,要淡泊名利,本真本色。生活是一部自导自演的戏剧,你理智处事就是喜剧,意气用事就是悲剧。所以,对生活中的荣辱得失,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老实做事、轻松做人,不戴面具、表里如一。
得饶人时且饶人,能助人时就助人。简单做人,应宽容忍让,以君子之心度人,以坦荡之心处事,以宽容之心交友。多为别人办好事,多把别人往好处想,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失误。这样,你心里就会多一层阳光,脸上就会多一缕春风。
敬畏议论文 篇21
检摄于外,整齐严肃,持守于内,主一无适。主一无适便是敬,敬者是无时不敬,无时不慎的沉稳,是恭敬炎敏坦然悠远的收敛,敬是一种人生态度,他不是黎明即起,勿多勿恋的日常习惯,也不是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专一治学的勤奋,它彰显一个人的境界和格局,灵魂因此而升华,心亦幻彩。
敬畏之心,是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虚怀若谷的态度,因为有了敬畏,纵使身居高位也能明晰心中经纬,才能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贪得无厌,曾国藩曾说,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因为时时秉持这样的理念,在攻下南京,剿灭太平天国,手握重兵,他才能抵御诱惑,不为所动,从容写出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样境界高远的诗句,才有勇气将自己的号改为涤生,洗涤掉过去不好的东西,重获新生,才有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境界
敬畏之心,是步履从容的沉稳和宁静致远的心态,现代人大多失了敬畏,他们在社会网络上,肆意用道德绑架毒害他人的心灵,他们用最漫不经心的笔触随意的宣泄着自己内心的戾气,他的不可一世,他的满心浮躁,记得那些对中国女排的声讨吗?记得那些对明星秘闻亮起的眼睛吗?记得在葬礼上那些不合时宜的玩笑吗?庄重的场合少了静,生命的厚度便被削弱,心也浮华起来,当世上所有人把欲望当理想,把世故当成熟,把油滑当智慧,那么社会的底线已被击穿,所以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它不只是创造制造业精益求精的态度,更应成为我们的处世哲学,心怀敬畏,潜心明志,沉稳,就如修补古籍的高慧云,闲看堂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陈浅优雅。
敬畏之心,是天人合一的超脱和永恒的和谐思想,云山苍苍,江水茫茫,在这广阔的浩瀚的大千世界中,人生而如一根芦苇,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命运,现代科技和大工业浪潮的冲刷下,打磨掉了我们心中敬畏自然的信仰大厦,而中国古典老庄哲学,天人合一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好诠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怀一颗敬畏之心对待自然,才不会有那愈演愈烈的生态预警,就像余秋雨先生执着追寻的生态文化一样,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间,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
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知天命而不畏者,狎大人无圣人之言,常怀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才会走向崇高,一路朝圣。
敬畏议论文 篇22
人应常怀敬畏之心。心存敬畏则不会在被社会敲打得头破血流才迷途知返;心存敬畏则不至于在成功之路上误入歧途、掉入深渊;心存敬畏则不至于在四面楚歌、跌入人生谷底时追悔莫及
学会律己,从怀有敬畏之心开始。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社会整体有机组合中的每一份子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时,社会才能井然有序地运行。然,不少规则却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倘若惩处的方式再严厉些,不少人便会不寒而栗、敬而远之,从而心生敬畏之意。对违规的惩处手段的敬畏足以警示我们学会律己,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自觉约束自我,才能在人生旅途上走得更远,以稳健的步伐迈向理想的远方。
常怀敬畏之心足以不偏离航向,理想之舟便只顾风雨兼程。古语云:凡善者心身有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我们足以见得怀有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不触及事物的底线,不以身试险,是我们得以茁壮成长的重要保障。沉重地落下的戒尺,触目惊心的惩治条款,盛气凌人的劝谏,这些都令我们心感敬畏,使我们不偏离航向,更加坚定地驶向成功的彼岸。心存敬畏,犹如点亮了一座灯塔,在灯塔的周边是暗礁密布,它无不在警示着我们去避开,以免沾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心存敬畏可以引导着我们向更明亮处行驶,踏遍千山万水,也莫要固执地在征程上栽跟头。
常怀敬畏之心得以律己,不在未知的迷途中自寻麻烦。旧时的中国常把家规刻在戒尺上,子弟一旦违反,戒尺伺候。从中我们可以得知,传承已久的家规具有教化人的作用,得以使人学会律己,在生活中少磕碰,对青年一代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敬畏世间万物可以避免以身试险,与其和谐共处,收获到发展的效益。因此可以这样说,从学会敬畏到严加律己,对一个人的未来受益匪浅我们应当常怀敬畏之心,学会律己。
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就好比一颗树的生命历程,狂风暴雨闪电寒霜干旱带来洗礼的同时无不在塑造着它的形态,正是因为树木对此有所敬畏,选择规避才得以成长。至于敬畏之心就好比是树木畏惧大自然而顺其势长成固有的心态,让我们认清自我,遵从客观规律,不以身试险,从而学会律己、重塑生命。
敬畏议论文 篇23
在这历史进程已发展到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1世纪,还有什么是值得人类所敬畏的?
在短短百年的历程里,人类怀揣着梦想与敬畏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从此写下人类篇章辉煌的一页;地球的两极被人类所征服,从此地球上没有生命禁区;人类把崇拜的眼神投向浩瀚的太空,把宝贵的时间与生命贡献给探索太空的事业,从此人类面临着一个崭新的世界。——不可否认,人类的科技水平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类已经知道得很多了,难道就无所敬畏了吗?
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它是万物之源,宇宙从这里产生,历史从这里起步,人类才得以踏上历史舞台,并世代延续下来。
自然拥有强大的力量。一颗普普通通的种子,看似不起眼,却能在合适的条件下,为了生长而爆发出潜藏在它体内的巨大能量。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的头骨是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用小刀、锯子都难以将其分裂开。有科学家突发奇想,将一颗种子种在实验头骨中,观察其能否冲破这无比坚硬的头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种子做到了,并且把那颗头骨挤得四分五裂。小小的种子中蕴含着如此强大的力量,无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人类敬畏自然,自然就会把它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人类。倘若人类不敬畏自然,那么自然就会无条件地抛弃人类,我们也就不复存在了。
让时光之轮逆转,多少曾经辉煌的英雄豪杰,都是因为心中无所敬畏而招致失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率领农民军起义,残暴的元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功绩显著。但他为了使皇权无限扩大,撤销了丞相这个延续上千年的职位,整个国家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事实证明他错了,延续了千百年的历史规则不是他一个人能改变的。他废除了丞相制度,却使明朝出现了权力比丞相更高一级的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分权。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能传承千百年的制度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人类只能敬畏它,完善它,而不能彻底改变它。
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类敬畏自然,才会去努力地追求自然真理,攻克去向真理殿堂的一个又一个高峰,人类文明才能进步。倘若人类心中没有敬畏,就好比脱缰的野马,看似无所畏惧不停地向前冲,实际上是背道而驰。而如果人类心中常怀敬畏,这份敬畏就会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敬畏自然是对自然的尊重。自然赋予我们一切,我们依赖它生存。让我们心中少一份征服的野心,对自然多一份敬畏的心吧!
敬畏议论文 篇24
常言道,人应有敬畏之心。尤其是在教育愈发被重视的今天,不少家长开始教导孩子有所畏惧。敬畏生命,敬畏尊长而在我看来,与其畏东畏西,不若心怀无畏。
诚然,敬畏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容忽视(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从小教导孩子敬畏生命,可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珍视自己、他人的生命,珍惜自己人生的分秒与点滴;教导孩子敬畏尊长,可以助孩子养成孝顺、谦虚的美德;教导孩子敬畏规则,可以让孩子在立足于社会时不至于被毒打得头破血流敬畏式教育仿佛能在很大程度上给孩子创造一个顺遂的未来,给社会培养其需要的人材,给我们国家一个按既定轨迹前行的推力。
然而,敬畏也并非完美。敬畏在很多时候往往与约束和桎梏联系起来。确实,当我们满心敬畏,上至天地神灵,下至草木土石都成了我们敬畏的对象时,那恐怕才是最值得畏惧之事。当我们不分对象而敬畏时,我们便是(成了)没有思考的机器,当我们只一味敬畏而不敢心怀质疑时,我们便失去了理智。试想一条法律出炉全国上下都只知对规则需敬畏,而不敢提出出格之论,法律如何完善?如果这样,创新这一词何来存在必要?反正我们该敬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怎能胡乱变动?
我们需知,我们早已生活在了一个新的时代,有多少事物正在以我们难以估量的速度发展?如果我们只知道敬畏而不敢做出出格越轨之事,我们如何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而我们的国家又如何在敬畏的退缩、保守中奔向复兴之路?因而我们要大呼:我们不再需要只敬畏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需要心怀无畏、敢于打破敬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们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国家的筑造者,我们更应明确这一点:心怀无畏。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多元化开放的时代,这给我们冲破桎梏创造了条件。我们要摈弃不该有的敬畏,敬畏该敬畏的东西,比如生命、自然和自己的双手。我们更要心怀无畏,去勇敢大胆地质疑那些不合理(不合乎情理)的东西;去大胆地想象那些看似荒谬之物;再大胆地探索那些未知的无人之境。年轻人,该热血沸腾、敢为人先,要避免少年老成地把自己圈在敬畏之中,要有无畏传统、敢于创新之姿态!只有我们年轻人敢于挑战螃蟹肉,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我相信,中国美好而远大的前程,不在无畏者缩手缩脚的樊笼里,而在我们年轻人无畏荆棘的无畏之心中。
敬畏议论文 篇25
我们在翻滚的巨浪中寻找人生的出口,面对大海时,理应勇敢无畏,学会在层层波纹中闯出自我,但也应懂得狂风暴雨的肆虐无情,心怀敬畏,步步为营,方可拥有那奔腾呼啸海波后的另一片天空。
世上可怕的东西很多,我们应当敬畏,但黑暗与强大势利并不能将我们吞噬,因为无畏。虽然难犯,我们却不会被主宰,所以心怀敬畏之情,亦需勇敢无畏,正如做到有所怕,有所不怕。
我们不可逞匹夫之勇,轻视一切。世界上不缺乏有力气的人,需要的是能看透平淡下暗藏杀机的智者。也许在强敌面前,我们应该无畏,不能退缩,懦弱,可亦不可藐视轻看,以为凭借一双拳头和一颗不怕死的决心就可以取得胜利,全然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最后只会一败涂地。项羽于我们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但倘若能时刻谨慎,心怀敬畏,那结局就是另一番风貌了。所以在无畏之前,我们也应敬畏。
时刻怀有敬畏之心,心有无畏之勇,方能冲破黑暗,赢来光明。曾经热播网络剧《余罪》就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卧底的角色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让人心生敬畏,因为走错一步,下一秒或许连尸首都不知在哪,在这种步步危机的处境中,我们需要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更需要小心谨慎,心怀敬畏,这样终有一日才能重见光明,摆脱黑暗。
但我们理应明白敬畏并不是一味恐惧害怕,退缩懦弱,如若这样,倒不如拼死一搏,虽然不一定取得成功,但也还过畏畏缩缩,胆小如鼠,这便是无畏。我们对对手敬重和懂得害怕是为了更好的掌控时局,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懈和放手,可当发现对方让人害怕的一面时,我们要坚持持有曾经无畏的心态,不要恐惧,不要被恶势力冲昏了头脑,乱了分寸,否则不就不攻自破了吗?
会敬畏之人很多,勇气可嘉者更是数不胜数,可若是两者兼有,却不是件易事,而这个时代需要的往往确实这样的人,我们要相信,兼具两者,我们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敬畏议论文 篇26
敬,而生虔诚心;畏,而生戒惧心。诚恳待之,不敢有丝毫傲慢;谨慎待之,不敢有丝毫懈怠。泉水敬畏山林,才有叮咚之响,鲲鹏敬畏南冥,才有扶摇直上之态;傲梅敬畏寒冬,才有怡人之香……人活于世,要敬畏人生。腹有敬畏,气自芳华。
敬畏人生,让浩然正气涤荡千古。“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一代赤子,流芳千古。面对滚滚而去的历史长河,但高歌一曲,拂袖一跃,空中是他敬畏的身姿,谨怀拥一腔才气,腹含一枚朱丹,用绝美的灵魂携着满腔的热血,跃入汨罗江,随着江水的平平仄仄,滋润在每一个志士的心田。他因为敬畏人生,所以选择了用江水涤尽沾染的世俗污垢。他厌恶屈服卑微的人生,就算舍弃生命又有何畏。“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敬畏人生,得浩然正气。
敬畏人生,让赤胆忠心诠释最美。枯瘦的身板,厚厚的眼镜片,两只脚不停地挪动着……这是茶固村的一位老师——樊芳朝。他二十三年坚守岗位,用青春点亮了山里娃的整个春天。期间,他与病魔搏斗,他敬畏人生,所以坚守下来。一呆便是二十三年。岁月将他的青春带走了,病魔将他的身躯击垮了,但他仍站在三尺讲台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这股力量源自他的敬畏之心。因为敬畏人生,所以不敢懈怠,不敢放弃。他是“最美”的乡村教师。何谓最美?最美司机不正是敬畏人生而置乘客安全于第一位的吗?最美妈妈不正是敬畏人生而不顾一切,接住落婴的吗?最美教师不正是敬畏人生而不舍不离坚守奉献的吗?敬畏人生,惟其如此,人生才最美。
敬畏人生,让爱与光明洒遍大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用爱洒遍整个大地。”海伦?凯勒对她的人生,尽管充满不幸,但她依旧十分敬畏。残缺的生命因为敬畏却派生出了完整甚至绚烂的人生。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一切源于敬畏。无独有偶,“要么赶紧,要么精彩地活着”,刘伟同样用敬畏之心奏响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动人旋律。因为敬畏,爱与光明将一直同在。
也许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我们还无法彻悟这敬畏的深邃,但积极对待人生,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我们势在必行。敬畏人生,我们一样可以。
人生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敬畏人生,人生便会敬畏你。敬也,服也。
敬畏议论文 篇27
雨果有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面对未来的花海,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我权且把“巨龙”理解成“敬畏”,把“花海”理解成“梦想”。只有怀着敬畏之心,诚恳且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梦想,方可不畏激流、险滩,不惧泥淖、磐石,最终抵达梦想的花海。
敬者,内心虔诚,恳切待之,不浮不躁,此天之道也;畏者,心生戒惕,谨慎待之,不疏不忽,此人之道也。敬畏者,择梦想之道而固执之者也。
李彦宏,“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就是著名的“百度之父”。大学刚毕业时,他和一群IT界的同学都爱上了互联网这座大金库,想要从中创业,实现梦想。可是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发展可谓“瞬息万变”,游戏、视频、电商等轮番占据网络主力军,他们看中的搜索引擎的项目进展缓慢,迟迟难登城墙。这时他的同学们纷纷退出,放弃了这个梦想。只有李彦宏一个人依旧怀着一颗敬畏梦想的心灵,为网站的创立拼命奔波,甚至不舍昼夜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终于,他带领着“百度”登上了王者的舞台,称霸中国搜索界。当记者问起他的成功秘诀时,他淡然笑道,是追求梦想、不松懈的敬畏之心。因为心中有敬畏巨龙的哆嗦,所以不曾放弃追求、停下脚步;因为胸中有梦想花香的氤氲,所以不曾内心浮躁,最终走向成功,身在花田。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她就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林徽因大学时代曾经学习过建筑、美术,可她的内心却常有梦想的声声叮咛——“归去来兮,投身诗歌”。成为诗人或许是她自幼以来的梦想,是她的敬畏之龙所望见的彼岸花海。她热爱诗歌,13岁起便投笔诗歌;她敬畏梦想,从事建筑后又转而投身诗歌。心怀敬畏,便有了转行的勇气,有了不问成败的满腔热忱。结果,她的清新典雅的“新月诗”名声大噪,迎来世人的竞相追捧。而她只愿心怀敬畏,在内心修篱种菊,弄一只秃笔,着一盏清墨,抒写人生梦想,带着敬畏之龙去嗅梦想之花的芬芳。
《羊皮卷》里曾说:“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要你心怀敬畏,放手一搏。”被誉为“宁财神”的剧作家陈万宁也曾敬畏梦想,把多年的心血凝聚成了《武林外传》;“天籁之音”萨顶顶也曾敬畏梦想,把找回心灵的青藏之心华侨了悦耳动听的空谷之曲《万物生》;“流行歌后”惠特尼?休斯顿也曾敬畏梦想,把贫困之家的心声编织成歌声的翅膀……因为心有敬畏之龙,他们嗅到了梦想之花的芬芳。
心有敬畏者,易养一段春。内心里住着敬畏之龙,对待自己的梦想时刻诚恳、谨慎,我们终会迎来自己的一段春天,请细嗅梦想之花开放的芳香。
敬畏议论文 篇28
其实,自然也是充满着恐怖色彩的。
读完《敬畏自然》后,我才开始有这个莫名其妙的感受。 在我小时候,懵懂的只知道大自然是绿色的;长大后开始有思想了,觉得自然是个可爱的小孩,放晴多于怒号;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自然更多,就更觉得自然已经变了,变得喜怒无常,让人捉摸不透。 科技化,信息化使世界日新月异,这都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辉煌成就。当鱼儿还在水底无忧无虑地嬉戏游玩,人类已经乘坐着潜水艇在水底中,静静感叹海洋的奥妙与神奇;当鸟儿还在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人类也已经乘坐着飞机在空中,默默观看碧天的广阔与湛蓝……人类无不对自然产生无比的敬重之情,这是对自然创造如此精妙绝伦的事物的赞美。
自有人类的出现,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改变。在一望无垠的田野上开垦出田亩,长出了农作物;在不避风日的地方,建造了房子,有了一个个聚落;在一条条的蜿蜒小道上,开辟一条条公路;在空旷的地上,开始出现一栋栋高楼大厦,人类不断改变着自然的一切的一切。
可是,自然,远远没有人类想的那么简单片面。就如作者所说的“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大海是有影响力的,他发起的海啸足可以夺走成百上千人的生命,狂风暴雨可以淹没成千上万人的家园,他只要挥挥手,自然间的万物总会应和着。这时,海不再温和,他变得如此暴躁如雷,如此令人却步。它带给人类的是悲惨的噩耗,深沉的记忆,这都是人类想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
自然间的万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弟兄,我们同样都是自然界所创造的神灵,我们要正确估计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我们不可以把自己估计的过高,以为可以任意掠夺自然;又不可以把自己估计得过低,认为无能为力。自然界有他的客观规律,人类只有遵循它的客观规律,才相能有效的改造自然,否则,就会酿成相反的结果。
我们要敬重自然,同时,也需要,畏惧自然。让这种畏惧感时刻提醒你保护大自然,领略大自然。
敬畏议论文 篇29
时代的广角镜头推进,照出时代新风浩浩汤汤,也照出古与今,人与自然前所未有的矛盾碰撞。身处时代浪头,如何平衡此间关系,已成为时代的命题。
王安石推行新法所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如黄钟大吕,宣告创新之风席卷时摧拉枯朽的威力。诚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有超凡的勇气,不囿于外物旁加,方能凝聚出石破天惊的力量。
然而,这不等于摒弃敬畏之心,陷于创新的狂热无法自拔。君不见澳洲大火乐土变炼狱的悲剧,蔑视传统以至迷失精神洪流的唏噓,一意孤行终酿恶果的惨剧,失去敬畏之心,就是失去了人生的警示灯,陷入极端的个人主义,却因创新的假面而沾沾自喜。
敬畏之心与创新之风从来不是二元对立,二者有机融合,方能塑造多元和谐。怀着对自然敬畏之心,塞罕坝采用新法,实现黄沙变绿洲的奇迹;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佩内洛普下沉社会底层,记录失败者的赞歌,开创文坛新风;怀着对历史的敬畏,黑格尔从灰烬中寻找余温,凝聚成时代火光。由是观之,敬畏心是创新之风的底色,唯有守着一颗敬畏心,方能见千里新风起。或有异见者言,固守敬畏往往流于僵化,如何成为新风底色?诚然,敬畏之心让我们汲取养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人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但是,约束并不必然导致束缚,不妨以此为灯,警醒自我,让创新在敬畏的牵绳下恣意遨翔。更多时候,创新的发展需要以外界事物为尺度,否则容易流于激进与狂热,反而损害秩序,敬畏之心正是这把衡量的标尺,让创新走向正轨。
观诸当下,这是一个浮生滴湟的时代,世人被洪流裹挟,被所谓造神运动绑架,成为狂热的殉道者,对敬畏之人不屑一顾,可叹是这导致人生命的野蛮生长,可悲的是这将成为民族的边界,时代的死因。当敬畏之心消失,当时代新风成为狂热分子操纵的旗帜,没有一个人无辜,没有一个人能幸免。
时潮裹挟,当怀敬畏之心,摒世俗之浇漓,反之淳正。唯有如此,人才能清醒地观照创新之风与敬畏之心不过是殊途同归,我们终其—生最伟大的杰作,不过是在辽阔的生命坐标中抓住自己,反哺社会。时代潮头,见证者们当怀着钱穆先生所言温情与敬意,用理性照亮前方道路,与时代携手共行,如此,斟探生命的更高维度,把握时代奔涌向前之势。
一点敬畏心,千里新风起。永葆敬畏,永怀希冀,永抱勇气,如此,便如霍拉沃所言前路便有光。
【敬畏议论文(通用29篇)】相关文章:
敬畏规则议论文01-01
敬畏生命议论文12-02
请敬畏规则议论文01-07
敬畏06-09
敬畏05-06
敬畏文字07-13
敬畏生命作文(通用30篇)06-16
关于敬畏的作文(通用20篇)01-20
敬畏规则作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