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作文1500字(通用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作文1500字(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宵作文1
夜幕刚刚降临,鞭炮连响炸开了元宵之夜看花观灯的序幕,接着华灯齐放,万家彤红,高挂的红灯照明,迎来了一片繁华夜景。
金猴腾跃,灵范新年,祖国繁荣,活现在春天,这夜晚可真是热闹非凡,喜庆狂欢达到了顶点。
丰富多彩的闹元宵活动隆重热烈的推出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使个本来就是辉煌壮丽的城市显得更加妖娆美艳动感,亮丽的夜晚悠远又湛蓝,繁花灿灿,闪烁其间,惊天动地的鞭炮声响连贯,天地生花,爆出彩霞,飞撺火蛇,舞龙嬉耍,狮子腾挪,宝莲明丰,鲤鱼跳峡,粉光致致的艳艳如盛开出的七彩鲜花——花仙子愿说就说愿开就开的天空神话——霓虹横挂上蔚蓝,祥云袅袅飘渺出怡然自得的春情佳话,灿烂明华的火龙遥遥飞升,扭头摆尾吐出群花,咚的一阵高兴打滚爆炸隐隐孜孜吐着火焰,啪的一声爆裂开来,撒出万把鲜花,有的活力四射几十条橘黄色光柱,流明到顶点冉冉熄灭,留下烟云也象天女散花,突的又在烟柱顶端亮起鲜红的明灯闪闪,直直的向往着人间飞挂,那情景真的如天落花雨,那潇洒劲头真的胜过生命春夏;晶亮碧玉花花,湛蓝碧空彩霞,有的是连爆着上天,一个爆炸出鲜艳七彩,又一个从中乱穿,好象是扰乱了彩花,可越是见那飞溅四射的花儿乱穿,越看到那巨大的穹隆花蓝倒倾的鲜花越加鲜艳俊美灿烂,有的是亮如翠玉,晶莹莹的五个星角上又开出五簇碎花,突的又都旋转成一个光圆,流星般探险;有的如风啁啁,有的似凰嘤嘤;犹如孔雀开屏的又奔放流星,胜似杜鹃怒放的又翩然出牡丹,那明净的花色绝对的超然于大地上的烂漫花山花海,那神妙的变换魅力决然凌驾于四季一年的风云,犹如神来的梦幻到了天上,人们的视线从生下的第一天就向往到那遥远遥远的这如梦春天——这天如梦,这思想如花,如生的永恒——犹如金猴乘兴龙大闹到天宫,吐火亮眼金睛,看透了美好新春,燃放出一段报国真情,装饰新春,火热了港城,到了美丽之境——无数的金猴蜿蜒飘舞了一会又带着对大地的那份热爱情感陡然直下,激发出一阵惊叹;有的是亮然丽丽,金银献花,随着升天的理想在静谧幽兰的夜空中浪漫,像诞生宇宙的大爆炸一样,爆炸出神圣的一个几个无数个光华穹隆,爱在里边,捧掬出心爱的玫瑰花朵向大地奉献,顶天立地的大气凛然中,也是隐含着那份执着的爱恋——
你看,那颗——那颗绽放出的缤纷盎然,红的,黄的,绿的,青的,紫的,蓝的,白的,粉的,金光闪耀的,银亮颦颦的,妩媚含羞的,笑容可掬的,娇艳娉态的,活力四射的,红颜面容上又放深蓝的羞涩,绯红英俊的脸颊上也流泻青春风采,星星神秘的眨眼,弄的天空嘻嘻哈哈,大地山河烂漫,使孩子欢欣的不绝天伦,大人指指点点高明轩昂,就连那轿车上喇叭也被激动的连番叫唤。
出来看花观灯的人络绎不绝,人山人海,吵吵嚷嚷,要么站在路旁,要么站在广场,要么流连往返于人潮花的海洋。而那些早已布置好的万花彩灯也象是早就获得了人们闹元宵的鼓舞,闪耀得更加光芒有力,象被春天赋予了青春的年轻小伙一样,活灵活现,熠熠闪闪,璀璨夺目,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是呈现龙腾虎跃跨越发展气势,有的是扬扬飒飒展现去年辉煌,又挥洒大展猴年宏图,知识,智慧,信心和力量无一不在光华之闪耀中凝练出特有的人性风貌;那晶莹剔透的宫灯,红灯,彩车灯,莲花灯,金鱼灯,九龙灯,楼船灯,展台灯,也是尽显琳琅满目之丰硕成果,无一话别尽放洋溢喜庆,不胜枚举百花齐放,让游人顾盼生姿。那活泼可爱的金猴灯笼更是吸引得孩童非去摸到亲吻出春风满面,乐趣,春色盎然不可,留几个倩影纪念。火树银花,彩楼火焰,闪闪爆裂荡漾之中映衬得元宵之夜晚,明明华华,风光无限,陶醉的星月生辉,银河落地,大地灿烂。红灯高挂上九天,怎不惊羡得大地回春又发新芽?
元宵作文2
六月初至,便迎来了高考、端午两重奏。两者相较之下,端午显得暗淡无光。昨日我点开百度,映入眼帘的便是“6。8世界遗产日”。我心里不禁有一丝冷言凉凉的悲哀。世界遗产日,本旨在让人们保护这些珍贵文化,可如今却已沦落到成为旅游公司打广告的噱头。就说端午,有谁把它和世界遗产日联系到一起吗?几乎没有,似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有可无之物。
其实,端午尚好,有假期做铺垫,总有人为它发声。可其他节日呢?有许多已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成为一个历史符号。元宵,曾经数一数二的大节,已退到农村和人们的日历上。
我对元宵知之甚少,这大概是因为现在这个节日的气氛已十分微弱。我仅知的一点,皆出自父母之口。
爸爸对元宵的美好回忆是很多的,他有时会抱怨现在每年春节都不放到元宵就重新开工,不能好好重温儿时元宵的欢乐。在他小时的八十年代,应该是老家元宵最后的辉煌。
改革春风吹满地,渡过困难的年月后,人们终于又有了庆祝节日的资本,又有了节日餐桌上热气腾腾的一块块肉。在又一个喜气洋洋的春节即将过去之际,人们开始了最后的狂欢。
正月十五刚起床,便可以看见这儿一群小男孩在挖坑弹玻璃珠,那儿一群小女孩在踢鸡毛毽子,抓紧假期最后的一分一秒来玩耍。大人们也没闲着,该买啥还是要早点去买,同时还要精打细算一下来年的开支。人们没有主动去为节日互相祝福,但是若在路上遇到了,还是会互相笑笑,说“元宵好!吃了吗?是要去买些啥?”村委已经开始叫人来帮忙收拾晚上的东西了。
白天渐渐过去,到了傍晚,气氛便热闹起来了。走在路上,到处是做菜时锅铲的敲打声和从简陋的烟囱里冒出的炊烟与饭菜香,惹得人不得不停下来摸摸自己的肚子,流出些口水。做好了菜,外面还太冷,只能把客厅的门半开着,以便有人经过时来上一句:“进来吃点不?”家乡元宵宴的规矩是一碗一碗地上够十大碗菜,条件好的还要上够十二碗。主食必是要甜馅的汤圆,没那么快上,不过菜倒是一碗一碗端上来了——先是鸡或鸭,然后是一道猪肘子,又必定会有红烧鲤鱼(它寓意着鲤鱼跳龙门,要高升!)比较有特色的菜有鱼丝和山药炖排骨。家乡的鱼丝是别处没有的,当年是手打出来的,即使在今天换成机器做,也吸引了不少美食爱好者的目光。家乡的山药也非常有名,如今已经畅销国内外。
小孩子吃得快,不一会就出去等着大人们玩龙灯。外面暗暗的,没关系,一盏盏灯笼就要挂起来了,龙灯也要举起来了。龙灯家家户户都会做,小一些的就是一个龙头后面挂几根彩带,大的则是将龙身也做出来,要一个力气大的人才拿得动。当各家各户的男人们举着点亮的龙灯在村里游玩时,这个山间的小村落就这样亮起来了。大孩子们时不时接过大人的龙灯挥舞着,吓得大人惊叫连连;女人和小孩子们则追着龙灯队伍看热闹,时不时点评一下谁家龙灯做得好,一时间人声鼎沸。
“铛铛铛”祠堂那边传来了铛子声,告诉大家村委请来的黄梅戏班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大戏就要开演了。大家依依不舍地结束了玩龙灯,纷纷回家搬凳子去看戏。出门前,有电灯的人家也不关电灯,没电灯的人家则检查一下煤油灯的灯油够不够——因为元宵节整晚都必须让家里亮着。
祠堂里挤满了人,爱看戏的、不爱看戏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都来了。戏台已经搭好,几个演员正在做最后的准备,等人基本到齐,就开始唱起来,演起来了。刚开始人们还乖乖坐在那儿听,可不一会儿就有人离开位置去找人拉家常了。又过一会儿,不爱看戏的人都聊起来了,偶尔停下来看看演到哪儿了。
不知过了多久,就快到凌晨了,戏班子这才开始收尾,人们也互相道别准备回家。于是,狭窄的村路上又一次挤满了人。人们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回忆这个春节,一边开始期待新的一年。
三十多年过去了,社会越来越现代化。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传统文化开始随着传统节日消逝。另一方面,村子里的人们也逐渐搬到城里去,村子开始变得没有活力。
令人悲哀并且担忧的,不仅仅是端午、元宵的消逝,更是它们背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终结。
元宵作文3
又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大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公共汽车早已被挤得水泄不通。
好不容易来到了广场。哇!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呆了,各种各样的花灯。设计新奇。造型各异。你瞧,那荷花,粉红色的花瓣就像仙女的裙子,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暇。
因为今年是牛年,所以大部分花灯都以牛为主题。你看,那头满身金黄的金牛,头微微抬起,仰望着夜空,好像在欣赏着这轮皎洁。圆润的明月,美丽的夜空,祝福人们在牛年里牛气冲天,财源滚滚,心想事成。
我们慢慢地往前走,一盏盏绚丽多彩的花灯相继展现在我们眼前:天女散花,可爱的米老鼠,柳州全景,红鲤鱼……真是美不胜收!
“瞧!这盏灯真有意思!”爸爸对我说。嗬,可不是!在碧波荡漾的大海里,一只调皮的小龙追一个宝珠。可追来好长时间,还没追上。看样子,它也着急了,拼命地追呀追呀。那宝珠好像故意戏弄它,使劲地跑呀跑呀,小龙怎么也追不上。哎呀,笨蛋!我都替它着急。我还没看够,就被闹闹嚷嚷的人群卷到了一盏鲤鱼灯前,它的嘴巴一张一合,鳞片闪闪发光。尾巴一摇一摆,像是在无边的大海里游动,两只大眼睛一眨一眨的,似乎要跳过龙门,寻觅可口的食物。
看着这些花灯,我真佩服设计师独特的想象和精湛的手工。
九点多钟,在广场上,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像的夜空。
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想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夜深里,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今天是元宵节,妈妈告诉我,她们银行晚上要搞元宵喜乐会,我高兴得跳起来,对妈妈说:“我一定要去!”。到了晚上,我吃完饭就催妈妈快走。我们一进银行大门就看见操场上灯火通明。大人、小孩都兴高采烈地在各个活动区观望,还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可热闹了。
我们首先来到谜语区,只见大红灯笼上挂着各种各样的谜语,许多人在下面皱着眉头,嘴里在嘀咕着什么,手在空中笔画着,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有的人突然想起点什么,眉开眼笑,赶紧把谜语条撕下来,去兑奖台对答案,答对了,领到一个纪念品,欢天喜地,答错了,也还是笑嘻嘻的。我也想试一试,可一看灯笼上的谜语,真难呀!我一个也想不出来,只好溜到套圈区去了。
到了套圈区,只见栏杆前摆了几瓶矿泉水,我领了六个圈,抵着栏杆,身子向前倾,举起圈,眯着眼,瞄准丢过去,可圈碰了矿泉水一下又弹开了,真可惜!别灰心,再来一次,这次我又用力过猛,扔到前面去了。唉,还是轻点吧,这样来回几次,一个也没有套上,最后一个圈,我干脆来个闭眼乱扔,结果肯定是没中咯。
我又来到飞镖区,射飞镖是我的拿手好戏,我在家里练过。果然不出我所料,一连射中四次,领了许多牙膏肥皂,我可高兴了,总算不用空手而归了。
咦,钓鱼区有很多人,是不是很好玩啊?看看去。挤进人群,好不容易才拿到钓竿,我举起钓竿,对着纸做的“鱼”,等着它“咬钩”,可“鱼儿”偏不听话,后来还是在妈妈的帮助下才钓到了一条“大鱼”,真好玩!
钓完“鱼”,我和妈妈又到“集体奔小康”区去了。设计者设计了两块长木板,每条木板上有四个鞋套,得四个人把脚套上鞋套,踩在木板上,一起走到终点。一开始,我们四个人嘻嘻哈哈,动的动左脚,动的动右脚,结果木板怎么也不动,还差点摔到了一起,后来妈妈想了个好办法,由她来喊口令,她喊“一”的时候大家一起动左脚,喊“二”的时候大家一起动右脚,这样一直持续了三次才成功走到了终点。
今天的元宵喜乐会真开心,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集体里,大家要齐心协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元宵作文4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陈杰哥哥结婚的好日子,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甜蜜的味道。“喝酒!”“对,喝!”“哈哈哈——”欢声笑语在寒冷的夜空中回荡。你肯定又要问这是在干嘛。嘻嘻,这是我们在闹洞房呢!今天下午,我们就开始为闹洞房作准备了。
在经过几番苦思冥想和淘汰选定后,我们制定了两条“毒计”:第一条,把苹果用带子绑起来提着给新娘新郎咬;第二条,拿一根长寿面让他们一人含住一头吸,不能断。晚上很快就到了,我们把一切准备就绪了,只等着闹洞房开始。“陈杰哥哥!”我带着一脸“奸笑”走向新郎。“干……干嘛?”陈杰哥哥被我盯得有点儿发怵。“闹洞房呀!”说着,我把“刑具”——苹果拿了出来,“看你们能不能咬住这个苹果喽!”周围的大人也都笑着拿出手机准备拍录像。
“这……这……那你手不要动行不行?”“不行!”说着,我捏着带子末端,一声令下,“开始!”立刻,新郎和新娘就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只见他们身体往前一扑,嘴一咬,我轻松一提,让他们扑了个空。趁他们喘息的工夫,有把苹果放了下去。两人再次发起进攻,可我又往上一提,他们又没咬到,只得干着急。“瀚之,不要这样好不好?我最喜欢你了……”新娘开始卖萌撒娇。在如此强大的糖衣炮弹的攻势下,我根本无招架之力,手也不由自主地降低。“快提上来!”周围的大人着急地叫了起来,我如梦初醒,赶紧往上提,可是为时已晚。只见陈杰哥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了上来,咬下了一块苹果。“哦——”周围的大人发出了一阵失望的叹息。唉,没想到会如此的出师不利。
我不甘心极了,又从厨房端出了长寿面。“呃,这个嘛……好吧!”陈杰哥哥听我讲完规则,勉勉强强答应下来。“别婆婆妈妈的了,快开始吧!”新郎新娘各自用筷子挑起长寿面的一头,开始了新的一轮战斗。这次我可是信心满满:长寿面又细又软,心一急,用力过猛就会断掉,这关他们可过不了啦!可再把目光转移到战场上,我傻眼了:两张嘴迅速地靠近,碰到了一起,可面至始至终都没断。第二关又给他们轻松通过了,唉!我们精心拟定的两个计划居然都失败了,我脸上写满了不甘。这时表嫂凑过来,对我轻声说:“把一杯水、四杯白酒混在一起,让他们猜哪一杯是水,猜不中就喝酒。”我紧锁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好主意!说干就干,我们马上准备好了水和白酒,放在桌子上。
这时,我发现水比较多,心生一计,于是一边把水倒掉一些,一边故意说:“这水有点多呀!算了,不管了,得快点呀!”可没想到这也被识破了。才刚刚开始,新郎新娘就断定:最多的那杯肯定不是水。更糟的是,他们以此类推,开始找最少的那杯,才找了两次就找到了水。“唉!”我苦着脸自言自语。忽然,我脑子灵光一闪,计上心来。“陈杰哥哥,今天你们能不能进洞房,就靠你俩的默契啦!”我坏坏地笑着,走向新郎,“我告诉你们词语,你一个,让你描述出来,新娘猜;新娘一个,做动作,你猜。
你们两个猜三遍要猜对对方表达的词语。”“啊?这,这个嘛……”陈杰哥哥听完,面露难色。“哎呀别磨蹭了,快进来!”我把他拖进房间。一切准备就绪后,最后一轮考验开始。“汽车要开的话要加什么?”新郎发问。“汽油!”“不是!”“加油?”“更不是!再说一遍:汽车要开的话要加什么?”“那……柴油吧!”“对了!”没想到这么轻易被猜出,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还好第二题有点难,答案是:归心似箭,动作可是很难比的。再看战场上,新娘先比了一个“四”的手势,表示四个字。第一个字太难,先不比。
先比一个“二”,又比了一颗心,然后比了一个“三”,又比了一个“四”,再比了一把宝剑。“我知道了,是芳心似箭!”新郎高兴地叫了起来。“是归心似箭。”大伯忍不住提醒。“我媳妇叫芳芳,为什么不是芳心似箭?”“哈哈哈哈……”大家都被逗笑了。在笑声中,闹洞房结束了。
元宵作文5
晚上7点多钟我们打的到了水街附近,那儿人山人海,还没到水街站台,交警就不给往前开了,我们只好下车步行。走了好远才到了售票处,一看傻了眼,那排了五、六条长长的队,都在等着买票,还好老爸机灵三下五除二就买到了3张票,我激动地抱住了老爸的脸亲了又亲。
进了水街,我好像身处灯的海洋里,水街处处都是喜洋洋的灯笼和彩灯,让人们提前感受到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我们首先看到了代表盐城的各个景区――丹顶鹤、麋鹿的灯组,我们继续向前走又看到了一组龙凤花灯。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一组代表着地方戏的淮剧灯组面前,看着淮剧灯里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们立刻有一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就这样我们边走边看,忘情地徜徉于灯火辉煌之中,不知不觉我们开到了最后一组灯面前:这组灯生动形象描绘了我们盐城人过去晒盐、卖盐的场面,我立刻为有这样勤劳勇敢的祖先而感到无比自豪。爸爸说:“现在我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也都在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生活。”
今晚虽然没吃到元宵,但是我已经提前过了元宵节。
春节就快过去了,元宵又悄悄地来到了。虽然已开学,老师却出人意料地放一晚上假,没布置任何作业,让我们尽情地去看花灯。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了,吃完晚饭就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大街上。可街上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热闹,除了川流不息的车辆就是那三三两两匆匆路过的行人,与往日那种人山人海、张灯结彩的场面相比,逊色多了。从那一扇扇亮着灯光的窗户我找到了答案,如今的人们白天上班,晚全多是宅在家里与电视电脑为伴,哪里还会有兴致出来看花灯呢?我失望透了。
随着浏览器上跳出的一行行文字,我的思绪被牵到了遥远的大唐。
我漫步在长安街,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猜灯谜的、摇花船的、唱大戏的、踩高跷的、舞龙舞狮的……人们走在大街上,相互抱拳,乐呵呵地互道祝福,就连那卖棒棒的小贩也不甘示落,大声地吆喝着。
最抢眼的是一簇簇正在猜灯谜的的人,他们一个个摇晃着脑袋,眉头紧锁着,有的已急得满头大汗,好像胜利就要被别人抢走了一样。
一艘花船迎面摇了过来,一位“仙子”一样打扮的姑娘,站在一艘满是鲜花围起来的船中央,双手抬着花船在摇来摇去,旁边还有一个小丑一样打扮的人,手中拿着一根竹竿来回跑着,似乎在撑船前进呢。
听,前面什么声音?哦,原来是一群唱大戏的。台上的演员一个个画着浓浓的脸谱,留着一大把长长的胡子,一边唱还一边摸着自己的胡子,吸引了不少戏迷,我也跑去凑热闹,可惜不句也听不懂,只得无奈地走开了。
看,对面来了一群巨人。我瞪大了眼睛,原来是“八仙过海”中的八仙踩着高跷来了。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他们带着各自的法宝,在高高的竿上来去自如地表演着绝技,有跳跃、有空转、始终让人悬着一颗心,生怕他们一失手摔下来。最有趣地就是张果老了,他悬空坐着,还退着走路,稳得就像坐在毛驴上一样。他们一边走,一边向路过的行人点头、微笑、打招呼,一点儿也不显得自己高人一头。
走着走着,前面传来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挤进人群一看,原来里面有一红一黄两头狮子为了挣抢一个绣球而闹得不可开交。两头狮子两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盯着对方,他们随着一旁的锣鼓声一会儿高高地直立着,一会儿趴着转来转去,他们忽上忽下,跳跃着,打斗着,谁也不相让。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终于,红狮子率先抢到了绣球,他高高地昂起了狮头,庆祝自己的胜利。场下又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一声巨响将我招回了现实,透过窗户望去,原来远处有人燃放一了颗烟花,可街上仍然空无一人,我回忆着刚才梦境般的经历,心中感到有点可惜,好想再回到那条充满活力的大街。忙碌的人们啊,为什么不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放一放手中的工作,从那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解脱出来,释放一下自己,将古代人那种充满激情、沌朴的风俗延续下去,那该有多好啊!
胆子大一些,你在街上看见李白了吗?看见皇帝和贵妃了么?看见你的老同学了吗?每一个活动都写得很具体,这很好,但一定要写场面,写观灯的人群,热闹才能表现出来。
元宵作文6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宵式灯节”等。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喜,也是庆贺新年的延续,所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今年元宵节我在老家度过。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彩灯和五光十色的焰火,还看到了几十辆五颜六色的花车、彩车。
人群蜂涌而来,我和爸爸妈妈也挤了过去,看见一辆辆彩车从我的身边“走过”。各式各样的装饰品把车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像一个个俊俏的姑娘。
正在这时,天上响起了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声音。人群纷纷不约而同仰望着上空,看见焰火在我们头上“开花”,我对妈妈说:“妈,看它们笑得多美啊!”妈妈看着我,笑了。
“过元宵喽!”一棵棵树都穿上了新衣服。每当人们从树旁走过,大树上彩灯就像一个个眼睛一闪一闪地盯着你看。一棵棵大树间都“牵着”一条条红线,红线上挂着一个一个的小灯笼,小灯笼看着人们,笑红了脸。
接着我们还去看了灯谜展。一条走廊粘满了灯谜。大家都纷纷猜了起来。我也不闲着,到处看,“哎呀,这个怎么这么难猜呀!哎呀,这个也很难!”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暗暗地埋怨着自已。
回到了家,爷爷已经煮好了我最爱吃的汤圆。“爷爷,为什么要吃汤圆呢?吃水饺不行吗?”爷爷笑着对我说:“当然不能吃水饺啦,我们南方人的习俗是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这时大家都围了过来,你一碗我一碗,一边说笑,一边享受着美味的汤圆。屋里充满了笑声……。
这个元宵节,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那才是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事!
时光飞转,正月十五又在元宵的香甜中匆忙地来赶赴这团圆的盛会。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这个历久弥香的传统佳节不但没有褪色,而且愈发的蓬荜生辉。元宵之夜,千家万户都被团圆的喜悦所包围着。
正月十三的晚上,我和妈妈、小姑一家去看灯展。我们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只见门楼上一条灯做的彩虹上,一位老神仙举着佛尘,正咪咪笑着。旁边还有两条龙正在抢一粒珠子,妈妈告诉我这叫“双龙戏珠”。
我家在美丽的十八重溪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个特别热闹的日子。在前几天,我的奶奶和邻居就开始忙碌了,打扫卫生,布置厅堂……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起得很早,各家各户都在厅堂里摆上了供品,然后毕恭毕敬地等侯着。
正月十五闹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难忘的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一月十五日。每当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全家在运河广场上看花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鼠年的一次元宵节。那时候,运河广场上人山人海,都在欣赏美丽的花灯。
我最喜欢的传统佳节就是元宵节了。今年五年在家里过元宵节。走上阳台,只见小区里挂满了彩色的灯笼,行人们也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孩子们提着灯笼在小区广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不时发出一串串清脆的笑声可是今天我却不打算加入他们的游戏行。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啦。看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红彤彤的笑脸来迎接元宵节的到来。有的人家不仅只挂着大红西瓜灯笼,而且还有孔明灯、绢灯、橘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把整个上烟村照的如同白天一样。
噼里啪啦早上一醒来耳边就充满了爆竹声,一回神,才知道原来今天是一个特别的节日那就是情人节与元宵节。说来也奇怪,为什么这两个节日会是同一天呢?听别人说,每过19年这两个节日就会重逢。
元宵作文7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又是一年元夜时。我穿过热闹的大街,穿过无尽的灯海,穿过如潮的欢声笑语,回到奶奶家中。一进门,便看见奶奶窝在沙发里,已昏昏睡去,而电视里的京戏仍在唱着,唱着空虚的寂寞。我蹲在奶奶身边,瞥见她那满头的白雪和脸上岁月的刻痕,不知怎么,鼻子酸酸的。我轻轻地拿起一件外套,盖在奶奶的身上,随后走进厨房,锅上煮着汤圆咕噜噜地欢叫着。这熟悉的场景向我伸出缭绕的烟雾,将我拉入回忆。
小时候,初谙世事的我,最喜欢的,便是元宵。总是认为春节太闹,中秋见月悲,七夕,又不是我那个年纪过的,独元宵,安静祥和,灯花烛影,对了,还有甜甜的汤圆。那时一到元宵,奶奶便会为我准备一大碗爱吃的汤圆。晶莹剔透的糯米球欢天喜地地挤在一起,飘出阵阵黑芝麻的甜香。而爷爷在此时会摘下眼镜,放下钟爱的历史著作,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享受着盛宴,有时还会与我争抢。我总是嘟起嘴巴大声地向奶奶告状。奶奶听见了,颠着小脚从厨房走出来,笑着嗔怪着爷爷:“多大年纪的人了,还和孙子抢吃的。不知羞!"这时我总是得意地瞟爷爷两眼,附和一阵,又垂下头猛吃。爷爷则每次都盛赞奶奶厨艺见长,常常又故作悲痛地加上一句:”孙子,我是没你这福气喽!“这时总能听到奶奶的轻轻笑骂:”老头子假不正经!“有一次,我无意抬头,瞥见爷爷奶奶对视的那饱含岁月沧桑的目光里,都有了一抹甜蜜,比汤圆还甜。
后来长大了一点,开始读书了。我已不再贪恋奶奶煮的汤圆,却对许多书中描写过的,元宵奇丽的灯景着了迷。那一次,我央着爷爷奶奶带我去看灯景,他们欣然应允。那夜,云淡风轻,街旁的花灯在月色下绽开迷人的光辉,薄似琉璃盏,满街光影,色彩辉煌。爷爷牵着我的手,跟我讲了许多文化知识,而我似懂非懂,满眼的灯也让我眼花缭乱。奶奶则笑着看着我俩,和蔼慈祥。还记得爷爷问我:”楠,你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是什么节么?“”七夕!“我脱口而出。”还有一个哦,“爷爷笑着告诉我,”元宵也是呢。“元宵?我有点吃惊。这时却听奶奶讲:”老头子,你还记得当年我们度过的那个元宵么?“”当然,那是都是纸糊的灯笼红联的字,哪有现在的花里胡哨?“爷爷也被往事勾起了回忆,感慨万千。”那你还记得,那篇词么?“”啊?“爷爷脸上现出一抹失望的神色,用手指敲着脑袋,苦思冥想,”老了,想不起来了。“奶奶也叹了口气:”唉,老啦。“而我,却已对满街的花灯厌烦起来,很不是时候地吵嚷着要回家看动画片。爷爷奶奶似乎还想再走一会儿,却又对视一眼,牵起我回家了。年幼的记忆,只剩下这些残枝片断,而当时他们的眼神,我却至今仍记得。那一夜,爷爷奶奶的目光很清澈,清澈的能看见往事的倒影,和一丝遗憾的涟漪。
现在,我已长大,已不再需要有人告诉我元宵也是情人节,但那个曾告诉过我的人,已经离开。爷爷走后的每一年的元宵,奶奶总是很孤独,常常一个人发呆,常常在我发现她流泪时,转过头说没事。此时的我已经懂得爱情这回事。到现在我才明白,爷爷奶奶之间的,那份平凡而又刻骨铭心的烟火爱情。我现在才后悔那一年的.元夜,自己为什么那么不懂事,为什么不让爷爷奶奶留下一次最后的浪漫的美好回忆?如今的元夜,奶奶的目光很痛,令人痛彻心扉。我已经犯下了错,岁月你让我拿什么去赎?街上仍旧光影凌乱,只是烟月不知人事改。
当时年少轻狂不知事,如今恨向当年悔不知。爷爷已经离开了,我现在所能做的,只有好好陪伴奶奶,让她安享天伦之乐,让她能好好回想那些过去的美好时光。这是我,所能做的,也应该做的全部。
回过神来,我走进书房,端端正正地录下那首爷爷未背出的《青玉案元夕》,轻轻唤醒奶奶。我看着她戴上眼镜,如捧着珍宝般一字一句地轻声读着,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年的青涩时光。她的眼里,已经有了点点的泪光,这次,它们闪着幸福和怀想的光芒。我笑了,奶奶,我会代替爷爷,扶着您,陪您好好走完剩下的路。爷爷,也请您放心。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作文8
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它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美好。可还有一些人却远离自己的家乡、亲人,如武警战士,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元宵节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
元宵节虽然有很多习俗,但我只喜欢其中的一种——猜灯谜。
记得元宵节那天,我吃过晚饭,就迫不及待地跑下楼去。小区的花坛边,人群早已聚在一块儿,我高兴极了。
放过鞭炮之后,灯谜会正式开始了,人群早已把花坛围得慢慢的,那是我真的知道什么叫做人山人海了。一片大红灯笼所包围,一个个红灯笼上挂着一张张纸条,一张张纸条上有一个个谜语,看得我是眼花缭乱。突然,我和一个谜语撞来了,我想:既然会撞上,那就是有缘,那就想这个吧。这个谜语是“双木非林心相连”(打一字)。我心里暗暗喜,幸亏我早有准备,老妈让我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许多谜语,我也刚刚还留意了这一条,现在派上了用场,两个目再加一个心,不就是想字。
我便接下纸条,拿到了主持人面前:“这是想?”主持人反问我:“你为什么会认为是想?”我说:“你看,两个木,就是木目,心相连就是下面那个心”主持人问:“你确定?”我有点心慌了,虽然我在网上看到的是想,可以不一定对啊!我慢慢吞吞的回答“我,确定。”主持人大叫“答对了!让我们来恭喜这位幸运的小朋友”“哦耶!”我欢呼起来,一蹦三尺高。主持人送给我一个孔明灯,我手里拿着它十分高兴,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因为这是我自己通过我的努力和勇气得到的!”(虽然有点碰巧哈)。
回到家后,我赶紧跑到楼上拿了一个记号笔,在上面写了我的愿望和名字,希望它能成真。
猜灯谜真的有意思,明年的正月十五我和大家一起来这里猜灯谜,获得更多的孔明灯!
元宵作文9
我是非常喜欢过元宵节的。每年的正月十五,如果时间允许我都喜欢回老家过,因为在我的老家闹元宵才是正月里的重头戏,从正月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张灯结彩,大红灯笼从顶楼一直一溜烟地挂到一楼,门外的走廊上挂满啦一盏盏精雕细琢的大木雕灯,到啦夜晚这些灯全部被点得贼亮堂,光这些就足以把节日的喜庆渲染的一览无余,更不用说还有那些闪烁的彩灯也不偷闲来凑热闹啦……
上面的这些还都不算什么,在我们老家闹元宵最热闹、最让人尽兴的就数那迎龙灯。龙灯在我的家乡意味着神圣、节庆、吉祥,会给大家带来好运,所以每次迎龙灯前,有把稻草窝成一个团点燃,准备去迎龙灯的人从火上跨过驱除邪气,以自己神圣干净的躯体去迎龙灯的习俗。龙灯的头和尾都是用蔑等原料扎成龙的样子,然后用白纸糊上,彩绘上龙的花纹,把龙头、龙尾打扮的非常的高大威猛、栩栩如生,与传说中的龙一样。龙身是由每家每户的板凳灯组成,每桥板凳灯上扎两个非常漂亮的花灯,上面还点缀着美丽的插花呢;当然板凳灯也有很简洁,简洁的就只有两个清一色的灯笼组成,但是即便是清一色的灯笼组成,当灯亮起来时在那夜色中也是非常亮人眼的。当夜幕降临时,在锣鼓的喧天声中,在烟花爆竹的嘭啪声中,在大人孩子的喧笑声中,龙灯缓缓起舞啦……龙灯所到之处,人们都蜂拥相迎,眼中到处是烟花所闪过的美丽、那些腾空而起的的烟花把夜空装扮的异常缤纷妖娆;耳中到处是鞭炮的劈啪声、锣鼓的喧天声、人们的欢笑声;鼻中所嗅到都是“硝烟”味,空气中到处传递着人们的幸福、兴奋、开心……
龙灯就在人们这样的期盼中开始表演啦,在那笔直的街道上开始啦“拉灯”,“拉灯”就是龙尾想要当“老大”,不愿意跟着龙头走,所以倒转过来往回跑,迫使龙头往回倒,等龙头反映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当然不愿意放弃做老大的机会啦,就会使出所有的劲继续往前跑,这样一来拉锯战就展开啦,哪边的人力量大,哪边的人跑得快,龙就往哪边游动,随着龙灯来来回回的游动,锣鼓鞭炮在边上不停的凑热闹,龙灯越拉得欢,鞭炮也越放得欢,锣鼓也敲得越急、就象战场上的战鼓在擂动,人们也笑得更欢、哄也起得更带劲……有些时候由于人们使出的力量不均衡,龙灯中间可能被拉断啦,而两边的人们还在往各自的方向飞奔,等到龙头发现自己的尾巴不见啦时,龙头只有放下架子在锣鼓唢呐声中回头寻找自己的尾巴归队,这个时候龙尾就象一只斗赢啦的公鸡似的,神气地等着龙头用鞭炮和锣鼓唢呐去赔礼道歉……一直到迎龙灯的人们跑累啦,龙灯才缓缓的继续前行,远远望去那蜿蜒的龙灯真的就像是一条游动中的龙,随时准备腾空舞起。
龙灯的精彩不仅仅“拉灯”,更精彩的还有“偷灯”和“赛高”。当龙灯到啦比较宽广的操场上时,龙尾就悄悄的把龙头围在啦操场的最中央,而龙头发现被包围时当然是想突围啦,所以就试图着左冲右突想冲出重重包围圈,这就是“偷灯”。正当这条龙灯在这边突围时,恰缝来啦另外一条灯,这个时候“内战”就暂时被搁置在一边啦,两条龙之间就展开啦“竞美”比赛,当两条龙的龙头迎面相聚时,迎龙头的人们就尽量把自己的灯高举,比赛谁的龙姿态更高昂,这就是“赛高”。由于我们是在镇上,过元宵时几乎每个村都有龙灯,所以经常是好几条龙在同一个操场上“短兵相接”,记得最多的时候是九条龙在一个地盘上盘旋争夺,那一个个高昂的龙头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那么多绚丽的灯把那黑夜几乎折腾成白昼啦,整个操场就只看见一片旋转的灯光……那灯旋转着旋转着,把人们所有的欢乐、把整个元宵都带进啦那旋转而开心的世界,把人们带进啦灯的五彩缤纷,带进啦欢乐的顶峰……
我们家乡的元宵节不仅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就是山上也会被一盏盏红红的灯所装扮的,那是后辈在自家的亲人坟前点亮的灯,那是邀请已逝亲人一起欣赏一起闹元宵的灯,那是思念亲人的灯……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元宵节,是否是很热闹呢?
元宵作文10
今天是元宵节。
早晨七点,被一阵阵鞭炮声将我吵醒,睡眼惺忪的我,感觉有些莫名的烦躁。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记忆中小时候的元宵节应该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然后一起放焰火的节日。但人越成长,对节日就越感到莫名的恐慌和忧伤。或许是因为年龄和环境的原因,现在再也找不到以前过节的感觉和兴奋感。站在阳台上通过窗户往下望,小区里嬉戏的孩童不时燃放的鞭炮声和嬉笑声不由得将我带入了儿时的记忆。
儿时的家乡,元宵节,除了全家一起包汤圆、煮汤圆和吃汤圆以外,农村的小孩子们白天会到自己家地里去收集柴禾。收集起来的柴禾堆积在一起,等到晚上吃完汤圆之后,大人们就会领着小孩们到地里一起点燃白天收集起来的禾堆,然后围着火堆,点燃火把,唱着童谣:“虫虫蚂蚁赶下河,赶到村前河……。”整个山坡和田地里,全是柴禾燃烧照亮的景象,孩童们放着鞭炮,燃着焰火,唱着童谣,流连在元宵夜晚的狂欢童稚之中……
经过很多年,离开家乡在外闯荡,才知道外面的汤圆是圆形的,与我们家乡自己手工制作的汤圆不管从形状或是感觉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一群鹅,飞下河,漂的漂,落的落。”这首童谣里所唱的应该就是家乡汤圆的真实形状写照。小肚如鼓的“三角体”汤圆撒入滚水锅中,沉沉浮浮,的确像一群淘气的小鹅在河塘里自由嬉戏。家乡的汤圆是有菱角的,看上去下圆上尖,感觉有点端午节包的粽子的外形,但它没有粽子的方角,它要比粽子圆和看上去更加精致。家乡汤圆的做法很复杂且馅料种类很多。
一般来说,糯米在做成面的工序就很复杂和费力气,家乡人一旦到了腊月十五过后,每家每户都会在一种石头雕凿出来的“砚镦”里槌研糯米面。糯米面做的汤圆,馅是用猪板油、花生、核桃、芝麻、白糖、冰糖、陈皮或红糖酥麻等多种东西混合制成的。高粱面做的汤圆,馅是酥麻红糖舂細混合在一起做成的。童年的记忆里,后者当然没有前者香,没有前者爽口。由于那时生活条件和经济的原因,前者主要是招待来拜年的客人吃的,后者大多是主人自己吃。但不管是什么材质和馅料制作的汤圆,包制时候难度都很大,稍有不慎,将会导致包制出来的汤圆很难看和漏糖。小时候一直很不能理解为何家乡人要这样做汤圆的外形和不厌其烦的教我们学会如何制作。老人们也没法说清楚为何要将汤圆包制成有菱角的外形,也没法解释究竟这种外形的汤圆传承了多少代。
汤圆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主要吃食,但在我的家乡,吃汤圆,是从正月初一早上开始的。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包汤圆,吃汤圆。年初一这一天,男男女女,一家老小全都团聚在一起,包括已近出嫁了的女儿一大早领着丈夫和儿女们回来拜年,全家特别的高兴。新的一年开始的第一天,那些油腻的、酸的,辣的,麻的,咸的……都会暂时放到一边,最佳的选择,当属汤圆。因为汤圆的馅是甜的,暗喻着生活是甜美的,暗喻着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像汤圆一样甜甜美美。当然,在包汤圆的时候,如果哪家有调皮的小妹,包制汤圆时,就会偷偷故意包上几个咸辣味道(盐巴辣子馅)的汤圆,专门盛给她姐夫们,让他们出出不伤大雅的洋相,逗乐一家人。在笑声中,全家老少亲情融融,其乐融融。春节过年,有了这样的欢声笑语才算是喜庆多多。
现在猜想,家乡的老人之所以将汤圆包成有菱角的形状,估计跟祖辈的迁徙有关。家乡大多人都非本地土著居民,祖辈大多都是从江浙一带随军征迁而来,战争结束了或所处的王朝被推翻后,就地解甲归农,入住乡里。但家人和亲戚都还在征战前的家乡,带着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回去与家人团圆的遗憾,家乡人的祖祖辈辈才将汤圆包制出了有菱角的形状,以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将汤圆包制成有菱角的形状,是为了寄托对祖辈所曾经生活的地方的一种记挂,是一种思乡的情怀,是一种无法回归的遗憾……
窗外的风很大,阳光很强烈,风声将我的思绪重新带回到了现实。楼下小区里年前被霜雪冻坏的景观树,在春风吹唤中慢慢正抽枝发芽,散发出勃勃的生机,一切都看上去是那么和谐和有希望。我想,人生和生活也应这样。
【元宵作文1500字(通用10篇)】相关文章:
元宵节吃元宵作文(通用15篇)01-05
闹元宵作文(通用11篇)02-02
元宵灯谜作文(通用15篇)09-28
元宵节作文 (通用15篇)02-22
元宵节作文(通用27篇)02-15
元宵灯谜会作文(通用11篇)08-23
元宵猜灯谜作文(通用15篇)08-13
元宵猜灯谜作文通用15篇08-13
元宵节趣事作文(通用15篇)01-23
欢乐元宵节作文通用15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