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议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议论文1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而近日记者从亨德森(新世界)外国语学校了解到,该校就读的数千名幼儿和小学生中,约60%以上的孩子,其教育重担实际上是他们的爷爷或奶奶在承担,这些爷爷奶奶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
父母工作压力大爷爷奶奶担重任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社会,时间就那么多,如果亲自陪着孩子学习、教知识的话,就没有时间用在工作上,时间长了将面临被竞争淘汰的状况,因此处于这个年纪的父母,往往为了养家糊口,或者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赚取更多的钱等原因,很难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教育问题。于是,教育孩子的重担自然地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
教育孩子尽心尽力 爷爷奶奶“补偿”孙辈
“老人带出来的孩子都不好,脾气太娇惯了”。这是很多家长都在谈论的一个话题。
其实亨德森·杨认为不然,有很多老人在年轻时都是接受过很好教育的,对于孙辈的教育是不会盲目地过分宠爱的。老人之所以会比当初教育自己孩子时还要尽心尽力,一方面是存在一种补偿心理,觉得自己年轻时和现在自己的孩子一样忙于工作,拿不出足够的时间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因此现在把当时没有为孩子付出的时间花在了孙辈的身上。另一方面,也存在一部分孩子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无法指导和监督孩子学习,而爷爷奶奶却受过该方面的教育,因此教育孩子的重担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老人的身上。
时间充裕精力充沛 爷爷奶奶优势多多
虽然爷爷奶奶难免出现对孩子过于溺爱、管教不严等问题,但是爷爷奶奶教育孩子也具备不少优势。现在一般的家庭在孩子出生后,家里的老人也差不多到了该退休的年龄,退休以后相对上班的时候老人的时间多了很多,在孩子年纪小自觉性不强的时候,老人可以专门拿出时间来监督孩子做功课、看书复习,按照合理的膳食标准给孩子搭配饮食。同时,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是第一个老师,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受家庭影响的。但是孩子的父母却没有精力来和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听取孩子的想法,甚至很多是一天见不到孩子几面,更谈不上对孩子有什么启蒙了。因此,每天陪伴在身旁的爷爷奶奶便成了孩子模仿的榜样,爷爷奶奶的正确言行和教导,往往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亲子教育不可少父母不能撂“挑子”
虽然爷爷奶奶教育孩子有那么多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父母可以因此而撒手不管,把全部教育任务交给爷爷奶奶来承担,毕竟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父亲身上所具备的阳刚的英雄主义和母亲的人文关怀,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是亲子教育的重要部分,作为父母,应该尽量抽出时间来和孩子进行感情沟通,按照少儿知识发展的规律来亲自教育孩子。
教育议论文2
一、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不畅原因
(一)教学方法不同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的重要因素。相比大学数学教育,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显得十分落后、刻板,这是由于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掌握理论知识,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际是要求学生在高考时能够拿到优异的分数,因此,即使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数学教育由于时间短、任务重,仍然沿用过去的题海战术,忽略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体性地位。而在大学数学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因此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大都是点拨式、问题导入式等,大学教师将知识点和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研究获得答案。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很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很好地适应大学数学教育,给他们的数学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二)教育内容存在脱节和重叠的现象
在教育内容上,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存在着脱节和重叠的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中学数学教育在知识体系结构与内容设置方面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大学数学教育的内容却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不对称的发展趋势使得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在教育内容的衔接上出现较多问题。首先,两者之间的重复内容较多,中学数学对函数、微积分、概率统计等相关概念和内容都有所涉及,但是在大学教育阶段,大学数学教师仍然从最基础的内容进行数学教学,这不仅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相对影响了学生对其他内容的学习,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其次,大学数学教育内容与中学数学教育内容存在脱节现象,例如傅里叶级数线性回归等内容。中学生的知识构架不完善,只对相关基础性内容进行学习,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在大学教育阶段,具有高度实用价值的内容也没有相应涉及,导致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一知半解,无法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
(三)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有所不同
首先,在学习观念方面,学生在中学数学学习阶段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方案的制定、学习进程甚至是学习方法都是由教师包办的,但是在大学数学学习阶段,自主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大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中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往往提出问题后就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对学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在短时间内,很多学生无法完成从服从到自主转变,因而无法开展有效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在脱离中学阶段的束缚式学习后,容易产生自我放纵的心态,这都对大学数学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在学习方法方面,听课练习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多数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在课后认真练习、复习,就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成绩。但是在大学数学学习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骤减,面对内容繁杂的数学知识,学生只能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方法的不同也对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策略
(一)教育方法的衔接策略
首先,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微型探究数学教学,这样既可以满足中学数学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很快地适应大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掌握大学数学的学习步骤。其次,大学教师应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尽量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大学数学教育不再像中学数学一样,追求数学成绩,应当将一些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要注重大学数学教学的实用性。
(二)教育内容的衔接策略
在教育内容上实现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主要依赖于大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这是由中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性决定的。中学数学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理想的分数。因此,为了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大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内容衔接的问题上应当履行主要职责,要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明确应删改、增添的教学内容,对大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避免重复和脱节的问题出现,在编写数学教学大纲时要注重参考中学数学的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三)引导学生数学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策略
要想在大学数学学习阶段取得优异的成果,学生就必须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上做出改变,而这种改变要中学数学教师、大学数学教师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首先,在中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和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不时地向学生介绍大学数学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大学数学教学有一个前期的认识。其次,在大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要将大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与学生进行分享,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渐地适应大学数学教学。最后,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努力的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在养成预习、听课、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总结,要注重对自己思维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要学会运用数学逻辑思维将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努力的构建自身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数学教育。
三、结语
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大学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学生相关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衔接,甚至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从大学数学教师、中学数学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方面进行努力,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进而为我国数学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良好的支持。
教育议论文3
早在隋朝就推行了科举考试,广纳人才为国效劳。可是到了明代以八股为主。即“八股取仕”,它逐步成为僵化模式,特别到了晚清时成了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虽然现在废除了科举,但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不也一样吗?
八股文,破题,承题都有规定好的条条框框,根本就没有创造性,现在的作文也有字数、扣题、文体的一些硬性规定;回首过去,孔乙己由于时代的局限,在八股取仕的考场上名落孙山,成为人们嘲讽的对象,就连蒲松龄,戴震这样名垂于世的文学家、哲学家都未能考取进土;面对现在是一张考卷定成败的时代,有的人才可能因故会发挥不出来,成了漏网之鱼。国家因此少了许多有为之士;有些即使考上了,也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
在这知识的时代里,要知道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正如xx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是应试教育却紧紧束缚了我们的创造性,作文成了新八股,学习靠记硬背,如此的教育,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吗?
当我们看到日本人也能拿几个诺贝尔奖时,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就不汗颜吗?就算是汗颜,恐怕中国再过几十年也不会有诺贝尔奖得主吧!制度一日期不改,素质教育就一日不能落到实处,中国的教育显然不能再墨守“三日考场”观念要更新,体制要改革,从根本上革除应试弊端,改变高考指挥棒效应。
可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了,但结果怎么样?
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或者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肆无忌惮地搞“应试教育”这由上而下的改革谁在进行呢/听着中国先后喊出了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面对一叠叠的试卷,才知道什么叫“可望而不可及”,这究竟是为什么?原来有的学校因为实行“素质教育”学生成绩,升学率,优秀率一落千丈。怎样才能即没有应试的弊端,又不会影响升学率,优秀率呢?
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李林子在《实行素质教育不妨来一个双轨制》提出:建立一套与现行教育休系并列的另一套素质教育体系,实行双轨制。让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竞争,并由市场(学生、拓生单位)调节,提高教育质量。
我也希望中国能实行双轨制,也希望“应试教育”能与其弊端来个漂亮的“吻别”!
教育议论文4
何为“教”?
“教”是言传身教,是传道,是授业,是解惑。
何为“育”?
“育”是春风化人,是培育,是滋养,是养成人格之事业。
教育教育,这两个字必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教”,那么即使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也只是知识上的充足,远达不到灵魂与人格的丰盈与茁壮,若教育分开,那教育的含义就会模糊不清,因为教育的意义为教授知识,培育人才,只有教育结合,才能让人才造就中国的未来,让教育成就未来的希望。
教育结合,是提升国民素质是途径,记得那个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吗?中华民族原本温文尔雅,谦恭礼让。却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经济面前丢掉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用中文书写的“请勿喧哗”,那在英国街头的推搡谩骂,那一次次无理,一句句声讨,无不体现了国人的浅薄与素质的低下,我们应该检讨,为何“素质教育”喊这么多年,为何国内大学遍地开花,中国人的形象却永远如此嘈杂喧嚣,也许我们过度重视了学生的“教”,而忽视了人格的“育”,正因如此才会有众多大学生屡屡涉法,才会有复旦投毒案这样令人惊悚的新闻。闪花我们的眼,刺痛我们的心,只有教育结合,才能培育出一个优秀而健全的人格,才能提升公共文明素养,彰显国家的尊严与形象。
教育结合,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之根本,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教育大国地位毋庸质疑,然而是“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只见数量,不见质量。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远不及现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尽管教育资金大量投入,尽管大学科研所如雨后春笋,但是却培育不出下一个屠呦呦,下一个莫言,究其根本,还是多年应试填鸭式教育的叫,而没有注重学生独立式思考,发散式思维研究式素养的“育”,通过“教”学了再多的知识,若不能通过“育”内化为自己学习的素养和能力,这样的教育又有多大用处呢?只要教育结合,才能打造出中国教育品牌,才能让中国教育走到世界的制高点,实现国家品牌的飞跃和发展。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曾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教育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基石,而如今如何“教”,如何“育”,已经成为关乎民族存亡与复兴的关键,只有教育结合,才能让强国梦想触手可及,才能让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教育议论文5
看过这样一则漫画:在树下,儿子在看书,爸爸在树上往儿子头上砸苹果,儿子的头上已经被砸出了一个肿块,和妈妈的手里还高高举着一篮满满的苹果。这幅漫画的标题是:不信把儿子砸不成牛顿第二。这个深刻的嘲讽了当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的错误。我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应与时俱进。
在这幅漫画里,最引人深思的是孩子头上的肿块,它代表的旧时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伤害,这启示着父母不应该采取偏激的旧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偏激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渐渐产生叛逆心理。所以我认为,父母应当引导孩子,而不应当约束管教孩子。
更令人惊心的是这幅漫画的标题:不信把儿子砸不成牛顿第二!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我能理解,但过于远大的目标直接压在孩子身上,只会把孩子压得透不过气来。父母应当引导孩子达成一个一个小目标,从而步入成功的殿堂,而对于这些小目标,也应当是根据孩子的梦想来定,不应该强制性要求孩子。
而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这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社会上的各类人才不能得到发展,孩子们都会陷入“苹果”危机当中,从而不能发展理想,最终只会导致社会上的多元化人才消失。
而在教育孩子上,孟母无疑是成功的。她在发现孩子喜欢模仿后,他做的并不是管教,不是强迫孩子改正,而是迁去学院附近,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有修养、饱读诗书的人。从而,孟珂也不负厚望,成为了继孔子之后的“亚圣”。
请不要再用“砸苹果”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了,照搬来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梦想,请不要掐灭他们的梦想,教育方式应当因人而异。
或许,现在有许多父母都是以“砸苹果”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或许许多孩子还处在被“砸苹果”的痛苦中,孩子们不应该压抑自己的梦想,强迫式的教育方法毫无作用。同时,父母们应该多向孟母学习,理应尊重孩子的理想,并加以正确引导,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殿堂。
每个成功人的背后都有懂教育的父母,愿天下父母都能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成就孩子最美好的人生!
教育议论文6
苦者,乃五味之一,引申为劳苦。最早约见于《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亚圣此言自古以来被作为修身的金玉良言。
如今时兴“苦难教育”(一说“挫折教育”,义同),其施教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大力倡导的做法之一是创设挫折情景,让他(她)们经历一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锻炼。还有一个与“苦难教育”殊途同归的活动叫作“忆苦思甜”,大人们用他们的苦难观教育我们,说他们那个时代是如何苦难,缺吃少穿,没钱读书,云云。
其实,每一时代都会有各自的苦难,只不过不同时代对苦难的感受不相同罢了。父辈们认为挖野菜、捡煤渣是苦难,有书念才是幸福。但现在的孩子却觉得只要能不被考试所累,宁愿去捡煤渣、挖野菜。大人们觉得现在的孩子生在好时代,长在蜜糖罐里,因而,总想让他们也体验一下自己儿时的苦难,诸如吃窝窝头,喝黑面粥,咽菜糊糊……然而,在孩子眼里,这些都不算苦难,反而从“忆苦饭”中尝到了刺激和新鲜感。如果可以交换,让大人们去体验现在孩子们学习的重压,对他们来说,重温童年,弥补学识的不足,何尝不是一大快事。
可见,苦难有它的时代性。这个时代是苦难的东西,下个时代或许成了游戏;上个时代的苦难,放在今天不一定是不幸;下个时代的幸福,放在上个时代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好运。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体验着各自的苦难,完全没有必要用自己时代的苦难去磨砺别人。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苦楚。
对父辈那个时代所经历的苦难,只要知道就够了,不需要重复。苦难对每个人来说,既不是生命的运气,也不是生命的不幸,它只是一个事实。人生在世,他的任务仅仅是在体验自己的那一份并在忍耐中清除它,而不应人为去制造它。倘若把孟老夫子《告子下》的话引向极端,进而视“苦难教育”为万能,其结果便是给下一代人增加了双重苦难。
我们应当走出这一误区。
教育议论文7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一)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二)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三)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
建国之后,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建国以来,小学语文、算术等学科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试验。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教育议论文8
幼儿时期是人的自信心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将儿童自信心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进行完成。由于年龄较小、心理较不成熟以及交往能力的限制,幼儿多多少少都存在着缺乏自信心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性过强、课堂上不敢举手勇敢发言、没有勇气参加集体活动、不敢和其他小朋友和同学玩耍、遇见问题缺乏主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害怕尝试新鲜事物等。
除了以上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外,幼儿教师和家长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到位也是导致幼儿缺乏自信心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于孩子的事情过度包办,完全代替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应该孩子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有就是对于孩子自己做过事情,老师和家长给予过多的否定评价等一系列的原因。总而言之,对于如何培养儿童自信心的对策和方法,幼儿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幼儿教育经验,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一套培养儿童自信心的新模式。
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对自我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评价,这就是所谓的自信心。自我评价对于培养儿童自信心非常重要。由于受到不正确的人生观与教育观的不良影响,成年人会主观认为自己对幼儿的所有要求都是对的,对于儿童出现的某些行为或说的某些观点不符合自我以往的认知时,便对儿童的“错误行为和观点”进行批评和指责。
反观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心理接受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成年的家长和老师有盲目依赖和信任的现象,出现了家长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问题,导致儿童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严重挫伤的儿童的自信心,给幼儿教育中儿童自信心培养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为了多方面对儿童自信心进行培养,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要充分给予儿童信任、肯定以及鼓励,从而提高儿童的自我肯定能力。有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受到外界激励时,其潜能的发挥远远高于正常水平状态下潜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责任,时时刻刻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要善于正确利用多种手段方式和各种途径对儿童进行鼓励,当儿童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出现进步和优点时,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表扬儿童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明确提出儿童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以真挚的情感和诚意去表扬和肯定儿童,进而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由于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正是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更好的更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教师需要合理的为儿童创设一个能够促进成功的大舞台,给儿童的成功提供机会,给予儿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去收获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清晰明了的认识到自身的实力,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合理的认识和评价体系,以此来激发出儿童的自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的为儿童创设成功的机会,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具体实际状况,然后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状况和客观现实存在的局限性条件,来创设不同的成功机会,从多个方面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帮助,让儿童有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活动完成后,对于儿童的成功要给予充分和真诚的赞美和肯定,逐步激发儿童的潜力,从而达到培养儿童的自信心的根本目标。举个例子来说,针对一些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儿童,幼儿教师可以举办一些体育竞赛活动,帮助和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使儿童在由易到难地活动中找到实现自我的价值,信心的培养也在一点一滴的进行。
在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因此,幼儿教师对于儿童出现的失败要及时帮助,并进行鼓励;对于幼儿的成功要不断地认可和肯定。培养儿童自信心是一项长期的事情,不要因为成效太慢而操之过急,导致前功尽弃。
我们不难发现,儿童自信心与其成功率息息相关。儿童的成功率与教师期望值、自信心是成正比的。因此,在培养儿童自信心时,幼儿教师要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心理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儿童的具体特征和实际情况,对儿童的自信心培养提出相应的期望值,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对儿童的自信心进行培养,切忌拔苗助长。
此外,由于儿童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因此,幼儿教师要尽可能掌握儿童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及时调整和改变对儿童的期望值。在培养儿童自信心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教师的期望值与儿童的具体实际状况不相符时,要及时的调整,以此来避免儿童失败的机率,破坏之前建立起的自信心。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或者不顺心的事,幼儿教师需要在这个时候教育儿童,以健康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难题,以一个好的心态去坚持和努力,要有自信心去战胜困难,最终取得一定的成功。提高儿童的耐挫能力,以及在学会面对失败的补偿方式,使儿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自信心。
教育议论文9
“素质教育好,素质教育棒……”这是我们现在学校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啊,当今社会需要全方面的人才来建设,政府决定就从小学生抓起,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就有了“素质教育”这一说。
在没有施行“素质教育”之前,同学们成天学习文化课,烦都烦死了,学习成了我们的一种负担,可瑞在不一样了,学校新增了许多课程。比如,经胶我们没学过英语、音乐、科学,还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一系列课程,学习的知识面广了,同学们兴趣盎然。另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植树、参观、冬季长跑活动等,使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磨练了意志。
从施行素质教育以来政府为我们盖上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还给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仪器,教学设备等。课间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可以领取自己喜欢的体育道具进行安全的体育活动。课上同学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上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同学们再也不会把学习认为是一种负担了。
老师曾对我们讲过,施行素质教育一是让我们将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让我们能劳逸结合,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我在这儿想对各位父母给以真诚的奉劝:“要正确的教育孩子,不要让他们仅是单单的学习好,还要让他们各方面发展,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我还想对各位中、小学生说:“珍惜这短暂的学习时光,认真学习,这样才对得起政府与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栽培。”
素质教育伴我们成长,让我们带着它举起双臂,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教育议论文10
今天早上的中央2套《马斌读报》栏目说:四川某地有一对夫妇为供儿子上大学,倾家荡产,最后连结婚时送妻子的戒指也变卖了,二人艰难度日,好在儿子有出息,不禁考上了北京大学,而且还去了美国读博士。儿子倒也孝敬,节衣缩食从奖学金中省出一万美金寄给父母,父母凭着一万美金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
这段话从表面看,是说这对夫妇坚毅不怕难,儿子孝敬有出息。但其中的内涵不仅如此。
我们不仅要问,中国的教育怎么啦!我们不妨逆向思维,结论是中国的教育让人倾家荡产,美国的教育给人雪中送炭。中国的教育在挣钱,也能挣钱。我们的教育太落后了。
曾几何时,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学前班开始,一副沉重的枷锁就套在他们及家长的身上:开始了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交费历程,开始了繁重的学业生活。那学费是越来越多,多得让一般平民百姓家庭负担不起;那书包是越背越重,压折那稚嫩的身子骨。迫于竞争的压力,家长与学校对学生们都寄予厚望,因而孩子们从入学起就开始了拼搏!他们失去了童年和少年游玩的闲暇与乐趣,同时也没有自由地发展自己特长和潜能的余地与可能。那一次次升学,那高考,揪着多少人的心哪!考孩子,也是考他们的亲人。考上愁,考不上也愁:考上了,是再加一码的学费和学业;考不上,要复读,那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思想负担。
教育改革以来,教育产业化、乱收费使学费节节攀升,居高不下。中国人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所有支出中高居第一位,其比率几乎是世界之首。
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显示,由于上不起学,全国中、小学生辍学人数每年达200多万。“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的案例研究”课题组抽样调查17所农村中学后发现,平均辍学率约为44%,最高为74。37%!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差不多要花十来万人民币,这对广大的农村家庭来说,实在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于是许多的孩子,中学一毕业甚至没毕业,就不得不背上行囊四处奔波打工了。大批平民子弟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造成教育严重的不公平。
虽然说这些年,中国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收费标准才逐步正规化,但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乱收费现象。另外,由于急功近利式的扩张,教育中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从而造成的人文精神的丧失,希望这些现象能够尽快消除,不要再出现因贫困而丧失教育权利的现象!
【教育议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教育议论文
2.议论文:教育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