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读后感(精选10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堂吉诃德》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1
《堂吉诃德》的小说主人公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坤,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骑士出外游侠。他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烂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动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他立下遗嘱,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初看《堂吉诃德》,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味,又觉得书中蕴涵了一种道理。人们的最基本的本质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在实现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因为太单纯了,才闹出许多笑话。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时,为的是打击、讽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及其在人们中造成的恶劣影响。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歌颂了黄金世纪式的社会理想目标。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现实感。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堂吉诃德》中出现了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我想: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这部作品被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名作家推选成为最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2
昨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堂吉诃德》。堂吉诃德自小就喜欢骑士小说,他梦想着过上古代骑士的生活,于是,他拼凑了一副破烂的铠甲,把他看上的乡村姑娘当作心中的女神,还带上一个叫桑丘的侍从,然后骑上一匹自以为是世界上最强壮的马。驽马难得,便开始出发了,由于那些骑士小说,他误把风车当成巨人,展开了“惊天”搏斗,把羊群当作敌人,又一次展开了“拼杀”,把受害的苦役当作落难的骑士,为了解救他们而不惜姓名。就这样,他不分好坏乱打一气,只为了成就他的“骑士精神”,而他身边的小侍从桑丘,总是惊呼着告诉主人真相,而主人则以“魔法师的杰作”蒙蔽桑丘,桑丘则又悔恨自己不该为了小利益来和堂吉诃德瞎混。于是,堂吉诃德的邻居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知道了这件事,他为了医治堂吉诃德的“精神病”,便假装成骑士来打败堂吉诃德,可是反被英勇的堂吉诃德打败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又一次向堂吉诃德挑战,终于打败了伟大的骑士,因为事先的条件,堂吉诃德回到家中,在临终时才明白一切的虚幻,并嘱咐外甥女不能嫁给看过骑士小说的人。就这样,这位伟大的骑士走了,一切故事都以完结了。
现在社会风气越来越差,许多少年因不好好读书,很小就干上了偷窃等恶劣的勾当。还有,别人在椅子上落了一个手机,看见的人本应该还给失主或拨打110,可良心终究敌不过贪婪,直接一转身将手机收入囊中,再溜之大吉。还有,银行卡调包事件,在你不注意时,立刻用手挡住卡,再只用一两秒的时间,就成功了。社会的风气不给力,可监控与民警很给力,现在到处都是坏人的“老鼠夹”,天罗地网,抓不抓只是早晚的事。像酒驾,还是有人乘机钻空子,最后不仅吊销了证件,还坐上了班房。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在做坏事,你一定就会后悔。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3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米盖尔太塞万提斯笔下的一个“荒唐”的小人物,原名阿伦索吉哈达,知道他的人都认为他很可笑。我可不是这样认为的。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穷乡绅士堂吉诃德读骑士类的书籍入了迷,一心想要复兴骑士制度,于是他背井离乡,离家出走,想锄强扶弱,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以垂名史册,堂吉诃德的辛苦奔波最终智能惹成一系列的笑话,他狼狈的回到故乡,在悔恨中死去。
初看《堂吉诃德》,我认为它就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味,又觉得书中蕴含了一些道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那位高粱杆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连篇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善良、正直的本性,那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只是因为他太单纯了所以才闹出许多笑话。
曾记得小时候看这部动画片,只看到一个疯疯癫癫的骑士,做出一些蠢事,把我逗得咯咯发笑,那时只觉得他是个疯子,可是现在读起来却有新的体会。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被他的执着精神所打动,切不说他是真疯还装疯单他对认准的那个目标锲而不舍追求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去学习。堂吉诃德有不言败的精神也令我敬佩,虽然一次次的失败,但他仍然像骑士那样要求自己。不畏,坚持正义!当再次回味这本书时,我体会到了一种忠贞不渝的精神,也的确是蕴含在他的心中。他勇敢、坚毅地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有执着公正的品质,他嫉恶如仇,总是向他的“敌人”发出不屈不挠的冲锋。就是这样一种充满世界的勇气和英雄的品质,才使他的仆人桑丘一直不离不弃的跟在他的身边。
堂吉诃德是善良的,只是因为他善良到单纯的程度,因此,他的理想和报复都功亏一篑。但他的仆人桑丘却发现了堂吉诃德的英雄品质,并给予了他理解和支持。是的,他正直,他执着,他永不放弃,虽然,堂吉诃德所做出的行为滑稽可笑,但是,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他拥有的品质我们有吗?正直,很多人都有,执着,少部分人拥有,永不放弃,极少部分人拥有,如果把这三点加在一起,我们便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想想看,堂吉诃德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以向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进攻;为了自己的梦想,落得一身悔恨,可他放弃了吗?没有,他依然执着,依然勇猛,依然正直,虽然这都已经成了历史,但他永不言败的精神确实这的我们后人学习。骑士的灵魂必将永垂不朽!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4
最近,闲来无事,又将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这本书看了一遍,经典毕竟是经典,无论读多少遍都不会感到厌倦,想起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是感觉好笑,跟看笑话似的,看到堂吉诃德各种荒诞不经的行为,内心就感到好笑,感觉作者写这本书就是单纯描写了堂吉诃德这个搞笑的人物,并没有深入过去了解什么,鉴于当时比较年幼,社会阅历和文学素养的水平的不成熟,只把这本讽刺社会现实的名著当成了一本笑话书来看,现在想想真是有点幼稚。
不过现在再看这本名著,渐渐发现了这本书里字里行间所反映出来的深刻内涵,从堂吉诃德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人物身上,我读到了更深一层的内涵,已经没有了当时看笑话的心态了,更多的是对作者对于社会的黑暗揭露,这本书主要描写和讽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上十分流行的骑士小说,并揭示出教会的专横,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塞万提斯表面上描写了这个行为搞笑的堂吉诃德,并通过堂吉诃德一系列离谱的行为展现了这个被骑士精神侵害的近似疯癫的搞笑人物,实际上是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困苦的反映,作者通过辛辣的`笔墨,严厉的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和教会对人精神上的摧残。
在文章的最后,堂吉诃德终于清醒了,他意识到他以前的骑士精神在他看来也是一种疯癫,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骑士精神也是一种疯疯癫癫,在文章的最后,堂吉诃德对于骑士深恶痛绝,或许,这就是作者塞万提斯所要最终的目的,进一步批判了教会对人的残害,批判了骑士精神的荒诞。或许,这就是这本书,作者塞万提斯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5
堂吉诃德所遇到的“奇事”,或者他无法用正常的逻辑来确定的事,全部归咎为“与我作对的坏魔法师”,这些“坏魔法师”是谁?毫无疑问,那就是他谴责的对象——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堂吉诃德所效忠的“情人”是谁?不是那“杜尔西内娅”,而是与“游侠精神”相呼应的精神偶像,是支持自己行“游侠精神”的支柱。但是“坏魔法师”不存在,“杜尔西内娅”也不可爱,也不是贵族小姐,所有的一切全不真实,所以,堂吉诃德在临终的时候,才“悔悟”,虽然他最后充满喜悦的求得了上帝的宽恕,但是却为全书定下了悲剧的基调:游侠精神——坚持公义,勇敢,仁慈,充满爱心——最终失败了,失败在了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机器都已经腐朽,不存在滋养的土壤。
这就是作者赋于堂吉诃德的几层涵义。或者再多读几遍,或者再多一些闲暇的时光,我能够更多的找到一些涵义,但现在,就这样了。
桑丘,书中另一个主人公,他和堂吉诃德也呼应,难辨别他是聪明人还是愚笨人,特别是当上了“海岛总督”的那一节,用自己的特有的智慧解决了许多难题。在我看来,作者在桑丘身上讴歌了普通劳动者的智慧。他的愚笨,其他不说,单说堂吉诃德咽气之后,桑尔的最后那段话可以管窥一二。当然,桑丘的身上也有着民众愚昧的一面,比如,贪小利,损人利己之类的,不再赘述。
懒劲又发作了,笔记就在到儿吧。天晓得啥时候还能补充一下。
希望塞万提斯不会责怪我对他的心血,他的“儿子”的曲解。安息吧!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6
一般关于这本书的看法是它兼有戏剧和悲剧的元素。说它喜剧,主要源于主人公在书中的行为与思想都是十分滑稽可笑的,从而构成了喜剧元素;说它悲剧,是因为堂吉诃德虽然内心有着美好的愿望、崇高理想却向借助于骑士精神来实现,并且得不到世人的认同,这当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构成了悲剧。
而在我看来,这本书应当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才对。即使它真的包含了一些喜剧元素,如上文所提到的一样,那也只是塞万提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悲剧性而特意为之。一喜一悲的映衬不是喜剧愈喜,而是悲剧愈悲。因为我始终认为,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悲剧的艺术性要远高于喜剧的艺术性。喜剧只能用作一时的欢娱,而悲剧才能让人反思。
对于塞万提斯来说,一部不能引起反思的作品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知道,彼时的西班牙王国正日渐衰落,同时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在那里发展起来。复杂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下,所有人都陷入了困境。王国因此希望能够用骑士精神来加强统治,塞万提斯则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嘲弄了骑士精神。
而作者大概并没有向嘲弄堂吉诃德,因为堂吉诃德实际上是一个受害者。相反的,主人公的英雄品质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充分是展现。他不是为了忠君、护教,而是为了扶危济贫、改革社会;他勇敢而善良。除此之外,他还具有渊博的学识。可以说,如果他吧是看了那些骑士书籍,他一定能够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但他就偏偏看来那些误认的骑士小说。这样,他的渊博学识、优秀品质就反而“成就”了他“喜剧”的一生。世事之无常,瞬息万变,在他身上体系得尤为明显。由此也可以想到一个问题:一个人何以由一个天才变成蠢材?又何以由一个英雄变成一个小丑?就作品本身而言,我们似乎可以从作者的时代背景得到答案;然而既然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就足以证明它在每个时代都具有其现实意义。
也不知道是谁说的,所谓的悲剧就是把世间最美的东西撕碎了给大家看。从某种意义上说,《堂吉诃德》符合这样的标准。他把主人公身上种种优秀、美好的东西都“转化”成了被世人嘲弄的理由,成就了一部“喜剧”;恰恰是这样的“喜剧”造就了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也许世界就是这样,一边是喜,一不注意就滑到悲的那一头了。
传奇作家塞万提斯在这本被认为代表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中勾勒出了一个既颠且痴的游侠骑士的形象。说他颠,是因为他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说他痴,是因为堂吉诃德从来都是那么固执,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真实的世界,当然他可能也看到了,但他却一点也不相信。
堂吉诃德可以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虽然这样形容他稍微有一点讽刺意味在里边。毕竟他的“特立独行”是有悖于世人的普遍认知的。他的特立独行不但是他敢于与天斗、与地斗,还体现在他在面对世人嘲讽时能够自得心安。非但如此,他甚至还认为整个世界、所有人都错了,想要“拯救”世界。
他让我联想到了阿Q。不过在塞万提斯的笔下,他比阿Q更“Q”。阿Q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心里很清楚拯救是个十足的异类,挖空心思获取一种“精神胜利”以自适。而堂吉诃德则不然,他浑然不知拯救头脑中的世界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世界,反而认为是别人错了。因而在他的观念中,根本就不存在如何自适的问题,而是一门心思与他眼中的巨人、恶魔决斗,不让他们为害人间。仅从这一点上看,姑且不论他的行为是否有意义,我们可以说,堂吉诃德比啊Q的“境界”要高,而且远超诸愚人痴人之上。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7
今天有幸拜读了西班牙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的著名小说《堂吉诃德》,内心受到了极大地感触,仿佛自己的身体已经飘荡在纷乱的中世纪之后,仿佛已经成为了文艺复兴的先驱。
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这部小说是一部非常典型讽刺小说,有许多现代评论家都说这本《堂吉诃德》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读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文章里面堂吉诃德做出了与时代相违背的种种搞怪事情,却终究无法抵挡历史的洪流,被淹没的历史的车轮之下。其实现实中我们也是如此,我们必须要做与时代相符合,与滚滚历史洪流方向一致的正确的事情,否则的话,肯定会被历史所淘汰。
无论怎样,读书使人明智,感谢这本《堂吉诃德》带给我如此多的知识。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8
名著是遗留人世间的珍珠。
《堂吉诃德》为我们刻画了一位瘦骨嶙峋、干瘪面庞的主人公形象。他是一个没落的贵族,沉溺于骑士小说而不能自拔,竟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把自己装扮起来,把桑丘——一个矮胖的农民当作自己的侍从,并且把村里的一位村姑当做美丽的夫人,作为自己信仰的公主,然后开始了他们的三次骑士旅途。在征途中,他竟然把风车当作三头九臂的巨人,并且和它大战了一番,最后以“睿智”的堂吉诃德的失败而告终;其后,他又把客店当作城堡,睡梦中把酒囊当作巨人搏斗。这就是他,一个荒诞不堪的堂吉诃德,他的出现,注定带给我们无尽的欢笑。仅仅如此吗?不,这些犹如珍珠一样,带给我们无尽笑料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受益终身。
故事中,堂吉诃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与桑丘的简单朴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堂吉诃德的显著特点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生活在自己的臆想世界里,不能辨别幻想与现实。故事中,他自己幻想公主,幻想打巨人、臆想世界,当他的幻想被人戳破后,他却不能接受现实,总想是他身边的一位魔法师搞的鬼,故意破坏他身边的人和物,损毁他的幸福,这更加突出了堂吉诃德的荒诞可笑以及他受骑士小说的荼毒之深。他是一个可笑的人,做事横冲直撞,不问缘由,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连累了他人,嘲笑了自己,但在这一切的笑料之后掩藏着他那热心、善良、正直、无私、正义的心。他勇敢,为了他人,他可以毫不畏惧的迎向危险;他仁慈善良,在危险面前,他保全仆人,独自应对危险;他荒诞可笑,但只是建立在一个锄奸救苦的基础上的,他酷爱自由和公主敢于为主持正义而忘我斗争。
堂吉诃德带给了我们许多,让我们认识了这位伟大的狼狈骑士,他让我们明白了:人人生而平等,勇者无惧,信仰的力量是无尽的,信仰使他从不退缩。他的经历告诉我们遇事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堂吉诃德陷入骑士小说而导致了他的愚昧荒诞,使我们明白,要学会扒开自己眼前的迷雾,使自己清醒。
吾日三省吾身,我们知道,我们笑他的时候,自己心里明白,他并不比我们自己可笑多少。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9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叫《堂吉诃德》,他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著名代表作。这本小说讲述了年逾五旬的绅士吉哈纳因读骑士小说走火入魔而改名堂吉诃德,闹出不少令人笑掉大牙的事情。
这本书乍一看十分荒谬,其实它极其现实的影射了当时的社会问题:西班牙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并通过战争统一全国后,国力发展极快,其中在文学方面尤为明显。这时候的文学界出现了许多优异的作品,骑士小说就是其中一类。但随着时代变迁,西班牙逐渐的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再加上连年征战和封建经济解体,通过骑士小说来巩固他们的地位,宣传所谓的“骑士道光荣”论,煽动民众加入他们的队伍。随着欲望的增加,骑士小说越来越粗制滥造,越来越荒诞离奇。作者正是看到了这种现象,才动笔写下了这篇着作。
堂吉诃德是一个正义的斗士,他不屈不挠、勇敢无畏、行侠仗义。他深深的厌恶黑暗的社会,企图通过自己的游侠行径振兴骑士道,但是事与愿违,骑士道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再加上他深受骑士小说的毒害,成为一个行动盲目的人,将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他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羊群当成军队,把理发师的金盆当成头盔,因此大家都认为他是个疯子。尤其是在住旅店那几章,他被众人耍得团团转,而自己却糊里糊涂,完全没有察觉。读到这里,我不禁为堂吉诃德感到悲哀。
再者,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希望建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新社会,可惜他的理想是超现实的,凌驾于现实和法律之上的,而且在这样的驱动下,他做出了打伤押送囚车的卫兵,并释放国王囚犯这样疯狂的举动。他希望囚犯们能自由,但他不知道,囚犯是没有权利获得自由的。所以他的理想无法实现。
最后,用本书最后一章,堂吉诃德离世后,参孙学士为他写的一首诗结尾吧,这是对于堂吉诃德传奇一生最完美的评价:不惜丧身,谁说愚痴?惊世立勋!慷慨豪侠,超凡绝尘,一生或幻,临殁知真。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10
我第一次听到堂吉诃德这个人名时,别人都评价他是一个疯子,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主义者,但据我所知,《堂吉诃德》是世界名著,那么这位“疯子”一定有他的经典的地方。
堂吉诃德本是一个乡村绅士,后因看骑士小说看多了,看得走火入魔,把故事里的种种都当作现实,想做一名游侠骑士,扶危济困、惩恶扬善,宣扬正义,发扬骑士道,而堂吉诃德·拉曼却就是他后来改的名字。后来,他还找到了一位妙语连珠,善用谚语又幽默可爱的侍从,桑丘,主仆二人到处闯荡,最后被同村的学士孙参用计骗回了老家,最终醒悟,认识到了骑士小说的危害,然后去见耶稣。
整个故事看起来幽默搞笑,堂吉诃德种种古怪的行为和错误的认知让我捧腹大笑,笑过之后又有些说不出的心酸。他总是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见到一位牧童糟主人毒打,前去为牧童说情、让主人还清牧童的工钱,结果适得其反,等他走远后,牧童遭到了更惨的毒打,并诅咒天下所有的骑士。堂吉诃德本来是好心帮助牧童结果适得其反,这除了表现出堂吉诃德的天真和正义外,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理想的生活却总是得不到现实的认可。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只有任富贵人家宰割,没有一点儿自由权,不能反抗。
当堂吉诃德和桑丘看到了风车市,走火入魔的堂吉诃德以为是魔法师搞的鬼,认为那是三头六臂的巨人,英勇无畏地向前冲杀,无论桑丘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结果可想而知,堂吉诃德被“巨人”打翻在地,动弹不得。这更体现了有些小说对于人们的毒害,让人分辨不清是非,而西班牙的骑士小说和我们中国的武侠小说不是很雷同吗,许多人都看得走火入魔,做大侠,替天行道,其实自己什么也不会。想起小学孔老师总说的话:要读好书,读用益身心健康的书。也想起了现在方老师的话,要用自己的头脑去读书,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堂吉诃德虽然很疯癫,但他很守信用,答应了假的心上人的话,以为他的心上人正的中了魔法,要打三千下桑丘的屁股才能解决,最后,堂吉诃德不惜花重金让促使桑丘“打”了三千下屁股。尽管他已经被骑士小说弄得神魂颠倒,可他诚实守信的美德还健在!
桑丘一直想当一个海岛的总督,在堂吉诃德被邀请到一个富贵人家时,桑丘实现了他的愿望。别看桑丘平时挺傻的,可在他任期期间,凭着他惊人的智慧,顺利解决了许多疑难案件,让在场的人都瞠目结舌,最终因为当总督吃不好、睡不好,让桑丘很烦闷,最后辞去了这个职位。这是我认为这本书中最精彩的片段,也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支点,你就能撬动地球。尽管当总督既气派,又显得并尊贵,可却不能实现桑丘想吃好睡好的基本愿望,最后毅然辞去了这个令无数人羡慕的职位,由此可见,自己最喜欢的,才是最好的,要勇于放弃,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最后,堂吉诃德回乡的时候重病不起,同时也悔悟过来,在临终前立下的遗嘱中,要求把债务都还清,也要宣传一下自己的事迹,告诫世人骑士小说的危害。在他临死前还在为他人着想,保全自己的信誉,这种精神是在难能可贵。
同时,我也认为堂吉诃德那颗正义、善良、诚信的心和他那古怪的思想却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堂吉诃德乐于助人,爱扶危济困,而一些人就利用他的这些品质当作玩乐的把戏,用救命的求救声把堂吉诃德骗到墙头,把他的手绑在上面,让他身体旬空,难受了一整夜;许多贵妇人都假装热情款待他,背后策划着怎样拿堂吉诃德开玩笑。
这可以说是当时社会人们心里黑暗的一角,也可以说是堂吉诃德他那想象的世界太过理想化,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和平和正义,也没有绝对的善良和怜悯,英国的著名首相丘吉尔也如此,虽然他带领全英国人民挺过了二战时德军的狂轰滥炸,但却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竟让士兵用子弹去射杀被逼无奈而反抗的老百姓,所以堂吉诃德这种理想化的世界只能在书里看到,而现实世界却与他的这种美好的遐想迥乎不同,其结局也只有被世人嘲笑、捉弄,而他的这种悲哀就是那那份来自内心对美好世界的无限渴望。
【《堂吉诃德》读后感(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堂吉诃德读后感08-19
堂吉诃德读后感300008-16
堂吉诃德读后感80008-16
堂吉诃德读后感1500字(精选9篇)01-19
高中堂吉诃德读后感(精选22篇)08-05
堂吉诃德读后感400字07-23
堂吉诃德读后感800字07-24
堂吉诃德读后感500字07-22
《堂吉诃德》读后感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