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本草读后感
钱本草读后感
钱本草读后感
近理杂卷,得遇奇文《钱本草》,乃唐朝名臣张说所作,实属短文中之短文、奇文中之奇文: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贫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予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上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张说,字道齐,洛阳人氏。武则天殿前召集贤良问治国之策,张对为第一。曾官拜兵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左丞相之职。此文乃作者积四十年做官之经验,十七年修史之根底,总结人生七十年之阅历,苦心孤诣而成。其文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借药喻钱,借钱言药。告诫世人不为金钱所病,不遭金钱所害;实为世人开了一副人生处世永适之方也。文章句句深刻而明了、精警而寓理。文中之“七谓”正是君子为人之道、为官之道、益世之道、长命之道。每人读之,都会联系现实社会产生种种思索,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们想到钱是什么。钱是财富的象征物,是占有、支配、使用的标志。正如文中所言,“钱,味甘”,让人羡慕、让人渴望。手中有了钱,“偏能驻颜”,脸上泛光。男士派头十足趾高气扬;女士“采泽流润”,披金挂银,胸挺气傲。然而,钱亦“有毒”;能“污贤达”、“令人霍乱”。钱乃“大热、有毒”之物,如“服之非礼”、“取之不义”,则必被钱“毒”所害,轻则“弱志伤神”、铐锁相加,重则-民愤难平、逆道被诛。“不以为珍”、“不取不义”,方能免为其毒害。
第二,让我们想到钱之“毒”源于何处。钱之“毒”,源于主观意志。主观意志中对金钱的贪婪,支配行为去“取之不宜”、“予之不宜”,而使身心受其毒害。对金钱的追求过于贪婪,就是埋下了“毒”之种子;就会不择手段而“求之于不义”。
然而,钱“污贤达”但亦“畏清廉”。如果人人都能两袖清风,正气浩然,钱“毒”何在?钱“害”何来?由此可见,钱之毒由心生,钱之害由欲来。
第三,让我们知道钱该怎么“缺——“入不妨己谓之智”
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只要光明磊落,不走歪门邪道,不因钱之“取之不宜”而妨害前程、影响命运,这便是明智之人。谋取不义之财,靠大贪大搂大骗大盗发家的富豪们,则事终有露,报终有时,必将因“取之不宜”而“妨己”、害己、灭己。
第四,让我们知道钱该怎么花。钱大可至“能利邦国”,小可至“解困厄之患”;但用在大吃喝、豪赌狂嫖、行贿谋私上,则会使人“霍乱”。《钱本草》告诉我们应该“积散相宜”、“博施济众”。
《钱本草》为世人开了一副“七谓”药方:谓道、谓德、谓仁、谓义、谓礼、谓信、谓智。只有做到这七点才能立足社会,人所敬之。
===========================================================================
《钱本草》-生如夏花
《钱本草》
作者:张说
唐朝名臣张说目睹世风日下,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写有一小品文叫《钱本草》,全文虽只有区区两百来字,却含有褒贬,把钱的性质、利弊、积散之道描写得真是淋漓尽致,发人深剩
其文曰: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至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役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使无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练,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智伤神,切须忌之。”
此篇奇文,以钱喻药,说药言病,可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细思之,言得巧妙,析得精辟!张说开的这个药方真是一剂包治天下人“钱脖的良方,把世人对金钱的态度剖析得入木三分。《钱本草》为世人开了这样一副“七谓”药方:谓道、谓德、谓仁、谓义、谓礼、谓信、谓智。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用钱要有度,这就叫‘道’;不把钱看做珍宝,这就叫‘德’;付出的劳动与所获得的相适应,这就叫‘义’;不贪非分之财,这就叫‘礼’;乐善好施,这就叫‘仁’;交易不违约,这就叫‘信’;不让钱伤害了自己,这就是‘智’。”他相信只有做到这七点方能立足社会,被人所敬之。这可谓儆戒古今的肯綮之言了。古人对钱尚能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更何况今人呢?因此在今天看来,《钱本草》对于腐败不廉者仍是一剂很好的灵丹妙药。
【钱本草读后感】相关文章:
2.《本草寄情》诗歌
3.小狗钱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