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的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无邪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思无邪的读后感 篇1
诗经,是一部古老而珍重的书,中国诗歌的源头。名头之高妇孺皆知,但从汉代以来,就没有几个真正能完全懂得的了。诗经一共有305篇,作者安意如在《思无邪》中选择了40余篇进行解读,以“国风”为主,纵横深入地还原了诗经本来的面目。它大气而活泼的,沿袭前两本书的清新自在,然而在表达的深度和力度上都有新的突破。
这几天被学校安排监考,中午吃过午饭后时间还早,就到同事那里找书看,她递给我一本书,稀疏几朵玉兰花,淡淡开在书封面下方,简单的三个字“思无邪”后面追着——追绎前生的记忆,“诗三百,思无邪”便悄悄印上了心里。就象随意抬头就能望见夜空里几颗星星一样,我们随口说出的一些“典故”里,有多少原来就来自于《诗经》?以为它就在不远处,转眼却以千年记?短短的几句诗行里,已经有了许多陌生的字眼,这些无法准确卒读的字句,梗在口中,梗在心中。这些无法咽下吐出的遗憾,告诉我时间的遥远与难及。
我喜欢安意如在书里用“怒其不争”(《日月》)或更”乐意看那西风怎么压倒东风“(《柏舟》)的解读。 千年前女子忧伤的背影,在时光的河边栖息成了一颗颗美丽的化石,拾起它,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妄加雕琢?每一次的分离都是凄伤的,哪怕已经几千年,重复了亿万次。一滴泪从混沌的过去,直流到如今,谁可以忍心将它拂得干净? 好诗如同一树玉兰花,而解读应该如同花底的一小片叶,用叶子来衬托花的娇艳与美丽,再贴切和恰当不过了。
安意如的书很独特,我觉得独特的原因在于她自己的独特,从她书写鹅字里行间能够感觉到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她写出了对《诗经》厚重的感悟,游离于古时的思妇和才子之间,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写出古人的人间悲苦。“书到今生读已迟”,她的天赋是前生带来的。诗人和词人不是也如此啊!更喜欢安意如的这样几句话:
诗经如隔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诗经》其实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的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你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没入河流之中。
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诗经》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思无邪的读后感 篇2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唯美中带有一点凄凉,让人回味无穷!
轻轻地翻开诗经,那本冰封的古书里,蕴藏着厚重的感悟。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豪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做笔记,因为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与思潮。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悄然落泪,因为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懂得了真谛,学会了去面对,去等待。如果说诗三百是前人要我们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应该懂得珍惜。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总演绎着悲剧,但它叙述的令人惊叹不已。也许是这样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瞧这动人的描写,清澈如泉水,艳的让我想起了一位绝代佳人息妫。她被世人称之为桃花夫人,因为她长得犹如桃花般娇艳欲滴,静婉美约,容貌绝伦,可她的命运却不堪回首,他的艳美而亡三国,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倾国容貌,都使后人无法忘记。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妫一个?红颜薄命的佳人数不胜数!再看看,诗经里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很短的一首诗,但却情意深长,悼亡之音沸腾在诗中蔓延。这就是《邺风绿衣》。起初还不能理解透彻思无邪这种一点点的玩世不恭,又有一点点的心花摇曳的感觉。我总说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观绝决,现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宝钗的任性激昂。思无邪,一本前人着传,后人追捧的书,其实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
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但并非无法触碰。当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来人世间为了什么,一切就会清楚了。经典之作,固然有经典之处,而这本思无邪恰恰写尽了人心所向,世间所恼。
这是一本受益终身的良书,它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
【思无邪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忆起灵,思无邪12-07
读后感的模式08-16
看书的读后感08-16
读后感的范文08-10
冰心的读后感08-10
童年的读后感08-10
美文的读后感08-16
新闻的读后感08-16
林冲的读后感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