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
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还是在小时候,通过一本精编的成语故事,从草船借箭的故事中,慢慢对三国这个历史时代有了一定的认识。
当时还年少幼稚,只喜欢其中的打斗,曾为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而心潮澎湃,也为张飞的长坂坡一吼而拍案叫好。
但如今再一次捧起这本经久不衰的名著,它所蕴含的真正魅力才被慢慢揭开面纱。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十分细致,从一个人的动作,表情,语气的变化,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作者往往都为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而运用大量的事件去强化塑造,达到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为何一直为人们所熟记的原因,也是为何这部作品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却拥有如此艺术成就的最大功臣。
三国演义中同样给人很深印象的是其中的尔虞我诈。人人都在算计,人人都在暗暗谋划着别国的土地。作者安排了许多的阴谋,五花八门,奇招迭出。我们在读作品时也从中领悟了许多道理,防人之心不可无。或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因为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少年,看了水浒所带来的热血对他的帮助远没有三国中的那些智谋来得大。而对于已经迟暮的老人,或许水浒还能给他带来一些年轻的感觉。
这就是我读后所得。
,群雄并起征战沙场,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的故事。《三国演义》能流传至今,是由于作者对文中的人物传神描写和对故事情节的准确表达。每当人们提起它时,脑海中便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名武将,身穿铠甲,手提钢qiang,骑于马上,指挥千军万马攻城夺池,为君主打下千里江山。所以,武将们总是令人印象深刻。我今天要说的却不是武将,而是一些手无寸铁,身穿素衣的文人。但是他们在决定战事的.成败中却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谋士。
说起谋士,三国中最有名莫过于“卧龙”、“凤雏”两位了。“卧龙”既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只因所居之处有一山冈,名“卧龙冈”,故号“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常自比管仲、乐毅。关于孔明智慧的故事实在太多,如“草船街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等。在“隆中对”中有详细描写:当初刘备三顾茅庐,以诚心打动了孔明。孔明虽身在隆中,却早以知天下事。他与刘备的一席话讲明利害,为刘备定下了先取荆州,后取西川,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的战略部署。这一席话可谓替刘备今后成就大业打下基矗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是万古之不及。
孔明除了他的智慧外,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也同样令人钦佩。他两番上表、六出祁山,终丧命于五丈原。他临死都不忘为国谋划,除去反将魏延。他那句“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实在令人感动。
《三国演义》中,在智谋上能与“卧龙”不相上下的就要数到“凤雏”了。“凤雏”即庞统,字士元,襄阳人氏,起初因避难寓居江东。赤壁之战时,周瑜曾问庞统破曹之计。庞统说:“欲破曹兵,需用火攻;但大江之上,一船着火,余船四散:需用“连环计”,让曹军将船钉做一处,然后大功告成。”后来,曹操在战斗中中此计策,使其在赤壁一战损失惨重。因此,我们可以说庞统也是一位智慧超群的谋士。
在魏国,有一位在智谋上并不亚于孔明的谋士叫郭嘉,字奉孝。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经程昱推荐,寻的郭嘉。郭嘉才智过人,一生用谋无数,最为曹操器重。在官渡之战后,曹操领大军追击袁绍二子袁熙、袁尚。不想途中郭嘉因水土不伏,病到在路中。曹操大军后虽获得胜利,却仍为除去“二袁”,曹操十分苦恼。这时郭嘉已死,但仍留下一条计策,让“二袁”相互猜疑,自相残杀,令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平定北方,真可谓智慧超群。曹操在兵败华容道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若奉孝在,决不使我有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由此我们可用一句诗来赞美郭嘉“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如陈平。”
面对书,我要衷心的对众谋士说:“是你们,凭借渊博学识,为国家制定战略;是你们,凭精确部署,在战场上决胜千里;是你们,凭深思熟虑,奇招妙计,在困境时扭转乾坤。你们是战场上真正的英雄。”
【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三国演义读后感
2.三国演义读后感言
3.三国演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