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枳树散文

时间:2020-10-22 18:11:39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我要投稿

朴枳树散文

  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春日。天空蔚蓝明净,只有几絮轻盈纤巧的白云,在苍莽的山峦上头,柔曼自在地飘渺。在春旸的明光辉映之中,远山近水,风光旖旎;田园阡陌,风和气清。顺着河谷极目远眺,一派山水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使人的心中顿时变得清明剔亮,心情也格外愉悦。

朴枳树散文

  在老屋的门前,顺着石阶一直走下去,在紫檀树和楠竹掩映的绿荫下,是一条幽长蜿蜒的石砌路。光滑潮湿的鹅卵石路面,经过绵绵春雨的滋润,缝隙间已经长满了碧绿的青草,石头上布满了浅浅的青苔,显得湿滑而温润。两只小指般大小的雨蛙,和几只壮硕的蟋蟀,在路边金樱子花和四叶草的庇荫里,正在使劲地鼓噪,好像是彼此在相互比赛,看看谁的声音更加清亮吧?

  这条蜿蜒于河坎山坡上的石砌路,从河边一直延伸到半山腰,依山顺势而建,也就是三四尺宽的样子,足有半里地长。石级沿着山势盘旋而下,幽径迂回,曲折崎岖,是老家的人们到河边挑水、洗衣的必经之路。由于囿于地理位置的局限,人家大多散居在半山腰上,离河边略微远了一些。从古到今,人们就在这条路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年累月地挑着水桶到河里挑水、搬运生活日用品等等,艰难地上下来回,挑一担水或者粮食什么的,就要花费好些功夫,一天要走上好几趟,直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眼花耳鸣。由于劳动强度大,身体常常累得极度疲乏。在小时候起,我们就尝试并历练过这样的生活,经历过如此的艰辛,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滋味。这种境况,从古到今世代延续着。在我当村支书的任上,才得到彻底改变,至今也就是二十来年的事。今天,我顺着石砌路从老屋下来,一边欣赏周边熟悉的景致,一边寻找过去记忆中的印迹,许多的感慨油然而生。俗话说“故土难离,近乡情怯”,在这条走过千百回的小路上漫步,看着路边、屋旁生机盎然的景象,家园的一切都显得自然而又惬意。即使这条我们从小走到大,无数次挑着担子艰难跋涉,并且曾经在心中赌咒过无数遍的石砌路,现在看起来也格外的顺眼和亲切。斗转星移,世事沧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人世间许多的事物都会变迁,人的许多看法也会改变,所以说时间就是最好的老师,能够让你记忆美好,也能够让你淡忘丑陋,能够逐步教会你生活的辩证法,让你渐渐地变得从容淡定,客观地看待人生和事物,宽容地对待一切,领略和体认到生活的真谛。

  我趁着和风丽日,走下幽长的石径,走到清波荡漾的樟树潭边,来到了河边的码头上。所谓的码头,也就是用山石砌成的一溜水边平台。构筑这个码头的目的,主要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如洗衣拣菜、起落货物、停靠木排等等,看似简单,实际的作用可大呢!由于妇女们长年在码头的山石上头搓洗衣服,经历过了好几代人,日长月久,粗粝的山石早已经被磨得锃亮光洁。此时此刻,站在这熟悉的码头上,只觉得河风渐渐吹来,拂拭抚摸着你的脸颊,觉得分外地舒适。雾气氤氲,温润凉爽;山光水色,纷至沓来。透过逐渐散去的河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春日上午丽日明霞的浮光掠影之中,夹岸的枫杨树绿叶婆娑,高大的檀树、木荷树和细叶香樟参差错落,幽篁簇拥,藤萝披拂,掩映着一潭澄澈,怀抱着两湾翠玉,如同走进了一个迷人的山水画廊。只见平静宽广的河面上,春波流涌,蒸汽腾腾,整个水域显得迂阔而静谧。在习习的微风吹拂下,潭面上清波荡漾,碧水漪澜,一群白鸭悠闲地在潭面上游弋,两头黄牛在草滩上恬然地吃草,空气中弥漫着金樱子和小果蔷薇花的清芬,青梅树浓重的荫翳里响彻蚱蝉动情的歌唱,远处也传来稻田中青蛙此起彼伏的欢鸣,隐约地顺着清风在耳畔缭绕。在澄净的碧波之上,一座宽敞的水泥浇筑的T型梁桥腾空跨越河面,连接着小河的南北两岸,如同彩虹飞度,又像蛟龙沉潜,将影子投进深幽澄澈的柔波。眼前的一切景象,着实令人欣赏和感动,一切都沉浸在和谐安详的氛围之中,流露着乡野纯朴清新的气息,显露出大自然纯真灵动的美感。如此天然纯洁的美景,让我深深地为之陶醉,长久地伫足欣赏,感觉有如踏雪惊鸿一般超然俊逸,盘桓于自然俊秀的一隅,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意境,贪婪地呼吸着乡野河边的空气,许久都不忍移步离去。

  我一个人在河边优悠地漫步,来到原先架设小木桥的地方。小木桥早已杳无踪迹,还在二十几年以前,就已经结束了它几百年以来的使命,只依稀留下过往的蛛丝马迹。在狭隘的小河坎的里面,是一条沿河的土路,被迷离的荒草所覆盖。路坎上原有一幢宽敞的老屋,是合族人共同兴建的宅院,现在只剩下墙脚依稀的轮廓;几堵曾经矗立在那里的断垣残壁,以前充当我们小时候捉迷藏、抓特务的掩体,也早已坍塌而没有印迹了。据说这里原先是合族男丁训练武术的地方,当然也作为私塾兼备教授幼儿学业的功能,其名叫“打堂背”或者“书堂下”,顾名思义,立马就知道它所司行的功能了。早先我们的上祖开基的时候,作为从远方迁徙而来的客属,为了能够在当地永久地立足,防范外族和匪患的袭扰,进行一些“军事斗争准备”是必要而且必须的。再加上我们的姓氏文化本来就属于“军武之家”,崇尚武艺、修炼武术、从军报国是自古以来一贯的家风,建立如此一个场所,也就理所当然、不觉意外了。我还听宗族中老人们说过,正因为有这样的武功基础,十八班武艺尽在指掌之间,族中少壮皆为武林高足,所以本姓“打狮头”亦即舞狮的功夫十分了得,曾经享誉百里,威震四方。其中的佼佼者又是扮演“猴哥”的祖父,据说其体态轻盈,身型矫健,能够一下纵身跃过四张饭桌,也能够玩转身体倒立,用双手在长一百几十米的木桥上,来回走动好几遍,可见功夫不俗。只可惜祖父于一九四二年国难深重之时,不忍日寇肆虐、铁蹄践踏国土,立志报国,慷慨从军,远走他乡,至今音讯全无,杳如黄鹤,没有留下半点记忆的凤毛鳞爪,作为我们后人缅怀祖殇的印迹,成为我们永久的祈愿和遗恨!

  我正在独自默默地思考,内心慨然地品味着浓烈的思古之幽情,寻找着对过去生涯零碎的不堪回首的记忆,抒发心中长久郁积的决垒。在朦胧的意念之中,眼睛的余光突然锁定了一个特别的形影。扭过头去,看到了河边那棵枝繁叶茂的朴枳树。呵,朴枳树!在清幽幽的溪流的上头,在绿草迷离的丛林的边际,那一棵曾经多少次在梦中招摇的朴枳树,就哪样风华卓越地舒展着青翠的枝杪,依然故我地挺立在河漘之上。苍老的躯干撑托着一片荫翳,高大的树干旁逸斜出,弯曲的树枝纵横交错,倾斜着粗犷的身形,伸向清波涟洏的一泓碧水,投影在沦漪涌动的溪流波涛之间。碧绿的新叶在微风中絮语,纤弱的枝条在林樾间婆娑,枝叶葳蕤,姿态优雅,在我带着无比惊诧而又欣赏的眼中,还是那样的清新明朗,那样的风华依旧。

  朴枳树,学名为朴树,落叶乔木,树干的高度可达10多米,是南方极为普通的一个树种,尤其喜欢生长于路畔溪边,临近河川水域,土壤和气候相对比较潮湿的地方。每年的春分时节,朴树在春风时雨的抚慰下,在沉迷的酣睡中苏醒,告别冬季冰冷的梦魇,舒展滞缓僵硬的腰肢,洗涤周身沉溺的疲倦,慢慢地在枝头绽出娇嫩的腋芽,长出清新的绿叶。经过冬日的封闭和春雨的洗礼,在春天的阳光下,朴树以清新亮丽的姿态、朝气蓬勃的形象和平凡朴实的风采,展示在芸芸众生的面前,表现了生命轮回的定律和自我超脱的升华,使人领略到自然力量的神秘魅力。当然,其中蕴含的深刻意涵,并不是谁都可以体验和感悟的。所谓“朴实无华”,朴枳树不独枝叶没有雪松、竹柏哪样雍容华贵,其果实也没有杨梅、樱桃哪样赏心悦目;从头至尾,从上到下,一切都显得平常和古拙。然而,朴枳树纯真的品格和自然实在的外貌,却深刻阐述了生命丰富的内涵,在自己对外的形象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到这棵虽然苍劲耆老,但仍然充满活力的朴枳树,不自觉地在记忆的深处,翻出一些少儿时代生活经历的簿记。因为,在我的整个少儿时代,从摘取朴枳叶,做朴枳米反,到打朴枳筒,以往哪个时代体验过的许多乐趣,是无法淡忘的。并且,这其中还有一些自身经历衍生的复杂情怀,也是难以一时说得清楚的。

  依稀记得,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朴树刚刚萌发新叶的时候,我们便按照大人们的吩咐,几个人相邀来到河边,嬉闹着,哼着小曲爬上这棵朴枳树,采摘枝头上新鲜嫩绿的叶子,用来做朴枳叶米反(用米粉做的一种食物,闽西客家人称为“米反”)。在小时候饥馑的年代,家中有做一次米反子,对于我们这些穷困的孩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无异于过年那样值得快乐。也的确很奇怪,那个时候吃两碗带汤的青树叶做成的米反子,晚上睡觉便睡得特别香甜,通常一觉睡得到天亮,半夜也不像平时那样起来便溺好几次,无论大人小孩都有这种症候,可见其实在是很养人的呢!我们家乡有采摘朴枳树的嫩叶制作时令美食------朴枳叶米反的习俗,即将我们摘下的朴枳叶洗干净之后,拌和上一定比例的粳米粉,用碓寮下的大石碓臼反复舂烂,加入白糖或者盐粒拌匀成浆粉团,按一定的图案或者造型做成米反子,放入竹制蒸笼中蒸上约30分钟,就可以揭锅食用了。朴枳叶米反色泽青翠,清香滑腻,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味道清香甘甜,口感柔润绵软,含有朴树叶子特殊的清香味,而且有消食去积、和胃健脾之功效,是老少咸宜的时令食品。当然,在我们这里,能够作为做青叶米反食用的原料还很多,如苎叶、苦艾叶、鼠曲草(白头公)的叶子等等,口感风味各异,功效却大多相同或者相仿,都是民间经常采来做米反子用的好材料,也是时令的食疗良方。但相比较之下,苎叶米反和朴枳树叶米反显得更加清香绵软、滑腻爽口一些。做青树叶米反的这些习俗,据说是古人为纪念晋国名臣介之推,催生了“寒食节”,从这个民间习俗衍变而来的。但依我的观点看,这还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认识到了人类生活与大自然内在连结的重要性,摸索出一些适合时令的养生食疗方法,改变一下日常吃东西的.方法,既能解馋又能滋补身体,还能辅助起到医疗疾患的作用,因而总结采纳、延续演变,逐渐成为风俗习惯而已。老祖宗们无非就是想变个花样吃东西,并没有别的太多的意思。后代人往往牵强附会,任意扩张解释,将平时人们简单的习惯,加入一些人文的因素,增加一些无聊的噱头和故事进行包装,使其更加富于神秘的色彩罢了。其实,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嗜好,应该就是人类本能的反应和需要,何必一定要和纪念古代的什么人结合在一起呢?如此观点,见仁见智,但说无妨,不说也罢。

  关于朴枳树的记忆,更加有趣的是孩提时代打朴枳筒枪。朴枳筒是采用河边竹筒比较厚的苦竹子,利用竹子本身的特性,经过简单装配制作而成的玩具。和孩子们通常玩的弹弓不同,因为主要是用朴枳的肉果作为“子弹”而得名。其构造颇似枪筒和枪膛的原理,选用优质的苦竹的苗竹做材质,所选竹子的外壳不能太薄,否则容易“炸膛”开裂。“枪筒”中空,打“子弹”时要先预留一颗朴枳于出口内端,再从另一面入口处把朴枳弹压进去,将枪膛后端用力一推,枪筒击发,“噗”的一声,枪膛里面受挤压所产生的空气压力,将出口内膛的朴枳“子弹”冲射出去,能够命中几米远的目标。以前因为穷困,当时的少儿不像现在的小孩那样拥有很多玩具,一到清明时节,家中或者学校里,不论男童女童,人手一支自制的朴枳“枪”,衣袋里装满采来的朴枳当“子弹”,在路头巷尾追逐嬉闹进行“枪战”,“拍、拍”连声,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实在是那个时代孩子们很有趣味的游戏。把朴枳肉果当作“子弹”,弹射在身体任何部位均无痛感,更谈不上有任何的“杀伤力”,只存在“射击”的象征意义和玩耍效果,却能够增强小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手工制作的能力,充满着天真浪漫的童趣和回味。这些故事和经历,确实可以加以引用和传授,对当代好些娇生惯养,只晓得读书、根本没有领略过乡风俚俗的孩子们,也是体味原始自然和了解社会生态的一个“窗口”。现在的孩子们除了读书,很难有这样玩耍的机会了。其实,即使在当代社会,应该还有比读书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说童趣和快乐,还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这些书本上缺乏的东西。

  实际上,最让我对这棵朴枳树萦绕于心、记忆深刻的是自己亲眼见到的一次难忘的场景。那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正值谷雨节气的前后,已经到暮春的时候了,天气总是有些阴沉,天上不时还飘落一些微雨。一天中午,因为父母亲中午带饭到偏远的田地间劳作,家中的事情由我打理。放学回家后,自己要承担处理一系列家务事情,包括烧饭菜、煮猪食、喂猪、洗碗筷等等。一直等到哄弟妹吃饱,喂好二、三头猪,洗好碗筷,全部收拾停当,已经接近下午上课时间了。我匆匆地背起书包,走下石砌路,一下子赶到了河边,准备过小木桥,赶往河对面的学校上学。由于连日下雨,溪水剧涨,河水咆哮着打着漩涡儿,直往下游飞逝而去,淹没了河边的沙洲,河面比平常宽了几近一半。这时,学校上课的预备钟声,已经穿过对面的田垄隐约传来。突然,眼前出现的一幕使我惊呆了:只见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女孩,正行走到了小木桥的中间,可能也是怕上课迟到,显得步履匆匆。而恰在此时,对面一头生产队的大水牛,也慢吞吞地从对面桥头这边踱步过来,后面跟着一位耄耋老人,是本地大人小孩都认识的“聋古”(哑巴)。应该是放牛刚从山上回来,牛的两片肚皮鼓囊囊的。看见牛走过来,小女孩将一只脚跨在桥码上,一只脚还在狭窄的桥面上骑着,侧着身体想让牛先过去。但是,由于牛的肚皮太大,擦身而过的一刹那,在她的身上一蹭,小女孩“啊呀”一声跌入河中,一下子没了踪影!现场见不到其他人,“聋古”(哑巴)只会“啊,啊”乱叫,我也只好大喊“救人”!但声音毕竟太小,被汹涌的洪水声音覆盖了。也许长期临近河边生活,我们哪里的小孩子从小经常到河边戏水,多少会学点游泳。正在千钧一发之时,不知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将小女孩推向了离岸边几米远的地方,头从水底下冒了出来。只见小女孩拼命挣扎,忽然被伸向河中的朴枳树的树枝挂住了。这棵朴枳树所在的处所,离小木桥足有二百多米远,高大蓊郁的大树顺着河面向上生长,树身有一点倾斜向水面,其中有一、二个粗壮的树杈向下伸展到河面上,平时离水面也就两尺高的样子,现在河水暴涨,树枝已然完全淹没在水中,不想其竟然成了救人的工具。小女孩或许已经感知到了生存的希望,一下子抱住了救命的树枝,拼命爬到了岸上,终于得救了!只见小女孩光着脚丫,衣襟褴褛,头发零乱,浑身淌水,挎着没有书本的烂书包,晃着身子,呜咽着向着回家的路上走去了。

  我从头至尾目睹了小女孩从落水到获救的全过程,见证了奇迹的产生,真的恍惚如同在梦中一般,至今都难以相信。然而,它却真实而生动地发生了,就在我的面前,就在我的全方位的视觉之中,造物主演绎了一场生命的奇迹,而我又是亲身经历者,使我终生感喟和惊叹。这棵朴枳树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中,霎时间变得更加高大,变得有些扑朔迷离,甚至于变得近乎有些神圣,连同以往对它原本拥有的敬畏和依恋,糅合融合在一起,一种近乎对它顶礼膜拜的情感流露,油然生长于我的心田,充斥了我整个灵魂的深处。呵,朴枳树,你真是一棵神奇的树!不独是你枝繁叶茂、葱郁峻美的外在形象,更有你从容淡定、质朴无私的风度,情真意切地走进了我的心里。

  从此,无论我依然在每年的春季、采摘鲜嫩欲滴的朴枳叶的时候;还是在夏日朴枳成熟、品尝香甜酥脆的朴枳果的时候;总有无限亲切友好的感觉滋生于心灵,总有小心呵护它的内心冲动产生于脑际,发自真情地不让其他人随意玷污它的形象,损害它的躯体和容颜。也正因为从小目睹了河边发生的惊魂一幕,当我二十五岁担任村长时,下决心修建了现在这座樟树潭梁桥,完成了我从小许下的夙愿,实现我内心不为人觉察的梦想。我要以我内心的执着和坚忍,让往来的人们避免渡河时面临危险的惊悸;让以后的孩子们不会有职有权身陷洪水痛苦挣扎的回忆。当然,我还愿意在未来的岁月里,以我绵薄的力量,让家乡的道路通衢、河水安澜、乡民康乐幸福。这些,都是我无数次在朴枳树边徜徉、踟躇时的内心想法,是我对朴枳树的质朴形象、博大精神的心灵回报。

  清风徐来,蝉声激越,满目清秀,山花烂漫,原野上的风光无限美好,家乡的山水情境美丽如同画卷。踯躅于朴枳树下,流连于石砌路边,抬头望蓝天白云,任凭其云卷云舒;俯首观杨柳春风,由着它花开花落;家乡的青山绿水总是令人内心缱绻,百看不厌,不忍离去。然而,缠绵永昼,犹有竟时;怀思终日,总有一别。我挥了挥手,作别了春意盎然的朴枳树,向周边招摇着清秀和芬芳的各种花草树木行一个注目礼,带着一副极好的心情,走向了小河的对面。

【朴枳树散文】相关文章:

怀念一棵树的散文02-01

一树紫薇花散文1500字01-19

你是一棵树散文12-24

一棵不会开花的树散文11-20

怀朴园一游作文700字04-18

元曲 白朴[仙吕·寄生草·饮]11-03

赴一场烟雨,看一树花开散文07-31

哆基朴的天空观后感(精选12篇)02-28

03-13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