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岔口处
在21世纪伊始,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促使文化交流的碰撞愈发激烈。在这样的坏境下,中西文化的选择,就变得越发重要起来。而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就这样,被历史的潮流推行至一个重要的岔口处。
近代的中国正如《荒原》中所描述的: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可若将时光轴向前推进一星半点,便又是另一番风景了。中原慈母手中针线的“临行密密缝”,江南春闺中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故乡柳荫下的“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夜里将军麾下的“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无不彰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至于西方文明,雅典的民主闻名于世,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深入人心;《荷马史诗》的精巧构思,李斯特《塔索》的扣人心弦,也就更不必说莎士比亚,梭罗,莫泊桑等文学巨匠;肖邦,舒伯特,贝多芬等音乐巨子。莫不宣告着西方文明的丰富多彩。
追溯至上一个历史发展的岔口处——甲午海战。中日战争的失败彻底打破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促使了中华民族真正的苏醒,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更有无数文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将他们的身躯化作烛台,捧出热忱之心化作灯烛,照亮了中国的道路。
当今社会的人们,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可事实呢?
现今,行在历史的岔路口,有的人一味崇拜西方,将中化文化践踏于脚底,将其贴上专制主义的标签;又有的人盲目追随国学,将西方文明无视于头顶,将其扣上殖民主义的帽子。只可惜,这两类人都忽略了郑和下西洋对中西交流的巨大贡献,更忘记了古代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丰碑。
倘若万古湖山到处充斥的是西方的节日,麦当劳遍及大街小巷,英文歌曲恣意唱响。我们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激昂,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又可休息的亭台。那么就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覆灭。要知道孔子的《论语》并不是于丹一人的心得,司马迁的《史记》更不是易中天一人的专利。
所以在如今这个历史的岔路口上,我们应该学习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十二字箴言。中国的文化土壤是肥沃的,西方的文明种子是优良的,若将二者有机结合,定将开出长盛不衰的花。
“盛世歌者萧条人,怅望千秋一掬泪”,中国巨龙的腾飞,定将由我们开启。
【行在岔口处】相关文章:
1.三岔口
2.三岔口
3.岔口的解释及造句
4.行在路上
6.行在其中